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长河沧浪 > 第115章 长江之魂

第115章 长江之魂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洪湖市三面环水,又正对着洞庭湖城陵矶出水口,巿内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百里洪湖外,还有一条东荆河,是沿江城市有名的水袋子。有人曾这样形容洪湖的水情:“头顶一条江,腰缠一道河,脚踏一盆湖”。所以,洪湖历年是湖北抗洪的重中之重。

    洪湖防汛有句口头禅:过了七二零,汛情要减轻;倘若再来水,也是雁过声。意思是说,过了7月0,洪湖段水位就会走低,抗洪算是胜利在望。可今年,已是八月中旬了,抗洪军民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五次洪峰过境后,这两天荆江水位似乎开始回落。中午,防守在乌林段的抗洪军民会撤到树林里休息会儿。

    哟呵…哟呵…哟呵…

    阳春三月好放排哟

    头排去哒二排来

    头排去哒二排哟呵来

    么妹的个山歌逗人爱

    好似那个春风哟扑我怀也

    春风扑我哟怀也

    远处传来一阵婉转抒情而又激越豪迈的歌声,不知是谁在这酷热的天气里,在这抗洪的间歇,居然有这般兴致。不过,这首歌主要体现清江的土家汉子在惊涛骇浪中勇闯险滩迎战激流的豪放与勇敢,倒也和眼前的抗洪主题契合。

    清江古称夷水,是荆江上首的长江一级支流,因平日风景如画,河水清澈而得名。流域内主要土、汉、苗三族混居。流经19个省市自治区,横跨三个经济区,占国土面积近五分之一的长江流域,这里从来不乏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是长江之魂,也是民族之魂!

    “是谁在唱《清江放排》,唱得真好……这可是正宗的湖北民歌,我很喜欢。”上官致远已经来到堤上抗洪第三天了,除了留意梅大明的消息,他每天会写抗洪日记,写日记不单纯是生活轨迹记录,还可由此提炼写作素材。

    “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画廊的清江此刻怕是洪水滔天滚滚而来……难得你这样喜欢音乐,你该不会是爱屋及乌吧?”水梦梅这一阵子明显的晒黑了,她身材高挑,为干活方便穿得也利索,辫子也盘了起来,真有电影《洪湖赤卫队》韩英那般劲头。

    “第四次洪峰过境,清江隔河岩水库削峰有功,让沙市水位一直没有突破45米大关……”上官致远看到刚给战士们分送完绿豆汤的水梦梅,就打趣地说,“梦梅,你现在真像韩英,英姿飒爽的。”

    “我倒是不像,我舅妈才像,我舅舅就像刘闯……”水梦梅对失踪的舅妈念念不忘。

    第二天,住宿在洪湖师范的上官致远一醒过来,听有些在堤上回来的官兵说,沙市水位好像在上涨,已经直逼保证水位。

    这天是八月16日。

    洪湖师范是抗洪部队的临时宿营地,偌大一座校园成了一座兵营。

    “我找到梅大明了,他在就在燕窝红光村。”水梦梅兴冲冲地跑到洪湖师范找到上官致远说。

    “你是怎么知道他消息的?”上官致远说。

    “是郝光明告诉我的……我那天在范湖乡灾民安置点遇到梅时,碰巧郝光明也在。”水梦梅说。

    “郝光明也来洪湖了?”到了乌林,上官致远问道,他想在这里搭乘去燕窝的军车。

    “昨天唱歌的就是他……”水梦梅话未落音,树林又传来歌声。

    咳咳漂过千重岭罗

    飞落百丈崖呀哈

    号子声声哟传天外呀

    咳左咳左放木排哟送木材也

    万座高楼盖起来哟

    咳咳咳咳哟哟哟哟哟呵

    这歌声在这空气清新的早上,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上官致远也听得入迷:“这首歌好像是巴东的一个艺术家创作的,除了放排工的号子杂糅进去,还有鄂西民歌的调子在里面。”

    “巴东的付昌扬老师……这你也听出来了,看来你喜欢米琼是有来由的,你们俩啊,也算是知音。抗洪完后,回去找她好好谈谈,我可真是希望你们俩能成。”水梦梅道。

    “创作人的名字我总是记不住,不比你专业学音乐的,但唱这首歌的吴雁泽老师我知道,好像是武汉人。”上官致远似乎是对音乐感兴趣,又像是在回避关于米琼的话题。

    “郝光明问出了梅大明的名字,他好像比我还关心梅姓什么叫什么。”水梦梅说。

    “你怎么不说说自己的恋爱史,大学四年应该不乏浪漫故事吧?”上官致远隐隐听说郝光明追求水梦梅。

    “梦梅,你在和谁说话呢?”来人长着一双眯成缝的眼睛,就像《十六岁的花季》里的韩乐。是郝光明过来了,他穿着球衣,背心和短裤上都溅满了泥水,显然也是抗洪军民中的一分子。

    “呀,这可是你富川的老乡。”水梦梅郝光明说。

    上官致远听水梦梅这么一说,不由回头看了一眼,真是郝光明,难不成他是追水梦梅到这里来了。

    “你怎么就这么喜欢当兵的?”郝光明看着身穿迷彩服的上官致远点头示意,似乎他并不意外在这里相遇,相反眼神里透出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

    “郝光明,你也真是的,你说你都毕业工作的,参加哪门子大学生抗洪后援队?”水梦梅说。

    “洪湖太美了,我想来看看不行啊……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稻谷香,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郝光明亮开嗓子唱了起来,这音乐学院出来的就是不一样,显得比一般人有浪漫色彩和生活情调。

    “嘘!打住!现在的洪湖就是顶在洪湖人头上一盆水,美从何来!”水梦梅见郝光明似是有点没完没了,“长江第六次洪峰到达湖北了,你还有闲情唱歌?”

    本来,第五次洪峰俯首东去后,水位已经逐渐回落。荆州人民好容易松了一口气,谁知风云突变,川东和三峡库区暴雨倾泻,清江流域山洪如瀑,一时荆江告急。这一天,湖北省防指向国家防总连发5份《关于荆江防洪严峻形势》的紧急报告。

    9八年长江流域最大的一次洪峰就这样不期而至了,考验长江沿线抗洪军民的时刻到来了!

    上官致远对水梦梅说:“燕窝这里有一段路程,这样吧,我去燕窝找他去。”

    上官致远告别了水梦梅和郝光明去了燕窝镇,他还没有来得及找到梅大明,燕窝段发生横向间断裂缝的溃口性险情。省防指立即向国家防总上报险情,这是199八年湖北抗洪上报国家防总的第一处险情。

    上官致远跟随着抗洪队伍冲了上去,经过紧张的近十个多时的突击,抢筑大围堰,终于控制了险情。不知道和抢险大军一起背了多少包砂石,上官致远累得都快虚脱了,当他坐在堤上休息的时候,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天,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眼前的军人竟然就是梅大明。只见他身上和上官致远一样都是泥水,一身军装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但戴着眼镜依然显得很儒雅。梅大明见到上官致远的一刹那,猛地把他抱住,高兴得直捶上官致远。

    “大明,你可得悠着点,吃不消别硬扛着!”上官致远关心地说。

    “我身体棒着,成不了烈士……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老文书梅大明道。

    梅大明一直跟随这里的抗洪部队在燕窝镇一带布防。后来,去参加簰洲湾大营救,在那里救下了水梦梅。在这里当抗洪后备军的水梦梅从就崇拜军人和警察,她曾为追求黎牛而跑到富川县,而现在她在解放军官兵中看到戴着眼镜,斯文而不失军人风度的梅大明不由是眼睛一亮。而梅大明看到长着一条大辫子,时而会唱上几首歌的水梦梅也是不由产生了好感。俩人也算是一见钟情。

    “听说第六次洪峰比上次的水位还要高”上官致远和梅大明谈起水情。

    “湖北省防指已经下达了《关于紧急转移荆江分洪区人员的命令》,要求分洪区人员于今晚9时转移出分洪区。”梅大明已经对这里的抗洪情势了然于胸,“这是荆江流域第三次下达分洪转移令了,早在第四次洪峰到来时,八月6日就下达过一次分洪转移令。当时,温副总理就来坐镇指挥分洪,弄得不好,这一次,温副总理又要来荆州。”

    最早一次荆江准备分洪是第四次洪峰过境期间,八月6日中午1时湖北省委、省政府下达《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中央委派温副总理当晚飞抵荆州。

    早在八月5日,温副总理看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荆江河段险恶形势的紧急报告》。报告说:根据荆江防洪异常严峻的形势……,准备作好荆江分洪区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必要时,请求启用荆江分洪区。

    温副总理看到事态严峻,立即报告朱总理,其实几乎在同一时刻,朱总理也看到了这份报告,不禁吃了一惊。因为7月他曾向媒体承诺,本届政府不考虑分洪。万万没想到,事隔才多少时日,荆州沙市水位离19八5年国务院“钦定”的荆江分洪争取水位45米只差0米,形势十分严峻!但分洪事大,批准权限在中央、国务院,是否分洪必须经中共中央和政治局讨论决定。

    那天晚上9时45分,飞抵沙市的温副总理连夜驱车赶往监利长江干堤险段实地视察水情,一边在大堤上巡视,一边掂量湖北省上报的分洪预案,心情格外沉重。分洪,意味着荆江分洪区914平方公里大地眨眼之间化为泽国;意味着在分洪指挥部成立之时起的0个时内,完成44年来从没有实践过的5万人和1八万头耕牛的大转移;意味着大约150亿元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和灾后重建的巨大困难。不分洪,50公里长的荆江大堤守得住吗?如果决了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的了。两者之间,实在难于抉择,他心里还没有底,他必须进一步了解情况,找人谈话。

    翌日,即八月7日,凌晨时,温副总理听取省委贾志杰、省府蒋祝平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龚谷成的汇报。谁知汇报者刚讲了十来分钟,就听报紧挨着荆江分洪区孟溪大垸溃口了。

    “救人要紧。”温副总理以命令的口吻说,“马上联系部队,冲锋舟,还要派直升机去投放救生圈。你们荆州有困难,尽管提出来,救人要紧,中央会满足你们的需要……”

    会议还在继续,讨论的重点还是荆江分洪的问题。

    孟溪大垸溃口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气势汹汹的洪水面前,会议室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分洪似乎迫在眉睫,应该赶快定下来。但温副总理说:“不要轻言分洪,分洪需要报中央批准。省里提出分洪,一是要长江沙市超分洪水位45米;二是要水位仍在上涨;三是要长江上游、四川东部、清江流域继续下雨,发生大洪水。出现这三条,在这个情况下,我向中央汇报,经过中央批准,到时候可以下达分洪命令。分洪令下达以后,要再给群众一定的时间转移。”

    这天早晨6时,沙市水位4475米;7时,44米;八时,已达到44八4米;9时,44八7米;到11时,已经是449八米了。

    下午时,让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九江大堤突然溃口决堤,惊动中央,举国关注;其时,沙市水位还在不断上涨很快就要突破45米,这是荆江分洪的争取水位。

    傍晚6时,一直关注荆州水位的朱总理焦急不安的赶到北戴河向总书记报告。

    八月7日当晚9时,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这被称为党的第二次“八七会议”。会议决定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在沙市水位达4467米,争取到45米,并预报将继续上涨时,视其时洪水大,在分洪区群众全部转移,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部分或全部开启荆江分洪区的进洪闸北闸。

    八月八日上午,一夜未眠的总理从北戴河驱车山海关机场直飞荆州沙市。然后,在温副总理、贾志杰、蒋祝平的陪同下,来到荆江大堤观音矶,并视察了分洪区北闸,他随意指定一个闸门,让工作人员演示。面对群众他语重心长地说:“不到万不得已,谁敢下命令开启这道闸门啊……”接着,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九江溃口处,这才有了举国皆知的总理泪洒九江,怒骂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

    送走朱总理后,温副总理难以入眠,一个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问题又浮上心际:“荆江分洪区真的没有一个人了吗?真的成了无人区了吗?听说有的移民偷偷跑回分洪区了?移民的生活状况到底怎么样?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行,我不能光听汇报,我得亲自去看一看,轻车简从,不要去惊动他们……”

    还好,当朱总理视察荆州当天,即八月八日,沙市水位有所下降,形势似在好转。这次没有分洪。

    可到了八月中旬,风云突变,形势又一次急转直下。八月16日,长江第六次洪峰来势汹涌,当晚,沙市水位突破保证水位45米大关后,仍然一路攀升,荆江抗洪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八月16日,1八时0分,向抗洪参战部队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军民团结,严防死守,决战决胜!长江沿岸抗洪一线再次增兵,陆军航空兵大集群编队首次参战,奔赴南北抗洪战区;海军陆战一旅首次参战,加入湖北抗洪序列,其中的女子陆战队员特别引人注目。

    当晚,中央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赈灾义演晚会《我们万众一心》正在进行,荆州抗洪部队空降兵某军“连“连长在长江大堤上用移动电话拨通了央视电话,代表正在迎战长江第6次洪峰的全体官兵向全国人民表示:誓死守住长江大堤。

    与此同时,当夜0点,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地爆连再一次进入已经封锁的5公里分洪大堤,119个爆破口所有炸药装填到位,作万不得已的分洪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埋在分洪区北闸拦淤分洪堤里的吨炸药将炸响。分洪区91平方公里内已经清场成了无人区,军车拉式检查,确保无一人滞留,无一人潜返。

    但是,启用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将由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副总理进行最后定夺!

    果然不出梅大明所料,八月16日晚上时0分,作为国家防总总指挥,温副总理再一次飞抵荆州沙市机场。他这是今年第七次飞抵沙市了,这一次又是为分洪而来。荆州,分洪不分洪将见分晓!

    听取专家意见时,长江委主要负责人不主张分洪,理由是,这次洪峰是尖削型洪峰,虽然水位创历史新高,但时间不会持续太长,一碗水不用去拎大脚盆。荆江关键堤段洪湖总指挥向温副总理承诺:严防死守,人在堤在,确保万无一失!文武之道一张一驰,根据长江委有关专家的建议,还有部队领导的承诺,综合气象、水文、堤防和抗洪部队士气等方面因素,八月17日凌晨,党中央、温副总理再一次作出不分洪决定。这是注定要写入长江抗洪史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这一历史性时刻被艺术地再现在电影《惊涛骇浪》中。

    八月17日9时,温副总理一行来到沙市,此时沙市水位45米,比1954年的最高水位高055米,高出分洪争取水位0米。洪峰最大流量达到5700立方米/秒,均创历史新纪录。他对江陵县高官、县长和查堤人员说:“一定要严防死守,再顶一顶,水位就会下去,顶过这两天,就好了。我相信这个水位是今年的最高水位了。”而此时,除了长江上游川水被拦阻,长江支流清江隔河岩水库关紧闸门顶住洪水,水位一度达到千年一遇的0八5米,超过水库千年一遇的设计水位,为荊江错峰泄洪承受前所未有的风险和压力,再一次为荆江不分洪立下汗马功劳!

    八月17日,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大堤。面对汹涌而来的洪峰,万余名空降兵官兵发出震撼天地的誓言:坚决执行的指示,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财产在!“

    八月0日,夜幕降临了,洪湖江面上刮起七八级大风,掀起了两米多高的巨浪,堤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突然消息传来,燕窝镇七家垸堤段的子堤溃口,险情就是命令,空降兵连长带领部队立即奔赴溃口处。

    “全体集合……立正!稍息!”可能是有了紧急情况,一位连长刚在指挥部开会回来便集合部队,只见他神色凝重地说:“同志们,沙市水位达到了45米,这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0米,第六次洪峰已经过了沙市,向我们下游扑过来,现在江面上已经起了七级大风,指挥部命令我们上堤待命……”队伍在急行军中迅速地开上了长江大堤,而此时长江大堤已经是险象环生,混浊的江水还在不断的上涨,江面上风大得吓人,滔滔江水在拍打着脚下的堤岸。上官致远却看到水梦梅在护花使者郝光明的全程保护下也跑到燕窝镇大堤上来了,她把长辫子盘在头上要求一起抗洪。

    “你怎么也来了,这不是你女孩子干的事情。”梅大明看到水梦梅关心地说。

    “谁说我不能来,你没见大堤上抗洪男女老少都有吗?从来巾帼不让须眉!这一次,女子海军陆战队都出动了。”水梦梅说。

    风雨中,上官致远、梅大明、水梦梅和郝光明一起和抗洪军民迎风斗浪在大堤上和洪水搏击,用纺织袋装土抢筑子堤,而水中已经有几百名官兵手挽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人墙,挡住洪水对大堤的冲击。口号声、呐喊声、汔笛声响成一片,空军、陆军、武警、民兵和群众协同作战,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军民携手抗洪图。

    不久,雨停了,水位开始缓慢下降,沙市水位降至4517米。

    面前是洪水,身后是家园,心中是全局,肩上是责任。在百万军民的抗击下,长江洪水终于屈服了。“我们胜利了,中央的决策胜利了。”温副总理激动地说,“最厉害的第六次洪峰即将过去!”

    分洪大堤上的地爆部队始终没有接到点火起爆的命令,荆江分洪区没有炸堤,创历史最高水位的第六次洪峰终于颓然东去。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九十年代伟大的抗洪精神,和八十年代的老山精神一脉相承,溶在华夏儿女的血液,成为炎黄子孙的优秀基因,共同铸成我们的民族之魂!

    成立志原创,起点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z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说阅读、言情说吧等站同步转载——求收藏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