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网游小说 >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 正文 第392章 诸葛恪来投

正文 第392章 诸葛恪来投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第392章诸葛恪来投


    “我来去安排。”杜预道。


    便在这时,李衡接到通报,诸葛融前来求见。


    杜预看了一眼李衡,道:“恐怕叔长已经听说。”


    “让他进来。”


    诸葛融大步走进来,他的眉头皱得很紧,脸上的悲伤难以掩饰。


    “大将军!我父亲他……”


    “节哀顺变。”


    李衡淡淡说了一句。


    其实按照正史,诸葛瑾应该在延熙四年的北伐中就病死了。


    也就是去年。


    “我父亲是谁害死的?”


    可能是因为李衡的到来,孙吴北伐变少,诸葛瑾也没有那么劳累。


    “你问。”


    “我知道从去年开始,他其实已经病倒在床,他却还坚持去见孙权,向孙权提出政见,他不该如此。他应该好好歇息的。”


    “我的父亲没有与您联络。”


    连李衡也没有料到,建业的舆论爆发后,第一个被舆论压死的竟然是诸葛瑾。


    只不过那些舆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他也没有与我联络,这几年,我们已经断绝了书信。”诸葛融神色悲伤,从语气能听出来,他在极力压制自己痛苦的情绪。


    “叔长因何问此事?”


    过了一会儿,李衡才说道:“很快就会对吴国发兵,但目前最重要的恐怕还有一事,这件事需要叔长协助。”


    至于这一次诸葛瑾在建业去逝,与其说是受到舆论压力死去,不如说是原本就已经病重将逝。


    “何事?”


    “我知道,他没有。”


    李衡感慨道:“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孙权收留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也算对得起孙权了。”


    沉默片刻,诸葛融说道:“大将军何日灭吴呢?”


    “孙弘指责他是我安插在建业的细作。”李衡平静地说道,“这是建业鲁王和太子政权,孙弘是鲁王的人,你的父亲支持太子,你的兄长也支持太子孙和,孙弘想利用私通我这一点,来打压政敌。”


    李衡沉默。


    “大将军!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您!”


    李衡和杜预都沉默下来。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他,现在连最后一面也不能见到,我想去建业看看他,坐在他的陵前跟他说说话。”


    “你的兄长诸葛元逊,他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听说他在皖口?”


    “是的,我来见大将军也是因为此事,请大将军务必立刻派人去找他,接他过来,我已经写好书信。”


    “那就太好了,我也正有此意。”


    那诸葛恪可是吴国历史上北伐的头号强硬分子,从就是神童,智商和情商都是双绝。


    唯一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


    这可能是天才的通病。


    李衡在读史的时候,对诸葛恪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他并不担心无法驾驭诸葛恪。


    李衡本身不属于天才类型的,他属于成长型人格。


    他的前世,时候甚至显得笨笨的,但他这个人意志力非常强,像一个打不死的强一样。


    意志力强伴随着行动力强,让他在大学毕业后出社会,做了很多事,也摔倒了很多次。


    他从不通人际关系,不懂事务运作,到一点点积累,慢慢地去思考,去总结,后来也有一些自己的成就。


    这种成长型人格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


    这反倒能和诸葛恪那种天才型互补。


    此时在皖口的诸葛恪,与李衡同一天收到消息。


    诸葛恪得知自己的父亲在建业的舆论攻击下逝世,心中愤怒,但他却并未立刻提兵回建业,或者表现得愤怒又沮丧。


    而是给孙权奏疏一封,在奏疏中,他提到自己的父亲是病逝的,与此次建业的风波并无关系。


    其次,他向孙权表达自己是有罪的,父亲既然病逝,希望孙权能召自己回建业,自己一定配合廷尉调查。


    有什么罪责,自己都愿意一并承担。


    给孙权写完信后,诸葛恪又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公开表达了目前局势的严重性,也承认自己将会回到建业去接受调查。


    但是,当天晚上,诸葛恪就命心腹开始细软。


    诸葛恪收拾细软的第二日,也就是十月十七日,孙权的信急匆匆送到了皖口。


    孙权在信中声泪俱下地表达了对诸葛瑾之死的痛惜,并且回忆了君臣二人的往昔。


    然后,赞扬了诸葛恪的才能。


    最后,表达了目前对诸葛恪的赏识,希望他立刻回到建业,继承他父亲的大将军一职。


    诸葛恪又转身对手下们说了陛下发来昭命,让自己回京。


    然后他准备了一番。


    到十月十八日傍晚,诸葛恪以回京的名义,准备逃走。


    在他刚准备离开的时候,手下突然来报:“外面有人自称是魏国的商人,说有买卖要见您。”


    诸葛恪暗叫倒霉,怎么这個时候魏国商人来了。


    吴魏联盟,互通商贸,这是上下都知道的。


    诸葛恪只要延迟一日再走。


    张昌带着魏国官方的文牒,进入诸葛恪的牙门。


    “在下张昌。”


    “何事,说吧。”


    张昌呈递上一封书信,诸葛恪打开一看,顿时面色微微一变,却不动声色:“货品在何处?”


    “尚在船上。”


    “有多少?”


    “丝绸一千匹,精盐一千斤,粮食三千斤。”


    “这长江上可是有贼匪的,你如此大胆,敢运输货品?”


    张昌笑道:“在下熟悉长江沿线,运一些货还是没问题的。”


    诸葛恪道:“现在天色已晚,明日再卸货。”


    “喏。”


    当晚,诸葛恪便收拾了一番,跟着张昌跑了。


    可能你有疑惑,诸葛恪这就相信张昌了?


    诸葛恪是认识自己亲弟弟的笔迹的。


    而且孙权的政治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对他的手段也已经很明确,说好听的话骗他回去。


    端不至于再派一个商人来试探自己。


    皖口的吴军并不知道诸葛恪已经走了。


    和诸葛恪一起走的只有他的几个亲信。


    十月十九日午时以后,诸葛恪在江陵渡口下船,前来迎接他的是他的弟弟诸葛融,还有荆州刺史杜预。


    “兄长!”再一次见到诸葛恪,诸葛融喜不自禁。


    “叔长!”


    兄弟二人见面后,除了欢喜,然后便是悲痛哭泣。


    杜预道:“令尊已故,请节哀顺变。”


    诸葛恪道:“多谢杜君救命之恩。”


    这一刻,历史上的两位天才在此相遇。


    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但因为李衡的出现,他们却成了一条战线上的战友。


    “元逊言重了,大将军还在等你。”


    :。:abqg


    r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