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都市小说 > 天眼:鉴宝无双 > 正文 第248章 鸮

正文 第248章 鸮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刘掌柜和吴老两人,正拿着放大镜在不停的研究着物件。


    老四极为狗腿的在旁边问道:


    “您老,这不就是一个报丧的玩意嘛,古代还有专门做这个的,难道是陪葬用的?”


    吴老的性格很好,因为本就是老师,所以对于老四的提问他只笑了笑。


    指了指站在旁边的赵轩道:“让他跟你们说说。”


    赵轩也没有细看呢,他刚刚只是粗略一眼看了个形再结合眼中异能,进行了初步的断代。


    此刻见吴老坐到了旁边,他走上前仔细看了起来。


    老四说这是报丧的,倒也没什么错,这是一尊青铜的猫头鹰。


    俗语曾说: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整器挺大,高度有30公分左右,非常圆润,连双脚都相当肥,看着还挺喜人。


    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尊体稳稳地站住。


    并非是整器,头部可以拿掉,肚内中空,看上去像一个盛液体的容器,头盖与肚的口檐处严丝合缝,制作非常精巧。


    外表呈黑色,隐隐透着枣红,这是绣蚀产生的氧化包浆。


    尊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不同的部位范铸线依稀可见。


    看了足有五分钟,赵轩这才戴上手套,将器物托于手中,整器很压手,足有六七斤的重量。


    赵轩是越看越喜欢,就算不是自己私有,但这十万块花的也太值了。


    “小轩,给我说说呗。”


    见他一直看着,老四轻声的催促了一句。


    “四哥,这就是个猫头鹰,你没说错,但在我们古代称之为‘鸮’(xiāo)。


    古代特别是从红山文化到商周时期,对于鸮的理解说法不一,


    古代西方,猫头鹰被视为智慧的象征,是雅典娜的爱鸟,它那深不可测的眼神,仿佛能够看穿一切神秘。


    在我国古代,猫头鹰则被视为战争之神,是国王、将军们的爱物;


    它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自然让其成为‘战神’的象征。


    也有说它是古萨满教的图腾,是连接天地间的使者。


    这尊鸮其实是件酒器来着,用于盛酒用的,通过上面的雷纹和动物形象来看,应该是西周晚期的。”


    听到西周,而不是上周,老四面上的肌肉明显的抽了抽。


    以老四的性子,估计今晚又睡不着觉了。


    曾经有一个重器放在我的面前,我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好吧,扯远了。)


    “不是,小轩,你说这个象征都是好的,为啥现在都说它是报丧的,不吉利啊?”


    王晖听的有点犯迷糊,所以问了这么一句。


    赵轩将东西放下,手套解掉笑道:


    “这个第一个要怪的就该是李商隐了。”


    吴老听他这样说,拍腿哈哈大笑。


    “李商隐不是唐代诗人嘛,我还背过他的什么相见时难别亦难那首诗,关他什么事?”


    赵轩拍了一下王晖的肩头道:“哟,晖哥,文化人啊。”


    “滚蛋,快说。”


    王晖面上一红,他极度怀疑赵轩是在骂他。


    “李商隐有一首‘安定城楼’的诗,里面有两句叫‘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就是说猫头鹰吃腐肉、死老鼠。


    又因它是猫的头,鹰的身子,是兽与禽的不和谐搭配。因为奇怪,所以诡异。


    它的啸叫,让人毛骨悚然;它的眼珠,黄黝黝圆滚滚的,古怪神秘。


    近代多了一种说法,说它嗅觉灵敏,能够闻到病入膏肓人身上的气味,还会发出笑声,


    所以也有种说法叫:‘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


    “真的假的?”


    赵轩的解释听得王晖和老四一愣一愣的。


    “你去问研究动物的,可别问我。”


    吴老笑着起身,满意的点了点头,赵轩比他说的还要全面一些,


    在他看来,若仅论博闻强记,估计博物院里的那些老家伙,都不一定是赵轩的对手。


    这可不是功课,提前做好的,而是现场讲出道道,足见知识底蕴的深厚。


    “东西我带走了,等你的摊子铺起来,到时再转给你。”


    吴老自然知道赵轩何意,说完就要上手拿东西。


    王晖是个鬼灵精,上前一把抱住,要帮吴老送车里。


    “吴老,吃了饭再回?”


    刘掌柜跟着两步招呼。


    “不了,你们吃吧,饭店里的油水太重,我这肠胃受不了。”


    吴老走后,老四也没停留也走了。


    将送刘掌柜的东西拿出来,对方笑着接过,没有一点不好意思。


    “小轩,你的事打算什么时候启动?”


    吃饭时,刘叔问了一句。


    “叔,再等等吧,我想着不行就明年开始,今年我想再到处转转。”


    赵轩打算今年转一转产地,和田他打算去一趟,还有昂登那里他也想去一趟,


    昌化之地,也在他的计划之内,想一想还是挺赶的。


    至于说跟卖鸮的中年人说去齐鲁,到时也只能是顺道了。


    明年肯定要到小晓家拜年了,还有赵家估计也要顺道走一趟,开春要去见师父,


    还别说,挺想师父的。


    从大山回来,再回趟村子,这一圈转下来,再启动自己的事。


    刘掌柜这段时间也收了两三个好物件,有一个三河刘的葫芦,算是顶好的了,不过赵轩对这类文玩没多大的感觉,


    所以像是葫芦、核桃之类,他看到从不多作停留。


    从博古斋离开后,赵轩到了银行,先将从沈叔那借的五亿给打过去。


    加上利息的一千万。


    这年节转账,实时是不可能啊,况且是这么大一笔,24小时能到,那都是银行高效率了。


    他发了个信息给沈福,结果对方打了电话过来,愣是批了他十分钟,问他给利息到底是什么意思?


    赵轩打算将上次的翡翠拿出来,自己慢慢雕几个物件,这是个磨工夫的活,急性子的人是学不来雕刻的。


    连着四天,他就没怎么出过门,陪着小晓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周一下午,他正在忙碌着,突然郭在军来了电话:


    “小轩,城西有个堵石店,你晚上有时间吗,过来看看?”


    ……


    ps:聊个两分钱流量的。


    本书写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成绩相较之前也好了很多,山峰谢了!


    这本书,写的比较耗神,几乎每一个古玩的出现,都要查询大量的资料,


    如果出现自以为是,而导致的错误,那就太对不起支持的兄弟了。


    再说更新,下周开始,我想着尽量实现三更,当然偶尔一天没做到,大家也别骂哈。


    山峰白天要上班,偶尔也要加班,实在是没有过多的精力。


    有人问这本书打算写多长,我的大纲在120万字左右,当然网文大家都明白,


    一切还是数据说话,如果成绩不差,那就多写一百万字也行,哈哈。


    最后,还是感谢吧,希望大家一直能支持山峰,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