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都市小说 > 天眼:鉴宝无双 > 正文 第334章 群贤毕至

正文 第334章 群贤毕至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上车后,七爷非要坐副驾驶,说看看京城的发展,小晓只得坐到后排。


    车子刚启动,老头就在自己身上掏了起来,片刻掏出一个小物件,回首递给小晓道:


    “这是外公给你的见面礼。”


    小晓面上微红,不过还是笑着接过,甜甜的说了声:“谢谢姥爷。”


    赵七爷极为开心,这丫头被老五教育的不错,性子烂漫。


    接着就是赵俊椿和赵梦玲,两人也都送给了小晓一个小礼物,赵轩在安心开车,也没有注意是什么。


    小晓倒是握在手里,一个个把玩起来。


    三人给的都是玉,一素两艳,至于玉质她就不怎么了解了。


    七爷爷给的是素玉,也就是白玉,雕的是一个瓜的形状,在瓜的中间还有一个蝙蝠。


    大舅舅给的是翠绿色玉,雕的是一个饱满的豆角,还挺好玩,


    倒是小姨给的淡紫色玉,一眼看上去,她还真不知道上面雕的是什么。


    小心的收起,她打算晚上问问赵轩。


    “姥爷,您怎么来这么早?”


    老头笑道:“你和小晓订婚,算是三家的事,你二爷爷和五爷爷内秀,说我的字写的最好,


    所以让提前来把请帖写好,几个门的对联也要贴一下。”


    老头说这话时颇为自得。


    赵轩其实不想这么麻烦,订婚也就是个意思,亲友一起大吃一顿就完了,


    但这话他可不敢说,否则估计连小晓都会埋怨自己。


    老人家说到请帖,他也不知赵梦怡买了没有,等红绿灯时赶忙发了个信息给曹瑞,让他绕一下买一百份请帖。


    许是听到了汽车声,出来相迎的人还真不少,赵俊楠父子俩不知啥时候来的,


    还有吴老、王老、顾老等人都来了。


    如果是朱五爷或者李家二爷他们兴许就不会来了,但赵七爷不一样,在他们眼中七爷是老派的学问人。


    赵梦怡亲自打了水给赵七爷洗漱,然后坐下来与众人聊了几句。


    聊了片刻,赵七爷叫了声赵轩,说天气不错,就不在书房写了,让他快点准备东西,就在院里写。


    赵轩只得指挥着林侯将桌子给抬出来,至于文房之类,他如果敢拿瓶墨水出来,估计老头会直接泼他脸上。


    他只得将平日里自己用的给拿出来了,吴老看了眼摇摇头道:


    “家里小彤在家,让在军跑一趟,砚就不用拿了,你小子把藏的玩意拿出来。”


    赵轩也没犹豫,毕竟就打算送给赵七爷的,原先只当对方是个爱读书、体贴关心晚辈的老人,现在是血亲了,更是得送。


    只得打开地下室,把朱敦儒的砚拿出来,干脆将之前那个海黄和瘿木的笔筒也拿出来。


    吴老看到两个笔筒没好气的抬手点了点他,这小子,现在捡到好玩意连他都不说了。


    “吴老,不是啥好玩意。”


    赵轩干笑了一声。


    顾老和王老上前,砚台他们都看过,一人上手了一个笔筒。


    王老对着赵七爷笑道:“赵老,还真是好玩意,虽然是清时期的,但这材料还真不多,瘿木的。”


    赵七爷正在把玩那个砚台,他对古玩不是很精,但看到落款的希真二字,也知是宋朱敦儒的。


    听王老这样说,他将砚台放下,拿着笔筒看了起来,面上一直带着淡淡的笑意。


    吴老指着砚台道:“这是您外孙打算送给你的,淘来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


    赵七爷一愕,下一刻面上带着宠溺的笑容,看着赵轩道:“有这份心就好了。”


    顾老看了眼自己手中的笔筒颇为愤怒道:“这不胡闹嘛,谁让你上这么厚的油?”


    赵轩只得说及当时买来就是这样,乌漆麻黑,木材本身的纹理都几乎看不见了。


    郭在军还没回来,倒是冯老父女俩走了过来。


    这次赵七爷也起身相迎,看着冯老道:“老冯啊,去年一别,我本以为今年要多写一篇吊唁,结果你老小子还这么硬朗。”


    冯老哈哈大笑,上前握住七爷的手道:“七爷,古语说人生百年匆匆过,我还差点年头。”


    冯媛显然也不是第一次见七爷,所以没有介绍直接上前见礼。


    赵轩微微有些吃惊,没想到两人如此熟悉,否则自己姥爷不会拿生死开玩笑。


    他突然想到,冯老之前对他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看来这老头也早知道自己的身世,


    有点郁闷,全都瞒着自己。


    “老冯,给你看一样好东西,这是我外孙送给我的。”


    老头指了指砚台,这就开始显摆上了。


    冯老拿起仔细看起来,看了会将砚递给自己女儿,让她说说。


    冯媛看了会道:“宋朱敦儒的啊,还真是好物件,小轩,你从哪里请的?”


    赵轩只得将在开封的一幕说了一遍,众人又夸这小子的运气逆天。


    没一会郭在军拿了东西过来,众人没有写请帖,反而开始切磋起书法来。


    轮到七爷,冯老亲自上前,换了一张宽幅纸铺上。


    七爷想了想写道: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几人见此,齐夸好诗好字,冯老指着留白处道:“落款呢?”


    七爷没好气道:“每次来,都要被你打劫。”


    嘴上虽这样说,还是换了支毛笔,落了款。


    见墨迹干了,冯老小心的将宣纸卷起递给冯媛道:


    “收着,咱家的传家宝又多了一件。”


    众人再度哈哈大笑。


    赵轩不得不佩服老爷子,这首诗很好而且非常应景,算是晏殊不可多得的佳作。


    特别是五六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仅在这首诗中出现,


    还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出现,明显能看到诗者对这两句的情有独钟。


    之所以说应景,倒不是说诗中所描绘的暮春时节,毕竟现在是金秋,


    而是说晏殊在作此诗时的心境。


    无可奈何落去其实是晏殊想到的一个残句,下一句迟迟没有合适的,一次以文会友,


    晏殊听到时任扬州主簿王琪素有才名,就拿这一句问对方,


    结果对方略一沉吟,就说出了流芒千古的下句‘似曾相识燕归来’。


    所以说,此一整句,实则是两人所作,并非一人,此刻写出来,也代表大家是在以文会友。


    赵轩正在愣神,七爷指了指桌子,示意让他写。


    这段时间赵轩还真没有犯懒,前段时间他身体没大好,每日空闲时间就全部用来练字了。


    他写了一篇陋室铭,七爷点点头道:“稍有长进,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