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星界的纹章 > 西方早期奇幻文学

西方早期奇幻文学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早期的西方文学[4]由两个主要源头,一个是古希腊文化,一个是基督教的《圣经》,正是来自古希腊哲学的自明真理[5]和来自于《圣经》的信仰真理[6]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冲突才产生了如此绚丽多彩的西方文化。

    古希腊神话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100年的迈锡尼时期,当时正处于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的大动荡给古希腊神话带来了勃勃生机,同年的特洛亚战役给古希腊许多城邦带来了众多的英雄和传说,而正是这诸因素才促使了在公元8、9世纪之间产生了古希腊神话的集汇--荷马史诗[7]。实际上古希腊神话正是经由一代代古希腊先哲的收集整理和艺术加工,才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和其后的古希腊文化交织在一起对欧洲后来的其他文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1]奇幻文学:这里奇幻文学指的是一种广义的概念,而不单是指近代奇幻文学,广义的奇幻文学指的是那些在作品中描写超自然的、脱离现实的事物的文学作品。不过本文特别强调的是源于神话传说、从神话传说阐发或者和神话传说紧密联系的那些奇幻文学。

    [2]剑与魔法流派:又被称为「英雄式奇幻」(heroicfantasy),特点是比较偏向于野蛮、未开化的年代,相当典型的英雄救美式传奇。和中世纪的奇幻文学有比较直接的传承关系,比如蛮王科南系列就和英国人在著名的英雄史诗《毕欧渥夫》(beowolf)塑造的北欧勇士形象非常相似。

    [3]托肯恩(jjrtolkien,1892-1973):出身于南非,曾在牛津大学担任英国文学的教授,古代语专家,近代奇幻文学的开拓者也是主流奇幻(highfantasy)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魔戒之主》(thelordfthergs)对后世奇幻文学影响非常深远。

    [4]这里指的是文艺复兴以前的西方文学,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由于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兴起,传统宗教理念面临崩溃,从而使得现实主义逐步占据文坛,传统的奇幻文学渐渐式微,由于本文主要讲述传统的奇幻文学,所以之后的对西方来说可能很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本文会很少涉及。

    [5]关于自明真理和信仰真理两个概念都来自于列夫·舍斯托夫的《雅典和耶路撒冷》。所谓自明真理,就是在古希腊哲学中认为自然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理性的任务就在于对必然性的认识并从中得到满足,而对必然性的服从是

    人的美德。

    [6]所谓信仰真理,就是在基督教《圣经》中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人必须服从上帝的意志,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对上帝的信仰中才能找到终极基础和可靠保障,不应该从知识中寻求拯救,并且将知识同堕落、原罪和死亡联系在一起。

    [7]荷马史诗:分为《伊利昂纪》(ilias)和《奥德修纪》(odysseia),传说是在公元前8、9世纪之间由一个叫荷马的盲诗人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而成,叙述了古代小亚细亚的特罗伊人和希腊人(当时统称阿凯亚人)交战的故事。反映了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和生活风貌。

    [8]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9]神谱:作者赫西奥德是公元前8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古希腊诗人,该诗叙述了世界如何从混沌状态中形成,几代神的出现和人类几个连续的时代,可以发现赫西奥德的神谱中的主要线索中的重大事件来自古代近东(美索不达米亚、安纳托利亚,也许还有腓尼基)的原型。

    [10]这个传说在《阿尔戈船英雄纪》(四卷集长篇叙事诗)有系统地叙述,该史诗在公元前3世纪由诗人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os)创作于罗得岛。

    [11]鸟:这是阿里斯托芬唯一一部以神话题材的旧喜剧,作品中展现了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不合理的法律、没有尔虞我诈、彼此和谐的理想社会。虽然这个理想社会只是阿里斯托芬自耕农思想的反映,是对族长制自然经济返朴归真的幼稚幻想,但是在当时这种理想显然是大胆的、进步的。

    [12]老卡托:古罗马作家,政治活动家,拉丁散文文学的先驱。主要著作是《史源》七卷。

    [13]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400页。

    [14]民族大迁徙:公元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ot;蛮族&ot;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直接推动民族大迁徙的导火线是公元375年匈奴人对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东哥特人的侵袭。

    [15]北欧神话:又称为条顿神话,流传于日耳曼民族各部落中,由于其主要以口头形式流传,所以在日耳曼民族信奉基督教以后逐渐被蒙上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以后,关于北欧神话只能从北支和西支日耳曼人的作品和拉丁人、希腊人的一些作品中得到,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的是斯堪的那维亚人,它们的古老诗集《埃达》告诉我们比较完整的北欧神话。

    [16]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古日尔曼人创造的文学,反映日尔曼民族在民族大迁徙时期动荡的生活和战争,后来被人用古高地德语记载才得以保存。

    [17]贝奥武甫(beowulf):英国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著名英雄史诗,在八世纪用古英语写成,是继古希腊、罗马史诗以后欧洲最早用本民族语言写成的史诗,史诗主要反映了氏族社会解体时期的英国社会生活,不过在史诗被纪录于已经基督教化的八世纪,因此史诗涂上了一层宗教色彩。

    [18]埃达:中世纪冰岛文学作品,分为诗体埃达和散文埃达,记述了北欧神话传说。

    [19]萨迦:13世纪前后冰岛和挪威人用文字记载的古代居民的口头创作,包括神话和英雄传奇。

    [20]卡勒瓦拉:19世纪初期,杰出的民歌古诗搜集家和研究家埃利阿斯兰罗特(eliasl?nnrot,1802~1884)在&ot;星期六学会&ot;和&ot;芬兰文学社&ot;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35年将民间传说、神话和歌谣编成一部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兰罗特被称为&ot;芬兰的荷马&ot;。史诗反映了中古芬兰氏族社会瓦解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理想,史诗的两个主人公--万奈摩宁是第一个播种大麦的农民,伊尔玛利宁是技术熟练的铁匠。

    [21]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十一世纪末由民间语言罗曼语首先记录,史诗叙述查理大帝征服西班牙的后期关于罗兰的英雄事迹,反映了当时人民要求法兰西统一,建立一个封建等级制的君主王国的愿望,塑造了罗兰这样一个忠君爱国的理想封建骑士的形象。

    [22]熙德之歌:约写定于1140年,是第一部流传至今、保存完整的西班牙文学作品,作品中熙德表现出强烈的封建君臣观念,具有宽宏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西班牙民族的精神。

    [23]尼勃龙根之歌:德国中世纪一部伟大的英雄叙事诗,取材于公元4,5世纪的民族大迁徙时代的英雄事迹,大迁徙时代传说中的人物被披上12世纪封建社会和骑士文化的外衣,是该史诗的一大特点,同时基督教精神在史诗中几乎找不到多少痕迹是该史诗不同于中世纪其他民族史诗的另外一个特色。

    [24]伊戈尔远征记:成于12世纪末的《伊戈尔远征记》代表了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全诗描写了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的悲剧,并通过这一教训来呼吁诸侯团结御侮。

    [25]骑士抒情诗:十二、三世纪首先在法国南部普罗望斯地方流传的一种短诗,主要内容是歌唱骑士的英勇事迹,及其于恋人的悲欢离合。这些诗语言精炼,感情

    细腻复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6]亚瑟王之死:由英国散文作家托马斯·马洛扎(thoas,alory1395~1471)汇集当时流传的法语传奇用散文写成八部传奇的《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之书》,出版商柯克士顿对其进行了整理修改润饰并且串联成一个连续的故事后以《亚瑟王之死》这个名字于1485年出版,它是中世纪英国文学的总结性巨著,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集大成者。

    [27]特里斯丹和绮瑟:特里斯丹和绮瑟的殉情故事原先在中古凯尔特民族中间口头流传,十二世纪法国诗人贝卢勒和托姆根据这个传说写成传奇,其后又出现了一系列模拟性作品,直到二十世纪初,法国学者约瑟夫·贝迪耶(1864~1938)在前人基础上用现代法语整理出完整的《特里斯丹和绮瑟》。作品通过特里斯丹和绮瑟之间的殉情故事控诉杀人性、窒息自由感情的封建道德和禁欲主义思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