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冷汗淅沥,看着吴争一行远去的背影。
连声招呼都没有打,转身回了县衙门。
着书房门,黄得功急走起来。
怎么办?
这信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就是人头落地。
去向越国公求援?不行!
如果被越国公知道,自己弄丢了信,那不用吴争,越国公就得吃了自己。
可不去向越国公求援?
这要是孙明贞将信交给了吴争,还是同样的下场。
黄得功急得冒白毛汗。
这时,黄得功突然发现有些不对。
吴争看的那封信是自己写给越国公的。
孙明贞为何不将那封信交给吴争?
孙明贞应该与吴争不认识,他们不是一路人?
没错,孙明贞背后一定还另有其人,如今他落在吴争手里,自然不会交出那封信。
而吴争虽然不知道有这封信的存在,但显然已经醒悟到,这其中另有隐情。
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孙明贞离开。
这样一来,其中就有一个时间差,自己就还有机会。
纵然拿不回信,只要把孙明贞灭口,吴争一样奈何不了自己。
就这么办,先补救。
如果不成,那就……直接去杭州。
至于越国公,死道友不死贫道,听天由命便是。
做了决定,黄得功冷静下来。
“来人。”
那领头的差役闻声进来,“大人有何吩咐?”
“废物!连个文弱秀才都拿不住,生生让他逃了。”
“属下无能。请大人处罚。”
“罢了。本官不罚你,让你将功折罪。这样,你派几人,暗中找机会杀了孙明贞灭口。”
“属下遵命。”
“派些生脸孔去,别将这脏水引到本官头上。”
“是。”
……。
上虞北部是钱塘江入海口。
靠东边,接近余姚界,有一处地形成靴子状,入口宽,中间细,尾部比入口更宽。
这是一处天然的港湾。
吴争将从金山卫带来的难民安置在此处。
站在高处,看着星星点点,已经搭设好的帐蓬,还有远处正在热火朝天,忙着搭建房屋的百姓,吴争心里洋溢着一股美好的情绪,充实。
{}/ 孙明贞僵住了,他是真不知道吴争竟然是真知道信中内容。
吴争看着孙明贞的脸色,心中已经断定,陈秉申指控属实。
孙明贞与吴争默默对视了很久,他们内心中的震撼无以言语。
孙明贞道:“吴大人既然知道此事,又为何不向朝廷告发?”
吴争道:“本官需要证据。”
孙明贞迟疑了一下,咬牙道:“好,我可以告诉你信在哪。但吴大人要保证,向朝廷告发此事,这关系到朝廷安危,更关系到浙东数百万条人命。”
“我保证。”
“信不在我这。”
“在哪?”
“在衙门里。”
吴争大怒,“孙明贞,你这是在戏耍本官?”
“大人息怒。我不敢也没有必要蒙骗大人。大人应该知道,此信关系重大,我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如何敢将信带出衙门?所以,出衙门之前,我将信藏于内衙。”
吴争有些惊讶了,人才啊,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啊。
“那把藏信之处告诉本官。”
“就在黄得功书房的书桌底下。大人打算怎么去取?”
吴争沉默下来,确实,信在衙门内,特别是内衙,如何进去?
总不能带兵杀进去吧?
孙明贞道:“我倒是有个办法,只是……。”
“只是什么?”
“大人要放了我,我去找一个人。”
“谁?”
“厉如海。”
“那个捕头?”
“对。如果此时还有能进内衙之人,就非厉捕莫属。”
吴争迟疑起来,“厉捕头是黄县令的人,如果这事交给他,他万一取了信交给黄县令……。”
“大人放心。我在黄县令身边多年,厉捕头是什么样的人,我很清楚。别的事或许厉捕头还可以屈从于黄县令,但这等大是大非之事,厉如海必定会助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