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轰进异控门后,张衡在不断坠落,体会了一下自由落体的感觉。过了一会,张衡的身体才有了触摸到实体的感觉,而不像最初的浮空般的难受感。
照理说从这么高的高度落下接触到实体,张衡应该是已经摔得粉身碎骨才对,但实际上张衡落在地面时仿佛被一股力量给承载住,除此之外,张衡惊奇地发现自己在上一场测试中受到的身体上的伤害消失了。
“身上的伤势都不见了,难道上一门测试所有景象只是一场幻觉?”张衡对此猜测到。
虽然身体上没事,可精神上的疲惫不会欺骗人,上一场测试精神冲击的后遗症还在,让张衡感觉有些脑袋发昏,不太确定刚才考核是否真是一场幻觉,如果是,那我为什么会感觉精神有所疲惫,如果不是,又怎么解释身体上的伤势“痊愈”了。
思来想去得不到答案,张衡干脆就不想了,把注意力放回现在。
这个时候张衡才注意手环上传的考试信息,知道自己因为撑到奇点爆发的最后阶段被评定为满分而感到欣喜不已。
但更他在意的是最后的考试点评,这个点评并不是每场考试都有,只有一些考试结束才会出现,是对于考生某一方面的解析,可以让考生对自身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异能藏于自身体内,到一定阶段,异能者便会福至心灵,了解到自己的异能有何特性以及对身体各方面情况如力量,速度都有一定认知。
但因为是自身感受,所以之于实际还是有些许区别,更别说对于自身身体的直观感受,这时候异能学校的作用就体现出来。
通过前人的知识整合,可以对每位异能者各项能力数据加以量化,并因材施教,以此帮异能者更进一步,增加其突破至更高位阶的可能。
比如张衡之前对于自己异能抗性没有什么直观认识,现在才了解到原来自己抗性点满了,不论异能的物理抗性还是精神抗性都在常人之上,更不用说其物理抗性远超常人。
在了解完关于上一场考试的考试结果,张衡开始看关于这场异能操控力考核的相关规则。
第一项考核最后一门——异能操控力的考核,说简单不算简单,说难也不算难,考核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控物和限流。
第一部分控物,顾名思义就是操控物件,异能者可以通过外放紫能来操控物件,属于紫能的表现形式之一。
异能者的异能是具有唯一性,世界上不可能同时拥有相同的异能,但异能者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身体素质异于常人,或者说是能隔空控物等一系列违反常理的景象。
这些都是属于紫能的基础应用之一,不归属与异能的范畴。
第一部分考核的就是最为常见的控物,规则很简单,在考核开始,系统会随机生成一个物件,形状不定,大小不一的几何物品,唯一相同就是质量一定,因为异能控物的本质是用紫能来摆脱重力的束缚。
自然质量越大,重力最大,要想将其托举起来就要花费更多的紫能。
第一部分开始之后,手环中隔绝异能的部分会发挥作用,压制考生紫能含量到一定程度之下,然后考生再进行托举物品,放于指定地方,第一部分就算结束。
第一部分占比百分之五十,考试过程中不限时,以最后有无放于指定地方作为评分标准。
乍一听不限时又像是给考生更多的试错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调整物品落于范围之内,降低考试的难度。
但实际上考生的紫能含量被手环限制得死死的,刚好留够可以把系统生成的物件放于指定地方,中途托举还不能有任何失误,比如控制飞行高度过高过低,速度过快过慢,还不能一边控制一边思考,整个控制过程一定要一气呵成。
因为规则声明记录考试结束的方式为第一次物品离开地面,到最后一次物体落于地面为考试结束的标志。
第一次离开地面自然就是考生控制物品离地的瞬间了,如果在控制中途不顺畅,比如半路停一下,那你肯定是不够紫能控制物品到达指定地点。
因为控制物体在半空不动这个动作也是要消耗紫能的。
评分标准为物体落于指定地点所具有的体积,这个指定的地点大小基本与生成的物品底部大小形状是一样,如果物体底部与指定地方完美贴合,自然是得满分,按照百分之五十的这算,也就是五十分。
如果没有完全贴合,则以进入指定地点的体积所占百分比来计分。也就是物体的百分之五十进入到指定地点,成绩就乘以百分之五十,折算之后就是25分,考生总共有2次考试机会,取最高分记入第一部分成绩。
对于操控物品,都是张衡小学时候玩剩下的,因为张衡的异能直觉不像其他异能者的异能那般有观赏性。
可小孩子谁不希望万众瞩目,喜欢被人注视的感觉,所以张衡小时候就在物品控制这一项基础技能上下了大功夫。
在小学时,张衡控制物品的能力高超就像是身体中伸出了不可视之手一般,紫能如臂挥使,将物品控制得极为精妙。
所以对于第一部分的考核,张衡可谓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考核第一部分开始之后,手环一阵闪烁,张衡只觉身体大部分紫能被封印起来,只余下些许异能,大概就在操控一件物品的含量左右。
接着地面离张衡不远处的地面生成了三棱锥,考核开始了。
张衡调动起身体余下的紫能,将之外放,并小心翼翼地覆盖在三棱锥表面。
在紫能完全覆盖完成之后,张衡开始让自身紫能与三棱锥内的紫能共鸣起来,随后,三棱锥颤颤巍巍地升起,离开地面,这个时候考核正式开始了。
因为张衡很少在紫能含量怎么少的情况下操控物体,所以在控制物体升起的过程难免不太美观,不过张衡很快就适应这种情况,开始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棱锥升起之后,张衡直接控制物体朝指定地方飞去,并在飞过去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底部面积,在到达终点之后,三棱柱底面已经与指定地方保持一致了。
之后张衡解除对物体的控制,有在即将碰到底部时,再次连接紫能,因为在下落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张衡才会在即将触底时进行微调,以确保其能完美贴合。
果不其然,落地的瞬间,手环传来第一部分结束的信息:考生:张衡:第一项第九门考核第一部分:得分:100分
可选择进行第二次考核或直接进入第二部分的测试。
张衡对于自己能得满分并不意外,也没有多加犹豫,直接选择开始进入第二部分的测试。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是限流,具体内容就是过桥,对,你没听错,就是过桥。
只不过这个桥有些特别,一定要以紫能覆盖脚部才能踏上桥,可这个桥又十分“娇弱”。
紫能含量太高会对桥造成损害,可能走到一半桥就断开了,但也不能太低,太低的话会减少你在桥上的摩擦力,也可以说是减少捉地力。
考核标准以通过距离为评分标准,完整通过桥,得满分,从踏上桥那刻到离开桥那刻视为考试流程,若没能完成通过桥,则以通过距离占桥梁长度百分比来计分。
张衡在看完规则之后,知道第二部分考核的是考生对于紫能在身体内的控制。
虽然张衡对于将紫能汇聚到身体某一部分,并控制流向其紫能流量不是很熟,但这个和其体质感官控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官控制是限制其他感官,加强剩余感官,换个角度看,其实也相当于控制紫能在身体不同感官的紫能流动。
在张衡选择开启第二部分考核开始之后,面前的空地凭空削去了一部分,中间用一根独木桥连接起来。
张衡先将一只脚迈上去,随后将紫能往脚部汇集,想感受一下桥对于紫能接受程度的极限程度。
不断来会增强削弱紫能强度,张衡对于桥梁能稳定行走的最小异能含量和能够承受的最大异能含量已经心中有数。
接着,张衡把另一只脚也迈出,整个人已经站与桥上,这也标记着第二部分正式开始。
张衡在桥上行走的过程,不忘随时调控输入脚部的异能含量,因为落地到抬脚再迈脚这个过程需要的紫能含量可是不一样的。
不过对于张衡来说这样的控制还算小儿科,毕竟操控物件比起这个要难得多,因为紫能离体之后很难控制其大小与方向,一不小心,控制不成,高浓度的紫能反而只会造成破坏。
所以张衡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全程,最后一只脚离开桥的瞬间,手环瞬间传来提示音:
考试:张衡:第一项考核通过
正在评定,还有考生在进行考试,待所有考生结束,宣布进入第二项考核的考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