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候,帝王收到一封来自蜀地的奏折。
信上说到了正在成都总督府发生的一件比先前那些事更要让蜀地百姓议论纷纷的事,那就是下午的时候郑大人所说的那件巴中城曹县令通匪的事。
不过的是这个奏章上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叫陈乐天。
是京城人,是北军前锋营伍长,去年下半年回到京城参加青天阁入学考试,运气不错的顺利考入了青天阁修行院,成了万里挑一的修行院学子。
而此人,却不知什么原因,这段时间来到蜀地,并且在巴中城搅得满城风雨。先是状告巴中城二十官吏,并且用不知什么法子搜集到这些官吏通匪收受土匪贿赂的证据,最终让这二十个官吏被判死刑。
接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又开始状告巴中城曹县令通匪。
并且据说已经拿出了大量的证据在总督府进行上告。
总督府衙门已经接受了陈乐天状告。
信是总督大人直接上书送来的奏折。
总督大人直接对帝王负责,所以每次有什么事情,经常直接上书到陛下的几案前。
“陈乐天”陛下看罢总督大人不带任何偏向的奏折,轻轻念几声这个名字。
京城人氏,跑去蜀地管这些事,倒是有些奇怪。不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做这些事,倒可以说是好事。
至少二十官吏通匪之事,已经确定是确有其事,一切都是铁证如山,而不是这个叫陈乐天的胡乱诬告。
但至于那曹县令之事,眼下还没确定,不能妄下定论。
“咱们大宋还是需要多一些这样的人,有能力有关系有手段,还有责任心。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帝王喃喃道。见侍立的心腹太监不说话,他道:“你说说看?”
心腹太监这才道:“回陛下的话,那是自然的,上至将相王侯下至我等残缺之人,虽然各自的贡献大小不同,身份不同,但咱们人人都要有责任心,奴常听陛下读书,听书中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这个道理吧。”
(ex){}&/ “好好好,下次出去我便戴上那顶帽子,不过林太医你可要答允朕一个条件,三个月之内,给朕重新做一顶好看的帽子。”帝王道。
“臣遵旨。”
帝王喝口茶,问道:“上次朕让你写篇关于皇后殡天的原因分析,你写完了吗?”
林太医一愣,很明显的僵硬了一下,犹豫了会才道:“回陛下,臣正在写,还未写完。”不禁心中难过,他作为太医,至今只要一想起皇后娘娘,就很难过,更不用说与皇后娘娘情深似海的陛下了,唉他故意最近少在陛下面前让陛下看到,可今天陛下还是把他叫来询问他。
皇后娘娘下葬之后,陛下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写一篇关于皇后娘娘可能的死因之文,再三叮嘱,要以纪实为主,不要有任何乱七八糟的修辞,就是单纯的写一篇无征兆无明显疾病忽然身亡的各种可能性的文章。
陛下对他说,这对你医术肯定是有提升的。
其实林太医当时没说出口的是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无论是皇宫中还是民间,没有征兆就身亡的例子太多了。
况且,林太医知道这绝不是没有征兆,也绝不是没有病的亡故。而是他们没有发现,对于这类情况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术的不断提高,一代代相传,肯定会有能发现这种病症的医生。但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功的,也不是一篇两篇分析文章就能搞明白的。
况且,林太医明白,就算自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陛下也不一定能看得懂啊。其中涉及到很多只有医生才能明白的原理和各种各样的专业话语。只不过让陛下徒增思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