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取城之忧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话说赵尘大军心翼翼地取了西安城,却发现此城如同空城一般,没人一个袁军的人马,只有些许百姓在大街上匆匆行走。


    赵尘大军踩着泥土和零星的几块石板,整齐划一地挺进城中。


    鞋子在地上发出“噔噔噔”的脚步声,周边却一片安静。


    张辽依旧心有疑惑,说道:“军师,文丑远道而来,若只是为了将西安城让给我军,不如直接让沮授领军撤离,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赵尘也很不理解。


    一尺一寸都是必争之地,一人一马皆是有生战力,可如今却眼睁睁看着天大的不可思议出现在眼前。


    对于自己无法解释之事,赵尘通常选择沉默。


    一旁的陆逊安慰:“先生,既然已经取了西安,做好御敌之策即可,也不必多想了。”


    赵尘听闻,满意地点点头。


    陆逊能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冷静,并做出合适而正确的判断,确实不容易。


    他当即决定:“伯言言之有理,此刻起我军要时刻关注四方敌军动向,不排除文丑与沮授会领军回击,甚至来偷袭。”


    “叔至,你负责城内排查和城外信息收集。安排五百人,时刻关注城中所有人员动向,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报于我。另外安排四百人,四面八方散出去,不可放过任何敌人动向。”


    陈到领命而去。


    陆逊却有所不明:“先生,城内为何要安排五百人关注所有人动向?”


    赵尘一脸严肃,食指在鼻子下方来回搓了搓,回道:“若是文丑大军从外而来,我并不担心,甚至更为欣喜,能有机会将其击败。可若是文丑大军离开之际已经安排好城中内应,届时趁夜偷袭,两者里应外合,便会让我军成为文丑大军的盘中餐,这才是最难防的地方。”


    陆逊恍然大悟,略带愧疚地说道:“多谢先生指点,是学生考虑不周了。”


    赵尘回道:“你能冷静面对取西安城的诱惑,已比寻常人高出一截,不必自责。”


    而后,赵尘安排了张辽的任务:“文远,西安城防之事便交于你。此刻起,十二个时辰,四周城郭必须有将士巡逻,另外安排两组人马,每组五百人,城西城北各一组,时刻准备上城墙守城。切记,不可放松。”


    张辽领命而去。


    赵尘安排好任务,便住进了县衙,方便每日处理大军琐事。


    原本平静的西安城,如今一下变得十分紧张。


    可是,一连过了几日,城内外除了神经紧绷地大军外,一切都十分安静。


    与赵尘预计的完全不同,文丑与沮授主动退出西安城之后,并没有派任何兵马前来骚扰,甚至连前来打探消息的斥候都不曾见到。


    周边的郡县也都安静的出奇,好像都默认了西安城就是赵尘大军的,丝毫没有任何动作。


    文丑和沮授的这般送城,让众人疑惑不已。


    赵尘的大军中慢慢地流言四起,什么白捡了一座城,打得轻松就是因为有神明护佑,城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等等之类的话语。


    不过传得最快最多的是,文丑大军惧怕军师赵尘,不敢与之对抗,只能夹着尾巴纷纷溜走。


    骄纵跋扈的气氛在军中悄然生长。


    赵尘已然有所察觉,便将二千大军迁到城外安营扎寨,以严格军纪制约将士举动,以免出乱子。


    只留一千大军守西安城。


    又过了几日,前线斥候来报,文丑大军到达高菀城之后,只待了二日,又带着两万五千人马朝着西北方向的济南国梁邹县而去。


    消息一出,赵尘大营中就炸开了锅。


    “沮授无谋,定是怕了我家军师!”


    “文丑只是戏称河北名将,哪里有我军文远、叔至、子义三位将军厉害!”


    “以军师之才,文丑那两万五千人马(文丑带来一万,沮授原先还有一万五千人)如同跳梁丑尔!”


    “……”


    等等之类的话语,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军。


    接连的胜利让大军将士有些飘飘然,似乎都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赵尘听闻,皱了皱眉头。


    骄兵必败。


    再这么下去,都不需要有敌人来打,自己军中便会出现乱子,甚至严重影响大军调度。


    更何况沮授乃当世大才,若是设下计谋,以目前大军的骄横,便极易中对方的圈套,导致大败。


    赵尘隐隐感觉有一种未知的危险在慢慢靠近。


    难不成这便是沮授设下的计谋?


    表面上看是将城池纷纷相让,似乎是害怕与赵尘大军交手而撤离,实则是使得骄兵之计,让赵尘大军自以为是。


    而后,沮授再趁赵尘大军骄纵混乱,起兵突袭,意图击破。


    陆逊看出了赵尘的担忧,说道:“先生,不管如何,我军是取得了西安城。兴许西安城对于袁绍大军守住青州无关痛痒,毕竟不是郡治所,也无法重兵把守,但对于我军而言确至关重要,是进取青州西部的关键粮道,如今文丑大军再次放弃的高菀城也一样。”


    赵尘点了点头:“确实如此。高菀城作用堪比西安城,乃济水的咽喉之地,是安乐国与济南国联通之城。”


    一旁的陈到建议:“军师,既然此城如此重要,那我军尽管去取了。若是有埋伏,再撤回来便可。”


    张辽和太史慈一同附议。


    赵尘也想不出其他好的方法,若是再不行动,军中的骄纵之气就要彻底爆发了。


    到时候想要指挥大军都难,更何况进军作战。


    再者,他要取青州,这两座城定然要取,既然文丑主动让出来,没有不取的道理。


    于是,赵尘命陈到领军三千,前往高菀城,顺道发泄一下。


    又命太史慈领军两千,依法炮制取西安城之法,协助陈到拿下高菀城。


    次日一早,陈到与太史慈各自领军出营。


    西安城距离高菀城仅六十余里地,行至傍晚便到了高菀城下。


    只见高菀城大门敞开,只有些许百姓在进进出出,看不到一个文丑军中之人。


    陈到提起十二分精神,领着三千大军缓缓进入高菀城。


    太史慈则将大军分散,四处打探消息。


    果然如西安城一般,高菀城乃空城一座。


    陈到连夜将消息送给了远在西安的赵尘。


    赵尘收到消息,总觉得不可思议。


    可又过了几日,也不见文丑大军再来,赵尘也慢慢地放下心来。


    这日,赵尘在大营中正与陆逊一道看着舆图,谋划下一步计划。


    忽然护卫来报:“军师,西安城大乱!”


    赵尘微微一惊,问道:“是文丑大军来攻?”


    护卫摇了摇头,回道:“回军师,并非文丑大军来了,而是守城的将士与百姓打起来了。”


    赵尘听闻,更是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