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知听闻松了一口气,恭敬的退下。
没有了白善和周满,自然可以用别的办法将此事捅出来,只是会少了很多婉转而已。
皇帝没怎么把这事放在心上,虽然惋惜少了转折,须得另外想办法,但正如他所说,他总不能下旨强迫人进京吧?
下旨人家也是可以拒绝的好不好?
皇帝心情不是很好的背着手回后宫,皇后才从太后那里回来,亲自给他解了外袍,宫人给上了茶后便挥手让人退下。
皇后这才道:“母后才哭了。”
皇帝皱了皱眉问,“怎么了?可是身体不舒适?”
皇后叹气道:“太医说是郁结于心。”
她看了眼皇帝,顿了顿后道:“母后想念益州王呢,这两日一直念叨着王爷在益州的日子不好过,养的孩子多,偏封地还被削了一块,说是想把自己名下的几个庄子给王爷……”
见皇帝脸色不好,皇后便道:“陛下,让母后操心起益州王的生计,朝野中和天下的百姓要怎么想您这个兄长?”
皇帝脸色铁青的起身走了两圈,问道:“母后想何时召益州王入京祝寿?”
“母后还是想这个月便招人入京,下个月是鬼月,益州王带着孩子在路上走不好,八月再入京又晚了。”
皇帝气乐了,“母后是九月的寿辰吧?”
“母后说,八月中秋,既然她要过寿,不如再一起过个中秋。”
“那为何只招益州王,把河间王他们也一并招进宫来。”
皇后知道他说的是气话,也没往心里去,淡淡的问道:“因为被魏知劝诫过,所以母后现在也没往往朝堂上说,只是把臣妾叫去,暗示了几天。”
皇帝想着这几天皇后都要早早起床去太后那里晨定,傍晚还要昏省,他都多少天没与她用晚膳了?
皇帝抿了抿嘴,垂下眼眸想了想后道:“朕明日会和诸位臣工说的,六月下旬招益州王入京。”
“陛下……”
皇帝按了按手,“朕自有思量。”
(ex){}&/ 皇帝见这事定下了,便道:“今年太后千秋,益州王要入京贺寿,朕意招他六月下旬入京。”
众臣一听立即表示反对,且非常的激烈,他们觉得刚才皇帝的提议完全就是转移他们注意力,纷纷道:“益州王是藩王,怎好离开封地过久?太后九月的寿辰,九月初再入京就是。”
皇帝面无表情的道:“只怕赶不及了。”
“那就八月下旬入京……”
反正就是不能这么早入京,不然他日日侍奉在太后身边,又在皇帝耳边吹风,谁知道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朝廷本来就不富有,益州王每次进京是空手进,走的时候却是满载而去,你们要是掏的自己的私库他们就算有意见也不好说,偏你们掏了自己的私库还要掏国库,那就很过分了。
所以众大臣都表示反对,尤其是户部尚书刘会,尤恶益州王,于是他表达了猛烈的反对。
皇帝也不是很坚持的样子,见大家都反对便挥了挥手道:“算了,此事过后再议吧。”
一句话把打算持久作战的众臣噎住了。
议论完政事,皇帝便将老唐大人和魏知一块儿留下谈心。
“魏卿,国子学的事你就多费心了。”
魏知刚才就一直在想此事,问道:“陛下,是所有功臣之后都入国子学,还是分以下面的太学,四门学等各学之中?”
又问,“一个功臣可有几个后人入学?一人,还是二人?”
皇帝想了想后问,“魏卿以为呢?”
魏知道:“臣以为二人最合适,入学后也互相有照应,但是进国子监的哪学该以考试来分,成绩最佳者入国子学,次之太学,再次之四门学,选出其擅者入算学、书学和律学。”
皇帝想了想点头,“便如爱卿所言吧,咳咳,你去找孔卿计划计划,此事就全交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