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汉明 >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并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并施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绍兴府的欢庆场面绝不下于杭州城。

    憋屈了一年多的臣民,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六万大军被击败,杭州城守住了,还有什么比这事来得更振奋人心的?

    关键在于,打胜的军队出自绍兴府,主帅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

    于是,吴庄成了胜地。

    无数的乡绅、官员前往吴庄,与吴老爹推杯换盏,共话盛事。

    可总有人心中难受。

    譬如说方国安,吴争打胜、守住了杭州城,就等于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让他一个堂堂越国公,情何以堪?

    于是,他推托军务在身,避往钱塘江东岸,以巡视江防为名,不再在王府露面。

    朱以海自然巴不得这厮少露面。

    因为方国安一露面,总会有意无意地挑战他的威严。

    这是任何君主都无法容忍的事。

    但朱以海一样对吴争很恼火。

    因为吴争窜起得太快了。

    不但快,而且实力骤然变强,强到已经可以与自己分庭抗礼的程度。

    要知道,朱以海此时名下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六、七万人。

    而吴争,同样已经拥有了这个数量的军队。

    那就很令朱以海不安了。

    于是,朱以海斟酌之后,决定派官员前往杭州府。

    武的已经无法控制,那就来文的。

    军队握不了,就掌握政务。

    可傻子都明白,此时的吴争,已经不是在绍兴府时的吴争,这个时候,吴争真要起了抵触,不但朱以海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了颜面不说,还会由此结怨。

    所以朱以海必须斟酌派往杭州的官员。

    这样一来,就给了张国维、钱肃乐等人机会。

    一个人数众多的官员班底出现了。

    尤以钱肃乐推举的官员人数最多。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称“六狂生”的宁波生员。

    董志宁,宁波府鄞县人,岁贡生,以倡议功时任大理寺评事。

    王家勤,宁波府鄞县人,岁贡生,以倡议功时任大理寺评事。

    (ex){}&/  张国维为难地叹息道:“钱大人啊,老夫没有说你说得不对,可杭州、嘉兴刚刚光复,殿下就急着派流官入驻,未免太心急了些。依我看,可先派使将朝廷的决议知会吴争,先让他有个心理准备,这样至少不会当场发生……咳,总之,还是缓缓为好。”

    钱肃乐激愤道:“吴争总还是殿下臣子,难道还敢抗令不尊不成?”

    张煌言赶紧打圆场道:“钱大人不急,慢慢讲,张尚书所言也有道理,这杭州、嘉兴两府刚刚光复,保不准清廷不甘心,继续派兵南下,到时恐怕又将是一场恶战……。”

    “张煌言,你休要危言耸听,就算再次大战,与派驻官员何干?军政分离,大明朝几百年的成例,难道还错了不成?”

    张煌言面对钱肃乐的指责,不禁一叹道:“钱大人当初毁家杼难带过兵,想来应该知道,若有当地官府的掣肘,一个指挥使调动军队作战,何等的困难。”

    钱肃乐一愕,随即反驳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朝廷可以特例允准吴争一些必要的特权。”

    张国维苦笑道:“特权,殿下会肯吗?就算殿下肯,杭州那小子会应吗?”

    钱肃乐怒道:“莫非你二人就想这么怂恿他做个权臣?”

    张国维皱起眉来,“钱大人,你这话就过了,我等何时怂恿过吴争?之前吴争言及那事的时候,你可也在场,当时你也答应他此战之后……。”

    钱肃乐急了,分辨道:“钱某何时答应过他?当时是说此战之后,再考虑!”

    张国维连连摇手道:“对,对。是老夫口误还不行吗?钱大人,按律行事不错,可总也得依时势而行,生搬硬套反而不美。老夫观之吴争的心性、做为,皆是上品,量来不会行大逆之事,如今山河破碎,正需要象他这样的人去力挽狂澜,我等何必去苛求他呢?”

    钱肃乐沉声道:“正是因为他是可造就之才,钱某才要掣肘于他,不忍心看他行错踏错,到时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