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场的人,其实个个心怀大明。
若他们都不能算忠臣,那这天下就没有忠臣了。
可忠臣二字,永远是相对的。
忠臣也是人,是人就有小算盘,忠臣也要先活着,才能做个忠臣。
其实他们都明白,朱以海真的不称职。
但奈何朱以海是皇族,现在除了长平公主,就再难找出一个合适的皇族来了。
长平公主若愿意,说不定这些人就顺水推舟,半推半就地算了。
可长平公主坚决不肯,让这些人没了辙。
钱肃乐怒哼一声道:“就算长平公主同意,钱某也不能答应,就若是有了成例,日后只要是手中掌控了大军,就可以逼君退位,那朝纲何在?我等今日若顺了那小子,就是千古罪人。”
孙嘉绩劝道:“希声兄言重了,孙某之前观吴争此人,倒不象是个后脑生反骨之人。鲁王几次转进,确实不妥。加上吴争年少气盛,又挟连战连胜、光复两府之威,有此鲁莽举动……也实属情理之中。”
钱肃乐听了,指着孙嘉绩的鼻子道:“辅之兄,你以为你这是帮那小子吗?你这是在害他,钱某难道不知道他这次是情非得已?可如果事事顺着他,反而助长了他的气焰,一旦成了惯例,日后保不准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来。”
这时张国维打圆场道:“监国去位,终究不是废黜皇帝,钱大人也不必太执拗。如今之计,离吴争定下的时间,仅几个时辰,诸位倒是想个妥善的应对之策啊。”
说完转向张煌言道:“玄著啊,你说吴争那,还有回旋的余地吗?”
这一问,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了张煌言身上。
张煌言只能起身拱手道:“诸公,煌言不才,只见过吴争两面,实在不清楚吴争心里所想,不过依我对他心性的了解,此人固执,认准了事,很难做出改变。”
张煌言的话让所有人的希望落空,他们都叹息着把头转了回去。
张国维道:“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只能一齐去劝谏公主殿下了。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致点头同意。
(ex){}&/ 钱肃乐道:“这便是我等一致认可的条件,吴争若要取得我等支持,拥立公主殿下监国,那就须答应我等条件。否则,我等宁折不弯,不与同谋。”
见所有人都一致通过,张国维道:“那就等天亮,与吴争商谈吧。”
……。
吴争哪知道,就起来的国事,最后竟成了他房中事。
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当听到群臣的条件时,吴争傻眼了。
他开始怀疑这些史上名臣的脑子是不是坏了,对于吴争而言,娶妻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
娶一个回家,不喜欢,养着呗。
可正妻之位,吴争多少还是在乎的。
倒不完全是答应了周思敏之故,而是对于吴争而言,那也是一种颜面。
通俗地说,总要带得出去不是?
加上吴争想到自己的婚事被这么群老头儿,用来当成威胁自己的筹码,自然有一种逆反心理。
不过此时吴争还是领略了众人的诚意,毕竟那么大换监国的事,都被拿来商议了,自己也不好太过不是?
于是婉言道:“吴争家中尚有严父在,娶正妻之事,还得家父同意才行。况且,吴争好歹也是朝廷册封的伯爵,总要女方合适才行吧?这样,给吴争一年半载的,让吴争留意着,遇上合适的,就完婚。诸公意下如何?”
这话回答得有理有节,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于是众人都点了头。
可只有钱肃乐有意见,“临安伯未必有些敷衍我等之意吧?”
“钱大人此话怎讲?”
“一年半载之后,临安伯或许就成了临安候,甚至是国公,声望、权势如日中天,那时无凭无据,我等恐怕再也奈何不了临安伯了。”
这话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但不能否认,这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试想,现在的吴争已经手掌十万军,三府之地,已经可以提议更换监国,且一言不合便率军围府,一年半载之后,会是啥样,谁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