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李轩坐在桌边。
手里端着一只陶碗,小口的喝着水。
客入门而奉茶,这是早就有的习俗。
没有茶,以水代之。毕竟,普通家庭,谁没事时时刻刻喝茶啊,家中没准备,实属正常。更何况,在这大唐,茶属于高端饮品,而且基本上都是煮着吃的,普通家庭根本不具备喝茶的条件。
李轩一边喝着水,一边思索着。
之前在路上,通过一番交谈,让他对当前的环境有了个大概了解。。
他逃出来的大山就是大名鼎鼎的终南山。而此刻所在的小村庄,正好坐落于终南山北面的山脚下,因而得名北山村。村子不大,也就四五十户,两三百人口,而且基本上都姓吕。
而之前遇到的吕老伯,正是此村的村正,用现代的理解,就是村长兼族长。
一路上,李轩也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大体意思,打小就跟着老道士师父生活在山里。然后,前段时间师父死了。他依照师父的吩咐,入世还俗,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李轩之所以这样说,隐含另一层意思:我就山里的土包子,什么都不懂。
从而,哪怕说话做事有些古怪,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算是提前打预防针吧。
李轩喝了几口,便把碗放在了桌上。
正好,吕老伯也进来了,便陪着李轩聊天。
有着前面的交流打底,吕老伯便直接询问道:“那李道长接下来,有何打算啊?”
李轩闻言,一副为难的样子,道:“正想跟吕老伯你请教呢。我这刚出山来,眼前一抹黑,都不知道接下来如何办才好。”
说完,李轩对吕老伯拱拱手。
“好说,好说。”吕老伯先是哈哈一笑,随后便认真说道:“其实吧,这些年,如你一般情形的,不在少数。而官府呢,对此也有专门的政令,总的来说是鼓励大家出山落户的。事情办起来,也不复杂,只需到官府登记,录入户籍,然后等待官府分发田地便可。”
作为村正,吕老伯对这些事情,那是十分清楚的。
李轩听完,点点头。
心想,这入户手续确实不复杂。
想了想,又接着问道:“那不知办理下来,需要多长时间。”
他曾经可是 公务员,门清着呢。很多事情,因为上面有政策,办是肯定会给你办的,可何时办,需要办多久,这就真没准了。
现代社会都如此,更何况古代呢。
而偏偏,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
他现在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吃饭睡觉的地方都没着落。
急需解决生存的问题。
吕老伯听后,想了一下,“这个嘛,要完全落实了,还真得等一段日子才行。因为,每年收授田地的时间,都是在十月,而如今才刚入秋。”
刚入秋,到十月份,也就是说,起码还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可这段时间,怎么办啊?
他投奔亲朋好友,暂住一段日子,倒是可以。
可惜,他没有。
找份工作,打个短工,混过这段时间?
这又不是现代社会,哪里都能找到活干。就算有挣钱的活,那也是被大家抢破头,哪里轮得到他这个外来户啊。
李轩心中不免感叹起来,“这大唐,不太友好啊!”
初来乍到,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吕老伯也在一旁沉思起来,显然他也想到了李轩此时的情况。
这事情,着实是不太好办呢。
正在此时,屋外传来了声音,说饭好了。
吕老伯发话:“来,先吃饭再说。”
李轩一听吃饭,肚子立马传来一阵剧烈的饥饿感。
道了一声谢后,也就不客气了。
想客气都客气不起来,肚子实在是不允许啊。
这让他不免暗想:“原身到底是多久没吃饭了,竟然饿成这样。”
然后,一顿饭下来,李轩只吃了个三分饱。
不是对方准备的饭菜少,而是他的食量太吓人了,光是小米饭他就吃了三大碗。然后,便不得不停下来了,不是不好意思,而是他总不能一个人把饭全吃光了,然后让吕老伯一家人饿肚子吧。
事情没这样干的。
“这是牛肚,还是大象肚啊?”
李轩偷偷摸着丝毫没变化的肚子,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生活本就没着落。
肚子还是个无底洞。
雪上加霜啊!
都说能吃是福,但是,那是对于物资供应丰富的现在社会而言的。
在古代,太能吃了,属于败家子。
吃完饭后,吕老伯又同李轩一起商量起来,可思来想去,依旧没任何法子。
最后,吕老伯提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李轩暂住村民家中,平时帮着干点活,权当是充当食宿费了。
“好家伙,这不就是地主家的长工嘛。”
李轩一听,那个心酸呢。
不过,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能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那就是万幸了,哪里还轮得到他挑三拣四的。
随后,他便跟着吕老伯出了门。
既然是卖力气换吃住,当然就得找有需要的人家了。
在路上,吕老伯开始给李轩介绍东家的情况,“那家姓雷,村里少数几家外姓之一。武德六年才搬来的,夫妻两带着两子一女,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娃。可就在小女娃初生没多久,突厥人来了,雷家汉子死于战场,留下孤儿寡母五人。谁知去年,雷家寡妇也一病不起,如今啊,就剩下4名孩子,雷家大朗今年才12岁,最小的女娃才不到4岁。”
这东家还真惨啊。
父母早逝,留下4个孩子。
还是村里的外姓。
李轩不难想象,这日子绝对不好过啊。
难怪,吕老伯带他去雷家,这已经不是却劳力了,而是几乎没有劳动力啊。
李轩不免好奇,问道:“那,他们家之前……”
“之前啊,靠大家帮衬把地种了呗,总不能看着4个孩子饿死吧。”吕老伯叹了口气,然后又道:“不过,每家每户也都不容易啊。农忙之时,谁家也没得空闲啊。”
听完后,李轩便不再问了。
村民们心中的牢骚绝对少不了。
甚至,他可以肯定,其中的大部分活,应该都是吕老伯家帮干的。
谁让他是村正呢。
很快来到一座房屋跟前。
在吕老伯的带领下,两人径直走了进去。
院子里,一个小女孩正光泽脚丫子,蹲在一个簸箕前面,小手不停地扒拉着簸箕里的小米,时不时的把米中的残壳挑选出来。或许听到声响,小女孩转过头来,看见吕老伯,眯着大眼睛,笑着甜甜地叫了声,“三耶耶。”
随后,偷偷地望了李轩一眼,立马惊慌的移开了目光。
李轩也打量着她。
小女孩大概三四岁的样子,头发稀少枯黄但却梳理得很整齐,清瘦的小脸让眼睛显得很大。破旧的麻布衣上打满补丁,而且明显偏大不合身,松松垮垮地都快拖地了。
“这应该就是将来的小东家吧。”
李轩眼里看着,心头一阵发酸。
吕老伯却习以为常,望着小姑娘问道:“丫丫,你大兄呢?”
“他们都去地里了。”
丫丫小声说道,眼睛又偷偷瞟了李轩一下。
“你去叫你大兄回来一下,三耶耶找他有事。”
“哦。”
丫丫应了一声,迈着小腿跑了出去。
吕老伯回过头,对李轩说道:“我们就在这等一下吧。”
李轩闻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