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明 > 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气性啊?

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气性啊?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方国安带来的士兵,将吴争、张煌言押到了王府东面一个池塘边。

    池塘边有石凳,士兵将二人按压上去。

    只要刀快,手眼敏捷,一刀下去,头颅就会滚落池塘。

    当士兵充当的刽子手举起钢刀,用力挥下。

    西边传来一声大喝,“刀下留人!”

    这临时刽子手,他的太不专业了,他已经蓄力挥下,哪刹得住势头?

    “咻”地一声,一枝弓箭如同长了眼睛一般,“叮”地一声,射在刀面上,劲力十足。

    直将刽子手手中的长刀,生生荡了开去。

    吴争闭上的眼睛一下子睁开,虽然无法回头,但心中一松,狗日的终于来了,好险!

    王之仁在看到安送进府的信时。

    原本确实不想掺合方国安的事。

    毕竟二者在钱塘江南岸,要联手抗敌。

    但王之仁有一点逆鳞,那就是容不得朝臣投清。

    不是因为他有多忠诚于大明朝。

    恰恰相反,弘文帝、潞王接连投清时,他也上过表,投过清。

    可王之仁与方国安还是不同的。

    王之仁之所以上表投清,是因为感到绝望。

    试想君王都投降了,他一个定海总兵,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可王之仁毕竟不是穷凶极恶之徒。

    之后听闻,郑遵谦发动绍兴府官绅起来造反,杀死清朝委任的知府等官吏,宁波府钱肃乐和生员董志宁等人也竖起了反清义旗等等。

    王之仁心动了,正好一心降清的明朝原太仆寺卿谢三宾,派人到定海希望借助他的兵力剿灭董志宁等抗清民众,并许诺以重金相酬。

    巧的是钱肃乐也派人来争取王之仁的支持,希望他叛清反正,重新回到大明阵营。

    王之仁便将计就计,带兵顺利到了宁波府。

    一举拿下谢三宾等一心降清的官员,由此公开叛清反正,重新回到了大明阵营。

    而此时,原潞王(就是在杭州降清的那位)麾下的总兵方国安,率部一万多人赶到钱塘江东岸。

    就这样双方联合起来,沿钱塘江组织起抗清防线。

    {}/  方国安脸色极度阴沉。

    其实他不敢立即举兵攻入王府,真正忌惮的就是王之仁。

    双方兵力相当,真拼起来,就算最后自己胜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到时没人没钱没地盘,新朝怎会拿自己当回事?

    所以,方国安依旧在忍耐,不到万不得已,他无法果决。

    “兴国公既然不顾你我之间的交情,非要替二人出头,那本公不拦你,就等你一柱香的时间。”

    “多谢。”

    王之仁向身后副将叮嘱道:“看好这二人,本公没有回来,任何人不得伤了他们。”

    说完冲方国安歉然一笑道:“越国公见谅。”

    方国安没好气地冷哼一声,别转头去。

    ……。

    王府正堂,朱以海象只决斗的公鸡般,与张国维、钱肃乐二人对峙着。

    那二人用辞官相挟。

    朱以海岂能放二人离开?

    张煌言一死,再离开这二人,朱以海身边就再没心腹之人,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所以,就算朱以海再混,也知道不能放这二人走。

    王之仁进来,看着这三人的架式,不仅抽抽嘴角冷笑。

    都这个时候了,堂堂监国,竟连个臣子都不敢护。

    这样的主子,能护得上墙吗?

    “臣参见监国殿下。”

    “兴国公,你来得正好,帮孤劝劝张尚书、钱御史。国事艰难,孤身边万万不能少了他们二人啊。”

    王之仁慢慢转身,冲着张国维道:“哟,没看出来,这老好人也有气性啊?”

    张国维怒瞪一眼道:“休要隔岸观火,这事后果,你难道想不出来吗?”

    王之仁再转向钱肃乐,嗤笑道:“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钱御史也是倡导过义军之人,怎么就不明白,这世道已经不是靠嘴皮子解决的时候了。钱御史如果真是血性之人,来,本公腰间有刀,可以借予你,你杀将出去,把人救下。本公振臂为你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