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四位导师正在体验舞台前方的四把可旋转,价值九十万的一把的“ianyu”的座椅。
‘啪’的一按眼前的按钮,座椅旋转,因为没有绚烂灯光辅助的原因,效果并不炫目。
一拍手掌的严敏对一旁就绪的金韶岗道:“金总监,要不咱们再试一遍灯光吧,小心无大错嘛。”
说罢的严敏隐晦的向李彧的方向撇了撇嘴,金韶岗自然知道严敏的意思,他这是要让来视察的大老板看下大家的劳动成果。
一点头的金韶岗转身就向二楼的总控室走去。
《好声音》的音响很贵也很优秀,但远不是金韶岗过手最顶级的设备。
他的职业巅峰应该是参与奥运会,而且还是绝对不可能再突破的最巅峰。
但奥运会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即便他是总音响师也只是其中的一颗稍大的螺丝钉。
但在这里不同,这里的他是可以完全做主的,不需要请教领导,不需要小心翼翼的与央妈派遣的‘专家们’进行沟通。
这种感觉真的是超爽。
二楼最中央的一间包厢是整个剧场里面视线最好的,也是《好声音》的控制中心枢纽。
导演将在一楼的录制现场把控进度,金韶岗将在这里遥控指挥。
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间被几块隔断分割成了两部分,外面是休息区,墙角摆着几张行军床,用于休憩与进餐。
里面则摆着一套调音台设备以及一套nele监听音响与一台j监视器。
现场的简陋让李彧都有些意外,与想象中舒适且高大上的混音场所有不少的差距。
不过也可以理解,《华夏好声音》的录制是在隐秘的情况下进行的,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得签署保密协议。
而且从剧院的入口开始就使用了厚厚的黑布隔开,环境是非常封闭,现场也是非常的闷热。
为了保证音响的效果能够达到最顶级,这些个人舒适度上的体验是可以做出牺牲的。
站在控制台前的金韶岗有序不紊的或按下或推动一个个按钮,随着他的动作,前方舞台的灯光循序渐进的亮起。
手里忙碌的金韶岗还要一一跟李彧解释这些灯光的作用,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会在哪个阶段使用。
看着具有现代科技感的舞台,具备创新意义的转椅,再配上这最顶级音响师设计的灯光。
似乎在一瞬间将李彧拉到了这个紧张又激动的舞台。
大幕已然拉开,静待选手入场。
觉得有些口干舌燥的李彧疑惑的接过金韶岗递给他的一只话筒。
后者解释道:“我们花了三千万重新置办的顶级音响,这钱没有白花。
我可以保证,只要在这座录音大厅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听到最完美的声音。”
接过话筒的李彧喂喂两声,测试了一下效果,觉得效果还不错,声音清脆且有凝聚,极具穿透力。
“大家好,我叫李彧,是《华夏好声音》的学员。”
果然不愧是三千万的效果,环绕音如同将李彧整个包裹住一般,从四面八方往他的耳朵里传递声音。
清晰纯净的感觉,连李彧自己都要醉了。
说句不要脸的话,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声音这么好听。
这可不是李彧自恋,而是事实如此。
说他的嗓音如之音是相当的扯淡,但也到不了唱歌要命的地步。
怎么说呢,李彧的嗓音很有特点,有一种男人的雄浑力量,说的好听一点就是有一种男性的磁性,说的白一点就是有一点点的沙嗓感觉。
唱点摇滚的歌曲还稍稍好听一点,但要是唱情歌的话,那就有点要命了。
但那是以前,现在的他不一样了,在这套顶级音响的加持下,他嗓音的瑕疵被最大化的修正了。
这么说吧,就现在的条件,你就算领条狗在舞台上汪汪两声,都格外的清晰、纯净以及震耳发聩。
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这足够说明这套音响真的有它的价值。
心痒难耐的李彧转身就向外跑去,他要站在舞台上真切的感受下这座舞台的魅力。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腿上好似贴了神行符的李彧终于踏上了这片必将比今年的夏天还要热的舞台。
(ex){}&/ 没有与严敏商议,金韶岗直接打开整个剧场的所有音箱,让整个剧场内的人都可以听到这首歌。
而闭上眼睛的李彧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他还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金韶岗看问题很准,李彧是导演也是演员,他懂得怎么将情感激发出来,但嗓音是天生的,他注定吃不了歌手这碗饭。
你要是说他导演不行,他能跟你拼命,你要是说他唱歌不好听,他一点不跟你犟,而且还给你点个赞。
“下坠仿佛可以减少我的心醉,我一点点麻醉。”
“下坠仿佛可以离开你的沉醉,我一点点回味却流着泪。”
此时的李彧感觉自己仿佛回到原时空那些黑暗的时间,当时的他就跟这首歌描绘的情景一样。
如一脚踏空般的下坠,心中明明想要借力站稳,可始终找不到那座可以承载他心灵的港湾。
他就像被囚禁的猛兽一般,看似凶猛,其实心中悲苦无助,外表的猖狂不过是他最后的武装,那是他最后强撑的一点自以为是的骄傲。
只要一阵风,一场雨或者一点火苗就可以让他沉沦。
唱着唱着,他的眼睛有一滴晶莹闪过,很快从脸颊划过,狠狠的掉落在地上,摔成两半。
没有人看到,但李彧知道它们曾经来过。
索性,他的人生并不是完全的下坠,他有一个妹妹,她用亲情编织了一张网,将他从无尽深渊中打捞了出来。
一曲终了,余音犹在。
在李彧唱到最后一句时,连续四声的“嘭嘭嘭嘭”响起。
几乎同时,四把转椅下的“ianyu”的灯光亮起,转椅也慢慢的转了过来。
哈林不是第一个转的,但他是第一个进入导师角色的。
看着身边的三位‘竞争对手’,连连问道:“全中哎,谁谁第一个?“
正高兴的谭静把手指向右侧:”杨昆第一个。“
被点名的杨昆,想要说话,却有了一丝的停顿,把手往眼睛上一抹:”嚯,说不出话了。“
转过头来的谭静好奇的问道:”哎,你掉眼泪了“
”哭了?“哈林疑问的追了一句。
”我是“有点卡壳的杨昆用手背擦着有些微红的眼睛。
”眼睛太干是吧。“哈林及时补救了一句,然后朝李彧扬手道:”还是请这位学员介绍介绍自己吧。“
其实介绍什么呀,这群人哪有可能不知道李彧呢。
即便以前不知道,自从被邀请担任好声音的导师,那还不得把李彧全部资料给记得滚瓜乱熟。
哈林不过是要岔开话题罢了,让杨昆得以调整下情绪。
杨昆真的太有感触了,舞台上的李彧代表的选手们像极了年轻时候的他们。
他们为了梦想北漂,为了生活离去。
现在的他可以风光的坐在导师席上点评每一个来参赛的选手。
曾几何时,他的身份是站在舞台上等待着别人的点评选手,甚至说,他连这样的机会都得不到。
他的人生给的他音乐创作路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灵感。
是苦难也是馈赠。
人啊,都有当孙子的时候,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自己认为自己只能是孙子。
李彧的歌声,很一般,但真的是唱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与其他人的关注点不同,李彧更注重的是导师的表现,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节目组的风格。
短短两分钟,就有三位导师给李彧以极大的惊喜,首先是杨昆,这个看似强壮的內蒙汉子。
其实心中非常的柔弱,感情充沛到一言不合就落泪,丝毫没有导师包袱。
他的表现不仅不会让观众反感,而是会当成性情男人的典范,也让选手们更加放松也有共鸣。
现在的我们在舞台上接受点评,再过十年,或许我们也有资格登上导师台。
时间与机遇,又有谁说的清呢。《华娱之纵横》,“或者”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