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十二月的空气凛寒入骨,呼吸间都能看见稀薄的白雾,李青莲略略站了一会儿,终是没有忍住打了一个喷嚏。

    齐晋连忙伸手解开自己身上的斗篷,披在了她的身上,李青莲推拒道:“齐公子,我不冷,倒是你,这样容易染上风寒。”

    可是齐晋不管她的说辞,执着地把身上银灰色镶狐毛的披风披到了她的身上。

    这些时日未见,她看着消瘦了许多。年关将至,她开的食店越发忙碌,想来是因为此,她才瘦了的。

    “何时归?”

    齐晋问完后便抿了抿嘴唇,他的唇色出人意料的粉嫩,这个动作让一向沉稳持重的他看上去有几分可爱。

    李青莲道:“散元宵后归。”

    齐晋正给李青莲系带子的手一顿,他看了看她的眼睛,那双宛若琥珀色琉璃的眼睛清明透亮,纤长浓黑的睫毛宛若鸦羽。

    “嗯。”

    李青莲一下子注意到,她和齐晋离得竟是这样地近,近到她能清楚地感觉到齐晋身上带着橘子香气的暖意,甚至就连他的呼吸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时间仿佛一下子变得无比缓慢,李青莲只要微微低下头,就能看见他的大手在替自己系带子,那双手带着热意和橘皮的香气,让她有点无所适从。

    李青莲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动作,是应该立刻拉远二人间的距离,还是,放任下去?

    好在齐晋终于系上了带子,他微微退后一点,打量了一下自己刚才的手艺,蝴蝶结系得挺周正,他很满意。

    重新拉远的距离让李青莲松了一口气,她看了一眼不远处等待的师傅和装作看向远方的方明,道:“齐公子,那就此告辞,明年再见。”

    齐晋的唇弯出一个完美的弧度,那抹粉嫩的颜色仿佛带着蛊惑人心的魔力,他的眉眼亦是弯弯,“李姑娘,前些日子,我路经昌平府,看见一个物件,十分可人,便买了下来。既然李姑娘现在就要启程归家,我便把这个物件送予李姑娘,提早恭贺李姑娘新年大吉。”

    不收可不可以?

    李青莲腹诽道。

    然而齐晋仿佛看出了她所思所想,又道:“想必李姑娘已经到府上拜过早年了?”

    李青莲瞄了齐晋一眼,他在外处理事务,竟能知晓家中发生的事情?此人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不成。

    李青莲不知,她此刻的眼神,与她素来的持重不同,倒是带着她这个年纪的姑娘应有的娇俏,让齐晋心中一动。

    “咳,李姑娘素来礼节周全,这不难猜出。”

    “李姑娘几次到府中拜访,都是携礼而来,齐某却并未赠过李姑娘任何礼物,实在汗颜,新年佳节,还请李姑娘不要推辞。”

    说罢命方明地上一个锦盒。

    李青莲看了一眼方明手中的锦盒,生怕里面装着什么贵重物品,她可没忘,那场梦境中,齐晋为了俘获明家二小姐的芳心,赠送的礼物一个赛一个的贵重,那时的她满心欢喜,认为这就是齐晋爱慕于她的表现,殊不知,他爱慕的是明家二小姐的身份。

    “如今天寒地冻,李姑娘快些上路吧。”

    李青莲只得接过方明手中的锦盒,抱着它踏上归家的路途。

    齐晋目送那一辆马车越走越远,直到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方明看了看已经望不到的马车,又看了看自家少爷,咳了一声道:“少爷,你送给李姑娘的东西,你说李姑娘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么?”

    齐晋看了一眼方明,那眼神分明在怨他多嘴。

    方明跟在自家少爷身后,很委屈地望了一眼李姑娘消失的方向,若是李姑娘没有念过诗词,少爷送的东西她恐怕以为就是个普通的挂件吧。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齐晋回想着这首诗,唇角划开一抹向上的弧度。

    看着手中极为精致的红豆骰子,李青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宁可齐晋送上金子和珠宝,也不想要这个东西。

    那一粒鲜艳的红豆,仿佛诉说着某人未能出口的情意,让李青莲虽不至于措手不及,可终究有些为难。

    曾经想要的东西,而今避之不及。不能不说天意弄人。

    “响哥,莲儿什么时候到家啊?再过几天可就要团年了。”

    清河村中,李母一边洗菜一边问丈夫李响。

    李响那日走之前嘱咐过李青莲早点归家的,可是等回了家中一想,他走了,老二也回来了,虽然有青源那孩子在琅琊府,可终究平日里只有莲儿这孩子一个人过日子不是,遂又陷入后悔之中。虽然回到了熟悉的家中,可是一颗心挂着琅琊县中的女儿,竟也是不得安宁。

    如今女儿如何了,启程没有,回家的路上安不安全,他这个做爹的竟是全不知情。一想到这里,李响的脑袋就有些发堵。

    “哎呀,你别问了,我怎么知道莲儿何时到家呢。”

    这句话可是让李母有点着急,莲儿这孩子还不满十四岁呢,哪家的姑娘这么点儿大的年纪就在外做生意赚银子啊,这些日子她有时候想着这件事就有些睡不着。

    “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呗,发什么脾气。”

    “谁发脾气了?!”

    老大媳妇张氏一听爹娘这动静,看了一眼自家丈夫。李青海听见爹娘吵什么也是只有叹息的份,说来说去,都是担心妹妹一个人在外无人陪伴和照顾,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若是出了什么事,当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好在老二回来后没跟爹娘说起妹妹差点被人掳走的事情,否则爹娘还不得着急上火担忧个不停。

    说到妹妹,李青海又想起一桩事情来,李青莲去琅琊府之前不是买了许多粮食屯在家中么,还千叮咛万嘱咐不可让娘把粮食卖了。

    说来真是巧了,哦不,说来真是奇怪,今年的收成竟然不大好,刨开一家人来年的口粮和赋税,竟是剩得不多了。若是按照往年,爹和娘肯定是和其他家一样,把剩下的粮食卖了的,可是爹娘想着妹妹专门屯积在家的粮食,他们卖了妹妹可不得又要去买么,便一粒粮食也没有卖,都屯在了粮仓里。如今家中的粮食,足够一家人吃上三年有余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