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内奸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徐晃!


    未来的魏五子良将。


    生平几乎从未有过败绩。


    在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后,正是徐晃连破关羽十重围堑,解了襄阳、樊城之围。还被曹操评为“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有周亚夫之风矣”。


    “朕怎么把徐晃给忘了?”


    刘协一时有些懊恼。


    老是惦记着刘备身后的那几个万人敌,却忘了这么一位低调到极致的五子良将,这属实是犯了大错。


    不过这懊恼也就那么一瞬,刘协就意识到了思细极恐的地方,然后便用惊惧的眼神看向贾诩。


    “看来陛下意识到了。”


    贾诩满脸苦涩——


    “那徐晃敢如此兵行险招,并且一击得胜,必然是已经提前知晓了我军屯放粮草的地点。”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一方,怕是有敌人的细作!”


    徐晃,直接率兵从河东偷偷深入我军腹地。


    这种行为,无论怎么看都是找死!


    一旦被发现踪迹,徐晃部最好的结果也是被全歼!


    更不用说,对方偷偷渡河之后,还能找到囤积粮草的地方。


    这种概率,就相当于刘协出去溜一圈,随即捡到了一个孩子,然后这个孩子叫做诸葛亮……


    “必然是有宵泄露了军情!”


    刘协已经坐不住了,开始不停在宫室中踱步。


    “粮草被毁,实乃大忌!”


    “加上还损失了一员大将,更是会令军中士气低落、士卒畏惧!”


    “原本的大好局面,因为徐晃这一击,攻守之势瞬间异也!”


    刘协转了数圈后,突然停下脚步。


    “文和,依你看来,谁最有可能泄密?”


    贾诩叹了口气,知道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的。


    “军中多是太师亲信,不大可能将情报泄露。”


    “而尚书台负责督运粮草,想必……也只有此处了。”


    尚书台,这個维持着朝廷运转的机构,本就是王允一手搭建起来的。


    虽然贾诩借着上次士孙瑞一事从里面抖出不少沙子,但谁能保证没有隐藏极深的王允党羽?


    他们平日里也不用和贾诩唱反调,只要关键时候将这类关键情报泄露出去,就完全可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尚书台……但即便是尚书台,想必也没有几个能够接触到这种消息的人吧?”


    尚书台,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为主副长官。


    之后便是六曹尚书,曰常侍曹尚书、曰二千石左曹尚书、曰二千石右曹尚书、曰民曹尚书、曰南主客曹尚书、曰北主客曹尚书。


    其中,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事,几乎不会接触到军情。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掌管吏上书事的民曹尚书有最大的嫌疑。


    刘协看向贾诩:“将民曹尚书一司特查!凡是有接触过军情者,通通羁押!”


    “此外,最好在三日内就能将泄密者揪出来!”


    这一次,必然是有人要背锅的。


    如果抓不出那个内奸,那背锅的必然只能是掌管尚书台的贾诩!


    大都护胡轸,此人刘协也听别人提起过。


    胡轸虽然名声不显,但一直是董卓军中的核心人物。


    要知道,就连身为董卓义子的吕布,身为董卓的女婿,也不过是中郎将的职位。


    但胡轸,却是大都护。


    都护,大都是临时设置区域内的最高长官,比如西域都护一职。


    这样的人,在凉州军中威望必然奇高,其麾下的部属、旧将必然无数。若是这些人追起责来,贾诩这个尚书令可能还真的扛不住。


    所以,也难怪刚才贾诩从入宫开始就是一副面如死灰的模样,看来他也清楚此次泄密对于尚书台来说意味着什么。


    “此外。”


    刘协努力令自己平静下来。


    “粮草被毁,也必须尽快将粮食运到前线去。”


    “若是前方士卒因为缺粮产生哗变,那才真的是万事休矣!”


    贾诩闻言立刻表达了赞同。


    “陛下此言甚是。”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现在粮草已经被毁,胡轸已经被杀,与其想着怎么应对将来西凉军士卒的雷霆之怒,倒不如赶紧进行补救。


    “依文和看,前线需要多少粮食?”


    “至少三万石。”


    方才贾诩还有一件事没有说。


    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原定计划是让位于龙门的李傕、郭汜先行渡河,抢占对岸据点。所以他们那一路的粮草被提前运了过去,并不在徐晃袭击的下邽内。


    现在就算重新筹措粮食,也仅需要提供董卓、吕布的中军,以及徐荣、段煨的侧翼这两路兵马所食用的粮草。


    “三万石吗?”


    刘协犹豫了一阵,但还是下令——


    “开太仓吧。”


    太仓之粮,本是刘协打算在明年用来抗灾的救命粮。


    但现在,却不得不拿出来先供给军队食用。


    “开吧。不然的话,难道现在还能去再苦一苦百姓?再从他们的身上剜肉吗?”


    虽然形势十分危急,但刘协还是保持着乐观。


    “幸好之前有人让我们发了一笔横财,不然的话今日怕是连太仓之粮都没有。这说明如今的大汉还是有些天命在身的嘛!”


    刘协的话终于是撬开了贾诩嘴角。


    虽然是苦笑,但好歹也算是笑了。


    “上次铸钱一事,全凭着陛下在其中周旋,不然的话如何能让太师舍弃自己的财物,在市面上购买那么多粮食?”


    “若说大汉依旧还有天命,那这天命也全部都是因为陛下啊!”


    刘协诧异的看了贾诩一眼。


    “文和。”


    “嗯?”


    “溜须拍马的事情,你就不必做了。此事朕日后自有其他人选。”


    “喏。”


    君臣二人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慌之后,都立刻调整心态,又制订了其余几条补救措施。


    这一切,都被站在门口的黄门侍郎钟繇看在眼中。


    钟繇顿时有些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不对啊!”


    “贾令君方才,哪里有半点轻视天子的意思?简直是与面对太师时无二!”


    钟繇此刻彻底有些搞不懂现在的政治生态了。


    这朝廷,到底谁说了算?


    是董卓,还是贾诩?亦或者,其实是刚才那个被自己有些轻视的少年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