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轩刚走出悬赏楼的大门就看到莫尘早已经在门口处等着自己了,奇怪道:“莫尘师兄你不交任务的吗?我刚刚在里面怎么没看到你?”
莫尘笑道:“我早就交了,你没有见到我是因为我们的任务等级不一样。”云轩想了想也是,自己一开始接的就是普通任务,而莫尘接的任务比的难度要大上一个等级。“对了,莫尘师兄,这个任务点怎么兑换的,能兑换些什么东西啊?”云轩拿出自己那块黑色的悬赏令牌问莫尘。
莫尘笑道:“你才一个任务换不了什么东西,不过先带你去看看熟悉熟悉也好。”说完莫尘从大门附近的一个门走了进去。云轩紧跟着,原本还以为是又要走回悬赏楼的,走到里面才发现完全不一样。
这里有点像三千术法塔的陈设,不过与之不同的是,一个个架子上摆放的不再是卷轴书籍。这里的架子上每个格子外面都有一层光幕,里面摆放着丹药,武器,灵药居多,至于术法类的书籍卷轴之流倒是少数。
莫尘走在前面,边走边解释道:“这兑换任务点的地方总共分为三层,对应着铜,银,金三个不同等级的悬赏令。”云轩听到这里又看了看自己那黑漆漆的悬赏令,心想,那我这个应该是铜牌无疑了。
云轩在第一层转了一圈发现这第一层虽然空间不大,却是看到了不少好东西,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悬赏令里面,只有少的可怜的十五点任务点,只能强行压下心里对那些东西的渴望。
云轩跟着莫尘来到了一处楼梯口,只见莫尘朝上面指了指,说道:“从这里上去就是第二层了,上去得要银牌才行,你我都不是银牌,所以只能到这里了。”云轩有些无语,原本还以为莫尘师兄要带自己上去看看的,想不到对方也还是铜牌而已。
云轩想着还是回去捉紧时间修炼,才能够接难度更高的任务。然而,云轩的脚刚踏出去一步,莫尘就在后面拉住云轩道:“你不打算换点东西?”云轩郁闷道:“我也想啊,可是我才完成一个历练任务,现在才不过十五个任务点,能换啥?我看到那些动则就是需要上百的任务点来兑换的。”
莫尘哈哈一笑:“其实我猜那些都是为了激励我们努力修炼多做任务的。不过在这兑换任务点的第一层,倒是有一个最实惠的东西可以兑换,嘿嘿。”
云轩有些奇怪,问道:“还有什么东西,是我这区区十五点任务点,也可以兑换的东西吗?”莫尘回道:“你跟我来就知道了。”说完就一个人走在前面。云轩心中好奇,紧跟了上去,想着能换些也好。
不一会儿,云轩就跟着莫尘来到了一个架子中间停了下来,看到眼前的架子上,中间一层都是同一种白色的丹药,光幕上面浮现增灵丹三个字。透过光幕,云轩还看到那增灵丹丹药周身缭绕着一层薄薄的灵气。看到眼前一幕,云轩又想起了那叶嫣儿在黑风森林里面,就与自己提过一次这增灵丹,却是没有与自己说如何效用罢了。
莫尘也看出了云轩的疑惑,当即把他自己的那块悬赏令取了出来,按在架子附近的凹槽里面,严丝合缝。紧接着那保护着增灵丹的光幕才消了去,莫尘从里面取了一枚增灵丹出来,与云轩说道:“这悬赏令是这样的,想要换取那个架子上面的东西,就把令牌放到架子附近的凹槽里面即可,然后光幕会短时间内自动消失。若是你悬赏令里面的任务点不够,这光幕就绝对不会消失。你看,我刚刚取了一枚增灵丹,我悬赏令上面就少了两个任务点,从五百三十七变成了五百三十五。”
云轩这时才发现,那放到凹槽里面的令牌不知什么时候竟然亮起了几个数字,真的是五百三十五。云轩这才问道:“莫尘师兄,这增灵丹有什么效用?”
莫尘回道:“这个增灵丹能够在十二个时辰内,提升修仙者的修炼速度,提升十倍。”
“嘶”云轩这才明白过来那叶嫣儿当初为何会那般愤怒,想不到自己稀里糊涂之下,竟然坑了陈元五十枚增灵丹。这般想着,云轩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心想,来日见到那陈元再想办法补偿吧。
云轩知道了这增灵丹,能够提升在十二个时辰之内,提升使用者十倍的修炼速度之后,也连忙把自己的悬赏令放进凹槽之中,一次性取了七枚增灵丹出来。在看到悬赏令上面那可怜的一字之后才无奈的收手作罢。
莫尘安慰道:“先用这些提升好自己的实力吧,等实力提升上去了,才能够更好的做历练任务获取任务点。”
云轩点了点头,自己现在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特别是这一次从黑风森林回来,云轩对于提升自己的实力的想法就愈发迫切。
云轩和莫尘分开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简单的洗漱,吃了些东西之后就吞服了一枚增灵丹,打算进行长时间足不出户的修炼。
一连三天,云轩都是沉浸在没日没夜的修炼之中。终于,在第三天的凌晨的时候,盘腿坐在床上修炼的云轩突然睁开了双眼。灵气澎湃缭绕在身体上,整个人的气势都在那一刻达到了顶峰。
云轩长出了一口气,兴奋道:“终于突破道筑基二重期了,增灵丹十倍的速度真不是胡说的。”不过云轩很快就又冷静了下来,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才发现自己能够这么快突破到筑基二重期。恐怕增灵丹起到的作用只能算是占了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在黑风森林之中的战斗,高强度的战斗,才是云轩能够这般短时间内突破到筑基二重期的关键。
想到这,云轩就下定决心等把手里的增灵丹用完之后,,一定要再接一些任务来做才行。就算不是为了悬赏令里面的任务点,为了自己的实力也势在必行,危险与机遇并存,而付出又与收获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