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李治好奶爸 > 第33章 取暖问题很简单四

第33章 取暖问题很简单四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李治是不可能垄断大唐煤矿,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长安城未来人口超过百万,只要牢牢占据这一块市场,就足够一个大家族舒服过日子了。

    再说了,房玄龄隐约听说晋王府前段时间纷纷派人去洛阳、太原购买煤矿。

    这三个地方是大唐最发达城市,没有之一。

    只要晋王府在这三个城市站稳脚跟,李治就是天天花天酒,也不用担心晋王府会被败空。

    并且从最近表现来看,晋王也不像是只知道花天酒地的人。

    ”这才是孩儿最佩服晋王殿下的地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把长安城周边百里,所有煤矿都买下来了,哪怕是以前无人问津的便宜煤矿,也没有落下。”

    ”能够为自己谋利,还能同时造福百姓,蜂窝煤这个东西,长安城已经没有哪家能够和晋王抢了,否则别说晋王会有什么动作,就是陛下也饶不了他。”

    ”是啊,听说长孙家不仅把煤矿卖给晋王,石灰石矿也卖了,不知道以后晋王殿下,能不能把没什么大用的石灰石矿也玩出花样呢。”

    ”谁知道呢,大家都以为晋王殿下是傻瓜,到头来谁傻谁聪明,大家心中都有数,奶爸的格物竟然如此厉害!”

    ……

    观狮山坐落在渭水下游,离长安城二十几里路。

    在后世,早年的浦东浦西就隔了一条黄浦江,可那差距大的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更不要说在大唐,离长安城二十几里的观狮山完全就看不出来有任何大唐帝都所在地的繁华。

    并且这里的山只有表层薄薄一层土有点营养,勉强能够生长一些灌木。

    表层土壤往下就全部都是煤矿,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

    其实观狮山下面是煤矿,这不是什么秘密。

    在前隋的时候,甚至更早,就有附近村民来观狮山捡煤石回家当燃料。

    后来这座山方圆几里都被长孙家买下了,然而,这里的变化有限。

    一方面,观狮山离长安城二十几里,又没有官道,只有一些乡间土路连接到官道,说交通不便一点都不夸张。

    最关键的是长孙家买下这个煤矿,原本想用来作为炼铁燃料,但是折腾了几年也没有搞出什么花样来,慢慢也就放弃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长孙家还是有点眼光的,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用煤炼铁方式。

    前段时间倒春寒,让观狮山附近村民日子更加难熬。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倒春寒居然让观狮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大家都加把劲啊,蜂窝煤作坊那里接到订货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要是到时候我们煤矿供应不上,别看来管家平时很好说话,到时候必定大发雷霆。”

    观狮山煤矿是一个比较少见露天煤矿,也是李治收购煤矿当中最容易开采的一个。

    所以这段时间,晋王府是集中精力建设观狮山煤矿,并且在附近还专门设立一个蜂窝煤作坊。

    煤矿挖掘、煤矿运输、煤矿粉碎、蜂窝煤制作……整个一条龙服务!

    观狮山周边,围绕着露天煤矿,建设起好几家大作坊。

    ”江管事,你放心。在矿上,一天三顿,顿顿管饱,我们都看在眼里,没有人会偷懒。

    不过,这煤石很坚实,要把它挖出来,其实还是很费人手的,如果要继续扩大产量,最好还是要增加人手。”

    一个小工头模样壮实汉子,大着胆子和江管事说着话。

    ”废话,我又不是不知道。前段时间倒春寒,导致雍州府部分县出现了一些流民,晋王殿下已经向户部申请。

    把这些流民安置到矿上,也就是最近的事。”

    煤矿开采区一片热火朝天局面,蜂窝煤制作作坊也不例外。

    和开采区不同的是,蜂窝煤制作作坊多了不少妇女身影。

    开采煤矿是个体力活,一般女人很难吃得消,所以那里几乎是看不到女人影子。

    但是蜂窝煤制作不一样,虽然也同样很累,可是妇女也能胜任。

    有些壮实农妇,手脚麻利,一天产量比壮汉还要多。

    ”老刘,你们夫妇两都在观狮山做事,以后日子是一点都不用担忧。”

    ”托晋王殿下福,把俺们这些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村民招募到矿上,还给俺们家几个娃安排进学堂。

    今天我老刘放下话,俺老刘这条命就卖给晋王殿下了。但凡是晋王殿下说往东,俺绝不往西,谁敢和晋王殿下过不去,就是和俺老刘过不去。”

    李治让余来福安排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就别出心裁让他安排晋王府蒙学先生,去观狮山开了一个学堂,专门教授矿区工人子弟——格物、化学、算学,当然四书五经也得教,否则李治容易落人口实。

    仅黑板就送去了十块!

    李治是想着把这些孩子和入读格物学堂的小孩,当作大唐第一批格物种子培养。

    上品无寒门!

    在唐初,普通农家子弟要读书,那真的就和做梦一般,几乎没有任何可能。

    能够有机会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农家子弟。

    根本不像明清,草根子弟也能有机会读书。

    所以李治这个学堂一设立,立马就把矿区所有家中有适龄儿童的矿工的心给征服了。

    而对于李治来说,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当然,其背后隐含的深意,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懂的了。

    反正短时间内,观狮山学堂建设,那是在长安城中一点波澜都没有引起。

    反倒是各个勋贵、世家纷纷安排子弟前往大唐各处收购煤矿。

    长安城的肉是吃不到了,但是别处的汤还是可以喝一点。

    李治再厉害,也不可能垄断大唐蜂窝煤生意。

    至于蜂窝煤的专利?

    别说在大唐,哪怕是再过一千年,也没有人理会。

    ……

    李治再次去了皇庄,他有得忙。

    太原府外,太行山脚下一个村庄内,10八名10岁左右来自全国各地流浪少年,被收养他们的人送到这里,接受最严格体能训练和忠于晋王李治洗脑教育。

    三个月后,归海一刀同门师弟和几个徒弟开始教授他们武艺,一批当年在卫国公李靖手下司职,却因种种原因退伍的参将,则教授他们行军打战本领。

    李治把他师父给他的现代特战理念和技巧,在这批人身上得以检验,所有人都在感叹卫公的练兵新思维。

    而村庄背后太行山区,一个隐蔽村庄也悄然建起,一伙原本在长安各处道观里炼制丹药追求长生的道士,被李治一些奇奇怪怪配方吸引到这里。

    各地一批民间铁匠、木匠,则被聚集到皇庄这里,整天敲敲打打忙活不已。

    隋唐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到达了一个高峰,唐朝前期鼎盛实力也是建立了庞大军火贸易上,出售自己武器武装周边国家,充实自己财政收入,然后武装军队。

    周边国家武装强大之后就会有不好念想,然后唐朝就派兵灭之,这就催生了唐朝职业军人制度——边军。

    玄宗时有边军四十九万,看着数量不多,却都是一汉当五胡精兵,而精兵是建立在职业化训练和强大装备基础上,要知道一个边兵的配备是代价高昂。

    一只从丝绸前往西边西域诸国、穆罕穆德阿拉伯帝国、赛珊波斯帝国乃至拜占庭帝国的庞大商队,也被悄然组织起来,有不少退伍老兵组成卫队,携带西方世界无比渴望的茶叶、丝绸、唐三彩前去贸易。

    随着商业网络建立,一个庞大的消息网络也在悄然形成。

    李渊则是跟着住进李庄,整日陪着李治一块”咸鱼”,或是跟程家三兄弟玩玩扑克、打打麻将、下下象棋。

    每天喝着蒸馏酒,吃着皇庄厨子精心烹制美食——炒菜,吃饱喝足,再沏一玻璃杯新炒春茶,把李渊爽得简直是不要不要的。

    长乐公主李丽质则以‘照顾皇爷爷’的借口留了下来,加入了咸鱼的行列。

    可是李渊要李治陪他下象棋、打麻将,李治却没有时间,祖孙俩就经常斗嘴,也算是其乐融融。

    他们一群人是”咸鱼”了,外面可就不怎么平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