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元诗会在茗雅阁的二楼举办,二楼一面临街,今年诗会由孙仁负责,他专门定了临街的一间最大的雅间,举头观月,低头赏灯,吟诗作赋,别有一番风味。茗雅阁外店家搭了一排架子,上面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灯上写了些灯谜,让大家猜。另外留了些空地儿,旁边的桌子上放了些笔墨、字条,让各位有兴致的文人雅士自行出题挂上去。
戌时将至,苏轼等人来到茗雅阁门口,见孙仁往架子上挂字条,道:“其他人来了吗?”
孙仁一边挂字条,一边答道:“差不多了,还有几个估计也在来的路上了。”
杨咨看了眼字条上的字,是一首诗的前两句,想了下,作了后两句。
孙仁满意地点点头,道:“还算工整,就是意境差了点。”
程建用想了下,也作了两句。
孙仁点点头,道:“意境倒是符合,但没杨兄的工整。”随即看了眼苏轼,道,“苏兄,你试一下。”
苏轼想了下,拿起笔写了后两句,孙仁等三人看后均赞不绝口,一首普通的诗被他加上后两句后竟变成了藏头诗,可谓妙哉。孙仁挂在他的纸条旁边,笑道:“看看今晚有没有人能作得出比苏兄更好的。”
“我们眉山的大才子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只怕今晚应该不会有人超越了。”杨咨笑道。
“苏兄,你也出个题目挂上去呗!”孙仁道。
苏轼想了下,拿起笔作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挂在了架子上。孙仁随即答了下联,但总感觉有所欠缺,程建用、杨咨等人也觉得对出来的比上联略有逊色。
这时苏辙手里拿着一个花灯走了过来,见苏轼等人站在茗雅阁门口,道:“你们怎么不上去?”
“还差”几个人,我们反正没事,就下来玩会儿。”孙仁将笔递给苏辙道:“我刚才作了首诗的前两句,你也试一下。”
苏辙接过笔,将手里的花灯递给苏轼道:“亲自送到姐姐手上,其他的花灯她都收了,这个花灯她让我还给你,说这灯面上画的这坚韧挺拔的竹子配你刚刚好。”
苏轼接过花灯,哈哈一笑,道:“姐姐身体可好?”
“精神不算好,听小早说最近食欲不算好,吃不下东西。”苏辙道。
“今天街上应该有很多特色的小吃,我们等会儿诗会结束了去转转,买点好吃又能久放的,给姐姐送过去,她没胃口了也好吃点。”苏轼道。
苏辙点点头,拿起笔开始作诗。
缺席的几个人姗姗而来,苏轼等人一同上楼赴诗会。大家玩了一个时辰便散场逛街赏花灯去了。苏轼等人出了茗雅阁,看着门口的架子上的花灯灯谜被很多人解了出来,旁边的空架子上也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条。孙仁惦记着自己刚才的那首诗,自从苏轼补了后两句,那张字条所在的那一排架子就空的非常显眼,大概是觉得怎么对都显得班门弄斧。孙仁凑近一看,他和苏轼的字条后面除了之前苏辙挂上去的一张外,还多了一张字条,他拿下来看了下,赞道:“妙啊!后两句不仅和苏兄一样将整首诗变成了藏头诗,更重要的是竟能把整首诗的意境写出了和苏兄完全相反的感觉。苏兄,你有对手了。”
苏辙点点头,道:“这首和我兄长写的那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好像是刻意为之。”
程建用、杨咨也凑上去围观,纷纷赞不绝口,对苏轼喊道:“苏兄,你过来看看啊!”
杨咨见其一直盯着架子,半天没回应,凑了过去,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只见苏轼刚才题的对联的上联的旁边,挂着一张字条,对的太贴合,太完美,不由赞叹道:“人才啊!”
孙仁把字条取了下来,对比着苏轼的上联,赞道:“这下联对的妙啊!”
苏辙走到孙仁旁边,对比了他手里的两张字条,道:“你们不觉得字体很像吗?”
孙仁仔细看了下,道:“看字迹应该是同一个人写的。”
“字写得不错啊!”杨咨赞叹道。
“字迹清秀,落笔柔中带刚。”苏辙补充道。
“会是谁写的呢?”苏轼道。
程建用指了下茗雅阁专门安排看架子的伙计,道:“这还不简单,他一直站在这儿,问他不就知道了。”他拿着字条走到伙计身旁,问道,“小哥,你可知道这两张字条是谁写的?”
伙计摇摇头,道:“来写字的人太多,掌柜只让我看着架子别被人挤倒了,别的不曾留意。”
“我有印象哦。”另外一个伙计凑过来说道,“是一位穿粉衣的姑娘。”
“姑娘?穿粉衣?你确定?”苏轼问道。
“确定啊,因为很少有姑娘来题字啊。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写完就走了,围观的人一片惊呼。”那人说道。
看架子的伙计回想了下,道:“哦!对,我想起来了。当时她走了以后,大家还在这儿议论了一阵。”
杨咨想了下,道:“粉衣?不会这么巧吧。”
“什么这么巧?”程建用问道。
“我们刚才在醉客居不是见了一位身着粉衣,颇有姿色的姑娘吗?”杨咨道。
程建用摇摇头,道:“杨兄,你看看这街上有多少穿粉衣的姑娘,哪有这么巧的事!”
苏轼拿过两张字条,仔细看了下,然后揣入怀中,随大家一起往前走着。
整条街道上都是人,几人走了一会儿,在一处被人团团围住的摊位前停了下来。不时能听到围观之人鼓掌喝彩。苏辙、程建用、杨咨挤了进去,苏轼因为手里拿着花灯,没法挤,只能站在人群最外层。圈内,几个杂耍艺人正表演着绝技。只见一人拿了一柄长剑,转了个圈围观的人检查一下,然后扬起脖子吞了下去,喝彩声四起。另一人倒立可将一碗凉粉吃进去,众人再度叫好。两人表演完了后,对大家鞠了一躬,围着人群转了一圈,收了些赏银,便开始准备新的节目。一人手持连着丝线的傀儡人偶,另一人点燃了傀儡上拴着的火药。火药点燃,傀儡发射到空着,只见那人利用丝线操作中空着的傀儡。
傀儡发射到空中之际,一声清脆的喝彩声:“哇!好厉害!好厉害!小姐你快看啊!”一名女子拉着一粉衣女子走到了苏轼的身边。
苏轼顺势望去,手中的花灯掉在了地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