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记的指示使褚则叙又增添了三分把握,海河市老书记即将调往政协工作,也就是退休前发挥一点余热。之后,褚这个市长、市委副书记继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有一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途中,褚则叙将脑袋仰在座位间的空缺上,左右摇晃着,时不时唱两句“在希望的田野上”。而窗外,路边的田野上,正结着沉甸甸的果实。

    海河市的同僚大都知道褚则叙来是镀金,军区司令员的女婿、市委书记的门下,这些人所共知的背景,注定了他不会在海河久立。机关呆久了,是要去基层锻炼锻炼,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也是一份宝贵的政治资本。而升任海河市委书记,行政级别也能转为副厅,看似半级,可是升起来不知道有多难,那是干部和首长之间的跨越,有人半辈子就卡在正处位置上无法动弹。

    “褚市长,您要的东西我给您找来了。”

    “唔,知道了。”

    褚则叙的思维驻留在即将全面主政海河的想象当中,前些日子某玩家收藏的一款大师作品,对他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国家全面开放房地产市场,这个政策刚刚实施的时候,海河市还没有什么动静。等褚则叙调来主政,定调海河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大家才反应过来,这是要大干特干,发财的日子到了。也就是一年多时间,市郊那些废地、垃圾填埋场、荒弃田亩等等,全部进行规划、平整、各种管道预设。如今施工迅捷的已建好几栋漂亮整齐的样板楼,各小区的雏形也已显现。

    褚则叙在这场造房运动当中,不仅带活了海河市的经济,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县级市的人们,大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手艺人却多,泥水、木匠、水电工等,以前奔走它乡艰难讨取生活,如今本地工程都忙不过来,甚至搬运工也能撒点横,或者说撒点娇吧。总之,就是能做点事的,就不怕没有事做,工钱还翻了几倍。

    早先房子是国家的,国家单位的人员按打分等分配,但是要等数十年,很有可能等到头发花白才能分到一套几十平米的鸽子笼,五六口人挤进去,还连连大呼幸福。乡下人赚不到钱,盖不起新屋,只能望着吃国家饭的职工大声唉叹,恨自己不是那鸽子笼的主人。如今,钱好赚了,房子也能买了,眼界宽广的人甚至一个单元的买,钱不够找路子找银行的人贷。人们就像疯了一样,看见一块地,就立刻要在上面栽一栋房子,狂热。

    褚则叙无疑攥取了很好的一个官声,即便抛开背景,给他站稳立场的官员也会很多。但是经济建设的狂热,背后的动作也就相应增加,拿地是热门,规划也是热门,都希望自己能是学区房,甚至一些只能商业开发的地段,也打起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主意。褚则叙不好金钱,自从调到市长任上,紫砂壶也渐次增多,几万一个的,甚至都快要塞爆他家的柜橱。突然的,他就觉得还是大茶缸过瘾,可以使劲喝,他开始觉得焦渴了。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位手握重金的从事装潢生意的女老板闯入了他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