这个主人公叫浮尧
第一章,结束
这样是不是太草率了?要不再写点吧
作者本人是个书虫看的书越来越多,但是越来越要求质量,总是书荒、待着没事的时候写一写镜子里的你我
有共鸣的话希望多多支持
没共鸣的再看看,万一有呢
又跑题了,写点故事
浮尧出生在东北黑龙江的一个农村,爷爷奶奶祖籍是山东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家里穷饿的不行,应该是赶上当时改革开放那个时间段,爷爷听说可以参军,但是不懂是什么意思经过多方位打听,其实就是和邻居问…
邻居小孩也和爷爷差不多大就猜测说“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应该管饭,听邻屯说还有白面馒头”
爷爷听到这个消息开心的不行,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找到一起干活的朋友们说道“听说现在可以参军,管饭给白面馒头吃,谁去?”瞬间伙伴们开心的不行,其中年纪大一些的说道“这好事啊,我去!我饿的现在肚子都咕咕叫”一个领头剩下的三四个人也都迎合我也去…算我一个
当天上午几个人就报了名,后来爷爷去了朝鲜,打了抗美援朝,在后来爷爷转业、带着奶奶分配到了海南岛海口下边的一个农村,在海南岛干活,虽然日子勉强维持,但是海南天气实在太热了,爷爷和奶奶没住几天腿上就开始长疮
过了几个月,送信员来了,找到了爷爷说道“浮德金,有你的两封信”说罢将信递给爷爷,爷爷接过信拆开一看,只见第一封信里边写到
“小金那,德光去黑龙江了,听村里人说那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你回来接我咱们一起去黑龙江吧”
看罢第一封信,又打开第二封信,里边写到
“金子,我是你的战友牟铁刚,我分配到了南啊,你在海南过得还好么?我准备去黑龙江看一看,听说那边土地肥沃,粮食充足”
看完这两封信爷爷想了想,看了看奶奶和奶奶腿上的疮,正好奶奶也看向爷爷、问到
“这信上写的啥?”因为奶奶不识字,还好爷爷在部队的时候,教过他认字
爷爷回到“我的那个战友小刚,去黑龙江了,大哥也去黑龙江了,娘让我回去接她,咱们一起去黑龙江!”
奶奶说“那是哪啊?能吃饱么”
爷爷回答道“他们都说那边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去告诉队长一声,咱回去接娘,去黑龙江,那边不热,腿上不长疮,一定能吃饱,是个好地方”
奶奶说“给俺娘也接上,在带着俺弟,收拾收拾咱就走”
这时候奶奶正在怀孕,一路从祖国最南端到了山东接完家里人,又奔向最北端,到了黑龙江浮尧大爷出生了,爷爷看着奶奶怀里的孩子说道“这小家伙从海南一直到黑龙江正好落地,咱们这趟行程可远嘞!给他起个小名就叫万里吧”
奶奶问道“那孩子大名叫啥?”
爷爷回到“咱老浮家有家谱,祖上传下来的,我记得一段是:德、品、瑶、中、永、作、朝、邦,我是德字辈,下一辈是品字辈,就叫浮品营吧”
这是浮尧的大大爷,浮品营,后来爷爷带着一大家子几经辗转,到了双鸭山底下的一个农村,发现了东北除了不那么热以外,剩下的几乎都差不多
但是那时候还是能吃饱就不错的年代,没那么多讲究
当时爷爷心里想:和海南都差不多,并且最起码天气要比那边好很多,不至于让这一大家子都跟着长疮
当时村子是刚刚开始建设,全都是大荒甸子,爷爷这一大家子人,都是属于闯关东过来的,大家一起开荒,赚粮票,大队记工分,在这段时间内浮尧的二大爷,三大爷,还有浮尧的姑姑,都出生了
爷爷给二大爷起名:浮品占
给三大爷起名:浮品礼
给姑姑起名:浮品芸
并且还在奶奶腹中的孩子,爷爷也想好了名字:男的就叫浮品龙,女的就叫浮品莲
当然出生的是浮尧的父亲,浮品龙
到这里,浮尧的家庭介绍的就差不多了,浮尧父亲那一辈一共兄弟姐妹五人,父亲浮品龙最小,上边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