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在大明殿大会群臣。当时中书令张九龄奏报说:“陛下,今四海一统,民泰国安,诸夷番邦莫不拜服,实在是我大唐百年一遇的盛世,请陛下过目。”说完,张九龄就递上了各地方官报上的钱粮税目,及各番邦国请求睦邻友好的朝贡书函。
群臣听完都拜服说:“陛下英明,大唐永昌!”
那玄宗皇帝命朝臣平身,接着翻阅了中书令递上的一应奏折书函,哈哈大笑道:“盛世不是寡人一人的功劳,也有众爱卿的嘛。”
“陛下谦逊,实是我大唐之福,社稷之福啊。”中书令为玄宗皇帝颂歌道,群臣都说:“是啊,是啊。”
“对了。”玄宗皇帝忽然拍了下前额,道:“朕忘了还有一人,如若没有他,寡人不会日日殚精竭虑,勤政不辍。”台下众臣听皇帝此言都丈二摸不着头脑。那玄宗皇帝起身,忽然严肃的指着身后的那面金色琉璃墙道:“众爱卿可还记得这个剑窟窿?”
群臣看向那颗窟窿,窟窿有二尺来宽,成扁平状,窟窿四周如蜘蛛网般裂出几道墙缝,显然这窟窿是利器留下的,而且这手持利器之人,也必定是气力非凡。更奇怪的是,这窟窿所在之处,又恰巧是玄宗皇帝坐着的头顶正上方的一尺处,实在是不可思议。
“谁这么大胆,敢在皇上面前如此猖狂?”一名不明就里的朝臣骂道。
其实这利器所伤处距离皇帝如此之近,算得上惊天的大事,可奇怪的是,朝堂上大多臣子都不知道这件事。但稍微有判断力的臣子,都知道这留下剑窟窿的人,必定是行刺陛下的刺客。可那位刺客又如此大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灭族丢脑袋的荒唐事?
群臣于是纷纷议论开来。
那中书令张九龄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他出列奏道:“皇帝可说的是复辟我唐朝的龙恩公,御赐的金麟贵人?”
这中书令口中的金麟贵人一说出,众人便明白了十之八九。只听玄宗皇帝说道:“我大唐的金麟贵人有两位,一位是手执一把金麟剑,入三千敌军如入无人之地的龙成德龙恩公,没了他,就没了我先皇太宗皇帝的江山。”
群臣中有一臣子应和道:“是啊,是啊,我听说当时龙成德龙恩公在玄武门之变中,使出一招无形幻影大法,此武功世所罕见,直杀的玄武门的三千长林军丢盔弃甲,保下了太宗皇帝坐了江山。”长林军就是太子李建成的军队,当时李建成在玄武门兵变,威胁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安危。只是大臣们都尊崇太宗皇帝,所以话中没有提到太子李建成。
玄宗点点头,又道:“还有一位龙恩公,他是龙成德的侄子,也是在我额顶这面墙上留下剑窟窿的那位。他叫龙子槐。当年他手持他叔父留下的那把金麟剑,杀的宫廷侍卫闻风丧胆。当时武太后就坐在寡人如今坐的这张龙椅上。当时太后问道:‘你是谁,为何要成为叛党?’
那龙子槐龙恩公道:‘太后此言差矣,是太后先背叛李唐,为何说我是叛党?’武太后听了此言怒极,命宫廷侍卫放箭。没想到龙子槐龙恩公武艺非凡,用内力逼退了侍卫的数百支羽箭,然后右手执一把金麟剑纵身一跃,叫声:‘着!’那金麟剑便如闪电鸣雷,直刺到十余丈外那武太后头上一尺许的地方。就是寡人如今手指的这处。武太后一生风雨飘摇,什么大阵仗没见过,然而经此一事,她却心志颓丧,如秋叶浮萍,猝然失色道:‘你为何如此羞辱朕,倒不如把朕杀了正好。’(武太后即武则天,因称帝,所以此处叫自己为朕。)龙子槐龙恩公却直言不讳道:‘我为天下人请命,天下人让我请武氏退位,还政于太子,并没让我刺杀太后,所以不能如愿。’武太后神色凄然问道:‘天下人如何说朕?朕想听真心话。’龙子槐龙恩公道:‘天下人说太后政事精明,家事糊涂。’武太后又问:‘如此又有何不好?他黎民百姓只管过他的自在逍遥,管朕的家事干嘛?’龙子槐龙恩公又道:‘天下人又说,武太后政事精明,但无李唐对天下厚恩。武太后家事糊涂,对天下来说,太后的家事便是国事。’武太后听完此言,终于顿悟,后还政于太子中宗皇帝,郁郁而终。”
朝下中书令此处道:“龙恩公实乃大义也。”
玄宗又道:“其实那中宗皇帝当年的即位,大有龙子槐龙恩公的功劳。后来武太后退位之后,中宗移驾大明宫,看到这面墙上插着一把利剑,于是命人将它取下。可中宗身旁三五个太监一同上,也硬是没把那把金麟剑给拔出来。后来找了几个大力士,用力拔了下,不想剑没拔出来,墙倒裂出了几道缝。中宗后来无奈,叫道:‘罢了,罢了,不知是什么人那么大胆,敢在我大明宫舞剑。’后来身旁的太监说道:‘陛下,是龙子槐龙恩公。’那中宗皇帝一听是龙子槐,便两腿一软,说道:‘莫非是因为传说中的行刺母后一事?’(武则天是中宗皇帝的母亲。)那太监道:‘正是!’中宗皇帝心有余悸,后来此事传到龙子槐龙恩公的耳朵里,他便只身走进大明宫把剑拔出。那中宗皇帝欣喜若狂,正要命太监叫几个能工巧匠把墙修好。不想此时的龙子槐龙恩公却说道:‘陛下,我看此事大可不必,不如留下这个窟窿给我大唐后世的诸个皇帝做个念想,从而激励他们勤政爱民,不要在天子之位,做荼害苍生之事。’那中宗皇帝连道两个‘好’字,待及龙子槐龙恩公退去,忽然四肢发软,额上大冒冷汗。原来龙恩公说这话的目的本是为了鞭策中宗皇帝,没想到到了他的耳朵里,却成了威胁恐吓之语。所以他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倒成了昏懦无能之辈,这也是太过荒唐。”(历史上中宗皇帝在位时,昏弱无能,后被韦皇后毒死)。
此处大臣们听了都默不吭声,普天之下,除了他玄宗皇帝,谁敢在朝堂上议论先朝中宗皇帝的不是。
玄宗接着说道:“朕自打即位以来,每每看到这个剑窟窿,往事便历历在目。朕深知龙子槐龙恩公当年教诲中宗皇帝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位一日便不敢丝毫懈怠。如果说这开元盛世之功有寡人的一份功劳,那便也有龙子槐龙恩公的一份功劳。”
群臣听完玄宗皇帝所言,都齐声答道:“陛下英明。”
中书令张九龄奏道:“龙恩公两世豪杰,义薄云天,维护社稷,功不可没。臣请陛下登凌烟阁,将龙氏叔侄纳入大唐功臣之列,以便陛下怀念时可去观看,也可向天下人告知,我大唐皇帝恩宠忠臣,君臣和欢。”
玄宗皇帝道:“中书令说的是,当年太宗皇帝要把龙成德恩公列入二十四功臣之首,龙恩公却坚辞不受。如今此事落下了数十年,也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这事朕准了,交给你中书令去办!”
中书令唱声:“喏!”
却说玄宗皇帝待众臣退去,便遥想当年龙子槐所经历之事,如梦入幻,如镜花水月,不觉痴醉,竟枕梦入眠……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