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穿越小说 > 三路 > 正文 第99章 南方起义 再起(14)

正文 第99章 南方起义 再起(14)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上述两点如果是和平时期,那没事。慢慢发展,总会好起来的。


    但是现在伊凡正在被联合绞杀,根本没有相应的舞台。


    敌人长刀出鞘,快马加鞭。


    我们士气低迷,缺衣少食。


    这怎么打?


    伊凡自己没想过放弃,可是现在的局面他也没有太多改变的能力。


    革命嘛,怎么可能不流血呢?伊凡觉得自己死在这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没有罪过,他们为什么不能活下去?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


    伊凡想着这些,已经差不多决定了。


    他唤来自己的下属,告诉他们集合士兵。


    不得不说,虽然补给困难,导致了士气低迷,但是士兵们还是没有混乱。


    他们像从前一样迅速的集合起来了。


    在一个简单搭制的木台子上,伊凡上去了,看着下边的士兵。


    伊凡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就像是抑郁症的患者突然的打开心扉。是的,当抑郁症患者这般反常时,多半是要死了。


    伊凡正是那个走投无路的抑郁症患者,看着眼下活力四射的军士们,他开始宣布自己的决定。


    “同志们,一个糟糕的消息,想必大家是知道的。我们被包围了,而且早已经断粮了。”


    “接下来会有最后一次进攻,大家如果想离开的,我这里有路费。想留下的,自然欢迎。”


    “作战目的,不仅在于消灭敌人,而且更在于告诉这个世界,我们民族没有失了血性!”


    “我们民族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外敌之侵略,及其爪牙之暴虐。民族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在于建设独立的国度。”


    看着下边的士兵,伊凡笑了笑,说道:“我想,这个国度我是看不到了。不过,革命嘛,总是要死人的。我觉得我应该去死。”


    “但你们不一样。”


    伊凡看着下边的士兵,用一种老师的口吻说道:“不要盲目的去死,生命的价值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活下去,才有希望。”


    “谁要走,现在去吧。”


    伊凡不觉得会有多少人留下,但哪怕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剩下来,他也要拔出刀剑,与敌人决一死战。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即使可能杯水车薪,也总好过仰天长叹命运不公。


    民族独立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我们今天看古人,也像后代的人看我们今天一样。看起来他们多么的愚蠢,居然想以血肉之躯,在帝国主义的淫威下,换来后代光明幸福。


    这不是说不可能,不能说很难,只能说不简单。


    几乎没有意义。


    但伊凡的死总能让世界看到保加利亚人民的血性,告诉世人,保加利亚不是“西亚病夫”。


    微红的曙光,如何不算是一种指引呢?


    出乎意料的是,伊凡惊觉士兵们都没有表示要离开。


    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出列。虽然每个人脸上写满了疲惫,每个人都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但他们似乎并不愿意以逃兵的身份离开。


    虽然伊凡早已说了这不算逃兵。


    “我要血战到底。”


    一句话,似乎引燃了士兵的热情,他们纷纷说道:“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


    伊凡看着看着,并没有欣慰,反倒是愤怒的训斥起来:“想想你们的父母亲,妻儿女,难道你们想这样白白去死吗?”


    “活下去,才有希望!不要白白的牺牲!”


    伊凡不想以道德的名义绑架谁,相反,活着才有无限希望。


    “你们干什么?你们做什么?你们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妻儿吗?你们这样浪费生命,简直是暴殄天物!”


    伊凡说着说着,就哭了。


    “死亡,从来不值得歌颂。你们这样,既不符合个人利益,也不符合社会利益。你们……”


    “没有必要让所有人去死。万一你们中有人要活下去呢?”


    士兵们沉默着,突然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话,那是一句简单的话。


    “咱家里只剩下我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回去的。”


    慢慢的,士兵们也叽叽喳喳的说起来:“我父母亲早死了。”


    “对呀,我也没有家了。”


    “老婆?听过,没见过。”


    “的,不就是一条贱命嘛?谁怕?谁怕了我笑他不是男人!”


    “敌人多久前就到了?现在国土沦丧生活无望,早应该揭竿而起了!”


    “对!驱除鞑虏!”


    伊凡看着下边的士兵,慢慢的有些理解了。


    历史背景是这样的,从17八3年至1913年间,大约有5到7百万难民涌入奥斯曼帝国,其中至少3八0万来自啰萨帝国。


    奥斯曼帝国人口在19世纪中叶也就两三千万。移民以及移民的后代就占据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其中一些移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例如他们的存在导致部分地区(例如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地)之间的政治局势紧张加剧。


    往大了说,九次俄土战争时期,啰萨帝国就提出了对东正教徒圣地(也就是古时的君士坦丁堡,当时称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首都。)保护权的要求。这个条件按照我们的理解换算其实就相当于日本向大清要求把京师(也就是北京)交出来,原因是当地四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日本人。他们要保护自己的侨民。


    那这四分之一的侨民是怎么到的奥斯曼帝国首都的?是啰萨帝国精心布置的还是无心插柳?不论如何,战争时期他们的的确确是会带路的。也就是说,当时这里的土地上的主人不再是原本的主人,主体民族已经被淹没,彻底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往了说,移民的进入必然会压缩当地人的生存空间。在科技不爆发的前提下,一块地就只能养那些人,你来吃了就注定别人吃不到。直接表现就是工资下降,待遇降级,工作流失等等。


    这就注定会引起民生问题,注定会有矛盾冲突。


    往大了说,这其实就是偷天换日。以股人群为开拓者,进入了想要侵占的土地之后依靠一些手段逐渐蚕食殆尽,最后成为胜利者。


    总的来说,这种愤怒和仇恨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所以士兵们也恨呀!


    “将军!如果我们想走,早就逃了!何必忍到现在?”士兵们说着。


    “是呀!是呀!”


    伊凡队伍里不是没有逃兵,相反,由于粮草器械的缺失,条件比西蒙在世时还差,如果只是为了钱来,那基本早跑光了。


    但是,似乎现在逃兵少的多了。


    逃走的不知道怎么样,但留下的肯定是抱有希望的。


    在上升期过来的人不一定是支持你的人,但在危难时留下的人绝对是相信你的伙伴。


    锦上添花很正常,雪中送炭才真切。


    “我,愿意以死来换真的民族独立。”


    “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活在光里。”


    “难,我们的死或许没有什么意义。”


    “怕?这才是我们革命最初的立意!”


    士兵们相互打气。在后人看来,这次战斗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在历史书中,这段时光被一笔带过。仅仅一句“保加利亚民族不曾放弃努力”便概括了从被吞并到最后独立的极其长久的一段时间。


    但正是千千万万次起义,千千万万次努力,千千万万次尝试和牺牲,才换来了这些弱民族的前途光明。


    他们走向了历史,也必定消失在历史。


    又如何?


    烟花的一次绽放在别人看来只是一瞬,这却是他们的一生。但这绚烂如阳的一瞬足够有志之士趋之若鹜,为了这最后的光明,先辈们如何不是前仆后继?


    只不过失败而已,再来一次就好了。


    这次战前宣言给部队打了一针鸡血,士兵们极其高涨的士气让伊凡也想起了初心。


    “别低头,敌人会笑。”伊凡最后以这句话结了尾。


    离开后,士兵们整装待发。


    他们难得的吃的不错了一次,虽然不算饱,但这次的饭菜吃起来格外的可口。


    伊凡决定先南后北。


    北边是啰萨帝国驱赶的阿里残军来的,啰萨帝国为了稳定比萨拉比亚地区必然要花大精力的。一段时间内还是空不出手来收拾多布罗加地区的残局。


    自1八12年啰萨帝国强占比萨拉比亚地区以来,这里就一直不算是很太平。反对的人虽然没有起义,但是不满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如今阿里北伐军进入这里得到了不少的支持,甚至一度打到了敖德萨,就证明这里有异心的人不少。


    如果啰萨帝国速征,那么后盘必定不稳。亚历山大刚好不是喜欢赌博的人。他宁愿久一点,功劳少一点,也不要出事。


    南边就不一样了。阿里如今如日中天,在外交上得到了以带英和奥斯曼为首的反俄势力支持。他在得到了“黑海明珠”康斯坦察后,所获的资源慢慢的增加起来。


    以带英为首的国家最后还是不肯看到黑海地区啰萨帝国一家独大,这严重损害了他们在东南欧以及地中海的利益。他们已经暗中扶持了不少势力来搞啰萨帝国,而阿里作为其中一个势力,必然得到了不少支持。


    而伊凡弄死了阿里的心腹,阿里早已经恨死了伊凡。这次报复必然是决定往死里打的。


    阿里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独立而战,他只是为了更多的利益。而伊凡要求民族独立严重影响到阿里的权益。两个人注定是无法和平共处的。


    所以,伊凡决定主要注意南边。


    伊凡吃完饭之后,看到了新副官,也就是之前西蒙爱上的那个女人。


    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你怎么还在这里?”


    “下了船我以为你离开了的。”


    伊凡认为战争是男人的事,新副官作为女人何必参与。他之前一直没有见到新副官,以为她和那些可怜的女子一样离开了。


    “我去帮忙救人了。”


    新副官弱弱的说道:“我会一些医术。”


    “别。”伊凡说道:“快走。”


    “这里马上就要成为战场,我们所有人几乎都要死。你不应该留下来。”


    “为什么?”新副官不理解,说道:“圣女贞德还带领法军扭转了百年战争的颓势呢!”


    “那你知道她的下场么?她最终被俘,被处以火刑。”伊凡说道:“我们民族又不是死光了男人!”


    “那我们民族只有男人吗?为什么关乎民族命运的事情女人不能够参与?”


    “我可以的,让我留下吧!”


    伊凡看着这个顽固的女孩子,实在想不到她这么固执。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女子参与政治的。”


    不论是《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还是《独立宣言》中人权(righsf


    ra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