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网游小说 > 崇祯重振大明 > 正文 第376章 景教会和使团

正文 第376章 景教会和使团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朱由检在得知耶稣会打算采用陡斯天尊这个译名后,心中极为喜悦。


    这代表着耶稣会的屈伏,让他不用费心思从传教士中选人,组建新的教会。


    所以他很快应徐光启所求,召见龙华民等人。


    真正面对有可能沟通神灵的天子,龙华民等人战战兢兢,没有了之前高谈阔论的底气。


    汤若望是在听说利玛窦的事迹后来到中国的,一直想做出利玛窦那样的功绩。为此他学了很多天文、数学等学问,甚至想过如何拜见皇帝。恭敬道:


    “尊敬的大明天子陛下,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商议后,决定接受陡斯天尊译名。”


    “请陛下正式下旨,以耶稣会为唯一合法传教团体。”


    朱由检点头认可,承认这是自己提出的条件,向站在旁边的徐光启道:


    “徐学士,劳烦你来拟旨,册封d为陡斯天尊。”


    艾儒略听到之后,急忙道:


    “陛下,不用下旨册封,只是译名而已。”


    “如同akyaui,被译为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世尊。”


    用这个称号提醒皇帝,陡斯天尊不需要皇帝册封。


    龙华民、汤若望同样如此请求,徐光启也停笔不写,期待地看着皇帝。


    朱由检见此情景,知道自己若强行册封的话,阻力会非常大。所以他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佛道二教有能者,多有被册封为法王、真君。”


    “你们耶稣会的传教士,能接受类似册封吗?”


    龙华民、艾儒略闻言,都是面面相觑。因为法王、真君是佛道二教的神灵,如果皇帝给传教士类似封号,同样是在封神。龙华民道:


    “吾教和佛道二教不同,第一条诫命就是,除了陡斯天尊之外,不可有别的神。”


    “吾等传教士,不敢受陛下册封。”


    “是不敢还是不愿?”朱由检反问了一句,又问道:


    “朕听说你们的教会中,有些德行高尚的,可以被册封为圣徒。”


    “朕作为天子,应该有册封圣徒权力吧?”


    一步一步紧逼,龙华民承受不住,求助地看向徐光启。


    朱由检见徐光启要说话,提前堵住他道:


    “朕欲册封利玛窦为圣徒,在教堂中设圣徒殿,和陡斯天尊一起接受供奉。”


    “徐学士以为如何?”


    这是在封他的老师,徐光启如何能反对。


    以利玛窦为榜样的汤若望,更是欣喜地道:


    “利子所言所行,确实堪称圣徒。”


    “中国的耶稣会,应当供奉利子。”


    限定了一下概念,把利玛窦只作为中国教区圣徒。


    这代表着大明天子,只有册封中国教区圣徒的权力。


    龙华民和艾儒略听到他这么说,感觉这是一个好方法。在大明天子一定要掌握封圣权力的情况下,他们不能不让步。


    限定在中国教区,可以更好地向罗马教廷解释。甚至直接瞒着,不让罗马教廷知道。


    朱由检也没想过自己册封的圣徒被罗马教廷承认,他需要的是先打开这个口子。在龙华民等人都承认大明天子的封圣权力后,他继续道:


    “朕听说英格兰的安立甘教会,以其国王为至尊。”


    “朕作为天地之子,在耶稣会的教义中,又是何等地位?”


    英格兰安立甘宗这个几十年前建立的新教会,龙华民等人如何不知道。


    听到皇帝的这个问题,他们在这个大热天,竟然流出了冷汗。


    龙华民战战兢兢地道:


    “陛下,耶稣会上下,以罗马教宗为尊。”


    朱由检闻听此言,神情很是不悦,喝问道:


    “若以罗马教宗为尊,大明和罗马教廷产生纠纷时,你们听谁的命令?”


    “徐学士,你说大明的教众,应该首先效忠谁?”


    徐光启纵然信教,但是面对这个有可能要命的问题,毫不犹豫地道:


    “当然是效忠陛下!”


    “臣从未效忠罗马教宗。”


    最重要的支持者都这样,龙华民等人毫无底气可言。汤若望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对新教和改革教义的接受程度更高点,打圆场道:


    “既是大明子民,自然应当首先效忠陛下。”


    “教宗远在罗马,不会和大明有冲突。”


    朱由检听出他的动摇,当即进一步道:


    “朕听说罗马教宗,有权力决定尚未被基督教统治的地方。”


    “所以在一百多年前,划了条教宗子午线,决定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难道你们要告诉朕,遵守这个划分?”


    汤若望面对这个问题,顿时知道自己无法再含糊其辞。就连龙华民和艾儒略,同样也有这个认知。


    因为他们都知道,京城这一段时间讨论最多的,就是海外分封的事情。如果他们敢说那些地方早就被教宗分给葡萄牙和西班牙了,想要分封的宗室和勋贵,估计能把他们撕碎。


    就连徐光启,在知道教宗子午线的事情后,同样也认识到,耶稣会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含糊。甚至他还想到了艾儒略的教皇翻译,认识到里面的“皇”字不是空穴来风,教皇在泰西一定意义上就是皇帝,掌握着名分大义。


    现在教宗这个虚名皇帝,和大明的实权皇帝有冲突,夹在中间的耶稣会,顿时感到坐蜡。


    就在龙华民等人想着如何回答时,又听大明皇帝道:


    “朕听说安立甘教会,实行的是主教制,由主教会议决定教会事务。”


    “朕有意为大明的耶稣会册封大主教,汝等谁愿担任?”


    这是明晃晃的诱惑,同时也是机会。汤若望很快认识到,大明皇帝是真的想学习安立甘教会,把中国地区的耶稣会从罗马教廷独立出来。


    如果他愿意答应的话,那就有可能成为第一任大主教,执掌这个新教会。这对于他来说,就是建立利玛窦那样的功业、成为中国教区圣徒的机会。


    所以,在片刻的犹豫之后,汤若望跪伏在地,向大明天子下拜道:


    “陛下,吾愿为陛下牧守教民!”


    龙华民、艾儒略闻言,顿时怒目而视,认为这是对罗马教廷的背叛。以效忠教宗为宗旨的耶稣会,不容忍这种行为。


    朱由检却很高兴,当即就兑现道:


    “汤教士勇于任事,当为大明的耶稣会大主教。”


    “任期暂定六年,六年以后再选。”


    又询问道:


    “汤主教以为,大明的耶稣会,以后应该如何称呼?”


    汤若望斟酌了一下,知道不可能继续用耶稣会这个名字。毕竟耶稣会的本部在罗马,宗旨是无条件效忠教宗。大明的耶稣会只是它的中国传教团,没能力占据这个名字。


    所以他说道:


    “或许可称耶教会,或者耶稣教会,稍微加以区分。”


    艾儒略在旁忍不住,说道:


    “可以称为景教会!”


    “这个名字以前就用过,信徒能够接受。”


    龙华民听到这话,心中的惊愕简直无法掩饰。他是实在想不到,艾儒略也打算脱离罗马教廷自立。


    但是想到六年后就要另选一个大主教,除了以大明天子为至尊外,在教会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也不由有些心动,觉得比中国传教团监督的职位强得多,甚至有成为圣徒的机会——


    放在罗马,他丝毫没有成为圣徒的可能,甚至罗马教宗都可能不知道他是谁。


    朱由检对景教会这个名字很认可,笑着向艾儒略道:


    “景教会这个名字不错,以后可以这样用。”


    “咱们大明的教会,以后就称为景教会。以大主教为首,召开主教会议决定重大事务,并推举枢机主教,在主教会议不召开时处理事务。”


    “首席枢机主教负责组建执事会,处理日常事务。监督枢机主教负责组建监事会,负责监督教士。”


    “艾教士传教已久,可担任首席枢机主教。”


    “监督枢机主教,龙教士可愿担任?”


    龙华民面对大明皇帝的招揽,有些扭扭捏捏。他受耶稣会培养,心中不愿意背叛罗马教廷。但是大明皇帝开出的条件,确实比耶稣会强得多。他在罗马教廷,根本是个人物。


    就在他心里纠结时,又听大明皇帝道:


    “大明景教会脱胎于耶稣会,和耶稣会的关系不能断,可以同时称为耶稣会中国教团。”


    “除了首先效忠大明外,其它方面,要尽量支持罗马教廷。”


    “朕会派出使者,向罗马教廷解释。并以贸易许可,寻求罗马教宗谅解。”


    “如果罗马教宗愿意承认景教会和华人信徒的权力,朕愿意和罗马教廷和平共处、互惠互利。”


    对罗马教廷的态度,朱由检其实是无所谓。如果罗马教宗愿意承认自己搞出来的景教会,甚至承认华人教徒和泰西人教徒拥有同等的权力,朱由检不介意为他提供支持,放开贸易权力——


    他还想让罗马教廷多维持一段时间权势,压制西方各国发展。


    龙华民听到大明皇帝的这个想法,顿时高兴起来。因为在他看来,大明皇帝的条件已经很丰厚。罗马教宗大概率不会因为本就管不到的中国教徒,和大明皇帝对着干。


    甚至以他对罗马教廷的了解,大明皇帝开出的贸易许可,有可能把很多高层收买。


    所以在接下来大明皇帝任命他担任监督枢机主教时,龙华民扭扭捏捏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并且请求作为使者,去罗马教廷解释。


    朱由检思考了一下这件事,对此点头认可,又向徐光启道:


    “徐学士,你写一份国书,问候罗马教宗。”


    “选个几个教徒和龙主教一起去泰西,出使西洋诸国。”


    徐光启对这件事很是看重,决定推荐自己的弟子孙元化,担任出访使臣。


    而且还建议皇帝授予一些空白旨意,方便孙元化在出使时随机应变。


    朱由检考虑到大明对泰西的情况不了解,甚至连很多国家的译名都没定,答应了徐光启的请求,让使臣根据需要写圣旨。


    为了监督此事,朱由检打算派遣太监和锦衣卫随行。让他们记录泰西的事情,招揽一些人才。


    例如他看重的伽利略等,都可以借这次出使发出邀请。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也要搜集,为大明的绘画和话剧提供借鉴。


    这个使团的规模,也因此越来越大。成为东西方之间,第一个大规模交流的正式使团。本章完  h3filsaril77627776274661313093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3。三掌门: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