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道在许家养伤,相处的最好的,便是整日照顾自己的丫鬟春杏,还有对自己盲目崇拜的许达邦。
许达邦每天都过来找黄大道,嘘寒问暖,一门心思要跟着黄大道学习拳术,大有黄大道只要点头同意,不惜抛家舍业的节奏。
“春杏,黄师傅好点没?”许达邦从外面送药材回来,又来到客房,满连关切地问春杏。
春杏嘻嘻地笑出了声,“你上午才来过,难不成下午就又不一样了?”
“像黄师傅这样的英雄,身体好坏和我们百姓生活那是大有关系,哪怕是好一点点,我们心里也高兴,春杏,大哥可不是说你,你有幸能够照顾黄师傅,要知道城里多少人羡慕不来呢,一定要照顾好,不能当成儿戏!”
“是是是,你们的黄英雄不得了,他这会儿正在里屋看书呢!你们黄英雄还说了,没事啊,不要去打扰他!”春杏打趣地说道。
“既然黄师傅在看书,那我就不去打扰了,春杏,黄师傅闲下来的时候,你帮大哥告诉他,就说我来过了,请他安心养伤。”徐邦达专门嘱咐道。
黄大道因为受伤,身体不便运动,每天闲来无事,因此专门搜罗了一些书,自己既是消遣也是学习。
“还以为你就会打打杀杀,没想到还会认字,还能看懂这些书,难怪你们城墙上的人都说你能文能武!”春杏见黄大道放下书休息,和黄大道闲聊道。
“我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啊,要不是陷在捻子中,按照父亲的安排,明年应该会参加家乡的县试!”
“我们家老爷也是逼着少爷参加考试,只是少爷心思也不在书上,就愿意当一个医生!”
“读书啊,倒也不一定非要参加科举,关键还在于明白道理,只要懂得了道理,能够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百姓,中不中举、当不当官都是其次,你看现在好多地方官员,就会附庸风雅,对于经济民生全不知情,我看,还不如荣广源的王老板,能够带着自家的伙计找一个生计来!”
春杏好奇地看着黄大道,“你怎么和我们家小姐一个口气,难不成你们都看了同一本书?”
“枚姐姐也这么说过?”
“对呀,口气、语言,一模一样!”
“想不到枚姐姐还有这样的见识!”黄大道感叹道。
“你可别小瞧我们家小姐,要说看书,我们家小姐,看的书只比你多,不比你少!”
黄大道见春杏这么说,心想,“你就吹牛吧,她一个女流之辈,又不参加科考,怎么可能比得上我们从小用功的学生!”
黄大道嘴上没说,但表情倒一点不相信。
“你别不信,咱家小姐,专门建了焦房楼藏书,除了刚到许家的时候那一两年,其他时间,大多都在楼里,连许老爷都夸我家小姐是个女博士呢!”
黄大道听得心向往之,这许家五进的院子,自己住在后院,规模比荣广源大多了,想不到还藏有藏书,真是意想不到。
趁着梁枚一过来看完自己,黄大道问起藏书的事情。
“枚姐,听说咱家还有藏书呢?”
“你听春杏说的吧?这小妮子,从小就是口无遮拦,我们这点东西,怎么能等的上大雅之堂!”梁枚一客气道。
“小弟有一个不情之请,现在难得有时间,动也动不得,不知道能不能捡些书来看。”
“黄兄弟既然要看书,大可以到焦房楼去看,那里环境也好些,安静点的地方,对你养伤也有好处!”梁枚一邀请道。
“既然这样,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黄大道就是这么想的,只是人家私人的地方,不太好唐突,难得梁枚一邀请,自己当然乐意见识见识。
第二天,黄大道跟着梁枚一来到焦房楼,虽说是楼,其实也就是院中空地上起了一个二层的小楼,用这么大的房间放书,也算是奢侈了!
梁枚一引着黄大道进了楼,里面乃是一个二层天井似的格局,四围都是书架,书架足有好几百架,每一个书架都有近三米高,一册一册的书籍在书架上整齐排列,气势蔚为壮观。从北面有木梯可上二楼,二楼南侧靠窗,放置有书桌、靠椅,这里是梁枚一平时看书的地方。
“想不到枚姐的藏书,居然藏有这么多的书!”
“书虽然多,但也要爱书之人才能享用,黄兄弟少年英雄,正可以好好利用,希望能够从古人的字里行间中,寻得救世济民的真理!”梁枚一意味深长地说道。
“枚姐说的是,天下藏书多的是,但不知道哪一本才是济世救民的书啊!”
“其实,古代贤人君子,说的大都是至理名言,只是我们人生阅历和悟性智慧不够,依我看,关键还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八个字上,光看书当书虫也不行,既要认得字,还要会做人能办事,归根结底,还是落到做人办事上!”
黄大道若有所思,梁枚一所说,确实也是最近自己看书的心得!以前看书,都是私塾的老师拣选,大多都是一些道德文章,自己又没有人生阅历,看起来都是空对空,现在看书,则大不一样,除了书是自己选的之外,黄大道多了不少的人生阅历,一字一句,都能和现实对照,有时候看到千百年前的君臣良将的话,很有种振聋发聩的感觉,那种欣喜,非常人所能体会。
“枚姐说的是。”黄大道听了梁枚一的几句感慨,确实不是一般的自谓为读书人的人可比的,不禁心生敬意。
“听说枚姐白天也常在此看书,我来了,会不会有所打扰?”
“那倒不必担心,这几日我不常在这里,再说,有大道你来,正好也能互相参谋参谋!”
第二天一早,黄大道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焦房楼,春杏陪着,在楼中看书休息。
黄大道发现,藏书的可贵之处,不但在于藏书丰富,还在于种类多样,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外等,还有不少古时名人书信、日记、个人笔记、论著等。就拿兵书举例,除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之外,更有前朝的如《筹海图编》《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神器谱》《武备志》等,其中《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乃抗倭名将戚继光亲自撰写,详细记录了戚家军团在抗倭年间的练兵之法,以及戚继光在蓟边整饬部队和训练部队的记录和总结。黄大道见到之后,简直如获至宝!此时正值天下大乱,到处都是团练私军,戚继光乃是前朝名将,他的两本著作,正是讲的如何练兵、如何打仗等问题,黄大道翻开阅读,再对照当时在下庄寨所见,特别是与姚逢春聊天所谈,真是字字珠玑,让黄大道对于练兵打仗,很有种顿时开悟的感觉。
“早有这本书,下庄寨怎么会被牛家寨这么轻易打败!”黄大道不禁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