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明 > 第九十五章 大捷?!

第九十五章 大捷?!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朱以海的这道命令,使得总共就二十多人的朝堂,迅速分成两派对立。

    支持朱以海转进的赞成派和以张国维等人为首的反对派。

    僵持之下,朱以海很快抓住了关键之处,那就是军队。

    这个世道,官位已经压不住人心了,说了算的是拳头。

    这就有了朱以海急召魏文远、廖仲平、吴争三人的谕令。

    “臣等参见监国殿下。”

    “孤听闻三界之战大捷,将士用命,浴血奋战,击退凶顽,孤心甚慰。”朱以海笑容满面。

    大捷?!

    堂内之人,从上至下,谁不知道此战的真实情况?

    可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其实也无从反驳。

    朱以海说得对,将士用命,浴血奋战,击退凶顽。这三点都对。

    那么自然就是大捷。

    “孤之前说过,绝不吝惜封赏有功之臣。来呀,宣读册封谕令。”

    于是,在吴争目瞪口呆之下,魏文远被授上骑都尉武勋(正四品),吴争和廖仲平被授骁骑尉武勋(正五品)。

    “据来年开春只有短短四、五个月光阴,敌军眼看要大举南下,朝廷地少人稀,兵力捉襟见肘。孤深感国事危难,打算转进舟山,与肃虏伯会师一处,共同抗清。正与朝堂诸公商议,三位爱卿来得正是时候,不妨也讲讲你们心中所思所想。”

    魏文远、廖仲平、吴争三人面面相觑。

    吴争突然懂了,授封武勋不是赏功,而是先给颗甜枣,让三人支持他、跟着他转进。

    魏文远首先不同意了。

    “臣以为三界之战,还有可为。监国殿下不妨再留下……看看?”

    魏文远是王之仁的心腹,这事原本不容他置喙。

    可魏文远很清楚,王之仁是绝对不会同意此事的。

    在监国麾下,王之仁是兴国公,可去了舟山,托庇于肃虏伯麾下,他成什么了?

    说难听点,那还不如自立呢!

    听魏文远这么一说,朱以海的脸色不好看了。

    君上不乐意了,自然有讪媚之臣迎合上意。

    (ex){}&/  希望吴争为他一挽狂澜。

    “吴千户,以你之见,朝廷是否该向舟山转进?”

    被朱以海这么一问,争吵声停止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吴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年轻身上。

    看着朱以海“深情款款”的目光,吴争心中一声叹息。

    其实到现在,吴争依旧认为朱以海不是个坏人,他依旧记着初到绍兴府,朱以海给的那二千两银子。

    据吴争有限的历史记忆,吴争知道朱以海至死没有投敌,只是因为他的懦弱和善变,错失了北伐的良机。

    其实人思安,并没有错。

    怕死也不是错。

    朱以海只要不投敌,安心做个王爷,没有人会指责他。

    世间除了黑和白,之间还有灰。

    黑白之间若没有了灰来过渡,就会生硬,不自然。

    所以,人怕死也好、懦弱也罢,都不是错,更不是罪过。

    可朱以海既然坐上了监国之位,那就不能只做到不投敌。

    身在其位,当谋其政。

    朱以海,不合适!

    吴争面对着众目睽睽,开口了。

    “臣以为监国殿下转进之言在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朱以海满脸笑容洋溢。

    “朝廷不能置于危境,如果朝廷没了,谁来号令天下抗清?”

    朱以海用手指点点吴争,正要开口夸赞。

    但吴争语气变得很快,“只是臣以为,此时不是转进的最好时机!”

    朱以海的笑容僵硬在了脸上。

    “首先,进入绍兴府的鞑子所余不足千人,我军可以设法彻底歼灭他们。其次,就算要转进,也须得舟山肯接纳我等才是。否则贸然前往,万一对方不接纳,岂不热脸贴了冷屁股?到时诸公的颜面何在,殿下颜面,朝廷颜面何在?最后,请殿下放心,臣与魏镇抚、廖千户已经商议定下了歼敌之策,进入绍兴府的这股敌军,绝不会进入会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