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晨记得,曾在015年4月9日的那天,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个招聘通知,其招聘的岗位是“程序员鼓励师”,其要求是“颜值对程序员有足够震撼力,见面第一瞬间便激发程序员内心波澜,满满的正能量。”
其中举例道:“你可以如般德艺双馨,胸怀天下,进可欺身压海棠,退可提臂迎蛟龙;你可以是如宋慧乔般大家闺秀,天生丽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素颜传说更让无数程序员追捧不已;你也可以是个有着外星人颜值,作风天马行空,言语中自成一派威严,激励团队有如驾驭独孤九剑般的老头。”
其次,“程序员鼓励师”要懂得赞美程序师,帮助程序师和其他同事沟通,负责每天早上叫醒程序员和工程师,为他们组织晨会;并在国外出差期间赞美当地的程序员。虽然此招聘通知刚刚发布就因被质疑为性别歧视和炒作而被删除,但是这充分地说明了,一个可以调节气氛的人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创业团队中要有能够吃苦耐劳、默默奉献之人。许多人看完《西游记》后对沙悟净的印象是最不深的,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他在整个西天路上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因为他的话太少,因为他所做的事情似乎无足轻重。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也许并非如此,虽然沙悟净的戏份很少,但是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整个团队中所不可缺少的,因为去往西天的路上困难重重,需要有人默默无闻地去为团队牺牲,去做苦差事。也正是因为他的默默奉献,才让那些能力突出的人可以全心全意地去做大事和要事。
创业团队需要刻苦的精神,需要默默的奉献,创业团队在创业之初也许没有任何突出成绩,因为他们做的事情还不被外人所知,因为他们做的事情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事实上,他们所付出的的努力是否能够得到投资人和消费者的认可,就连创业团队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时。
如果团队心浮气躁,没有一定的吃苦奉献精神,那么一定是不可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的。浮躁者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无法预知的事情上去。而吃苦奉献者则不同,他们肯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去做任何一件事情,无关事情大,无关事情能否给自己带来利益。
因为他们只在乎做事,而不在乎或少在乎荣誉。而且,创业团队在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放弃的声音,这种声音像是病毒一样传染于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它也许会让军心大乱,它也许比敌人更可怕。
而此时,唯一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就是那个有着沙悟净精神的人,虽然他不善于抬头看路,但是他却懂得低头走路,虽然放弃的声音甚嚣尘上,但是依然不会影响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而这种状态也许就是带领团队走出阴霾的一条出路。
另外,沙悟净不与他人争的性格也让他能够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和琐事。如果人人都争功,人人都邀功,那么这个团队早晚要解散,大家谁也不服谁,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的角色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功劳是最大的。
并且在做事时,大家都去做那些能够给自己增添业绩的“大事”,而那些看似不重要但是却关乎生死的“事”和“琐事”却无人肯做,这样的团队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一场伟大的战役中,在前方破城杀敌的将军很重要,而在后方保障粮草的后勤人员也很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后者的默默奉献也就不可能有前者的一将功成。
很多事和琐事也许并不关乎团队生死,但是它却关乎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效率。可能你会认为团队中那个每天给大家做饭、刷碗的人一点作用都没有,可是,当这个角色真的消失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每天你都要为自己中午该吃些什么而消耗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也许某一个伟大的灵感就消失在你思考午饭该吃些什么上。
唐生团队是一支模范团队,不过,在当下这个节点上,一支创业团队仅仅只如同唐生的四人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今天,一支创业团队所要面对的问题会更多,所要解决的困难也会更复杂,而这些问题与困难必须还要有其他方面特点的人才才能够解决。
当然,对于任何一支创业团队来说都不可能做到万事俱备,虽然很多创业团队希望可以引进上诉的这些人才,也希望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没有任何一支创业团队可以真正地做到把所有需要的人才都引进团队,也不可能有任何一支团队可以让每一个成员都坐在最适合的岗位上。
事实上,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建团队、完善团队的过程。所有的创业团队在最开始建立时都是漏洞百出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让一个漏洞百出的团队一步一步走向完善呢?
林雨晨心中开始了无限的思索,但也在此时他响起了一个人,一个曾经他做金融时所认识的一个人——逄鹏。
逄鹏是一个及其聪明且具有敏感市场直觉的人,他对于市场的判断绝不亚于杨广,甚至更胜一筹。逄鹏也十分年轻,年仅4岁,早期留学于美国,回国之后的他准备接替自家的事业。然而,造化弄人,他父亲的外贸企业由于00八年的世界金融危机遭受重创,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逄鹏不得不驱车北上另谋事业。
不过,这次家族企业的衰败也给他对于市场的认识带来了全新的方向,这种认识影响着其事业的发展,直到这次大改革。
为什么说逄鹏是销售界的天才呢,因为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就从销售部名不见经传的卒提升为营销部副总,升职速度之快令人结舌。
009年,刚刚来到大德公司的逄鹏就被分到了华东分部,那时大德刚在北京站稳脚跟,在华东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和客户。把逄鹏分来开拓市场的原因有二,第一他是浙江人,第二他在这里有人脉。
逄鹏果然不负众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经销商——南考公司,而短短一年的时间,他更是让华东地区的销售业绩排名全国第二。
逄鹏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能力强,更在于他的父亲在江浙一带所建立起来的强大人脉关系,同时,还要归功于经济危机之后的华东部分外贸企业懂得沉下心来,建立更完备的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
逄鹏通过父亲的关系与南考公司的老总会面并做了深入的交流。他向南考的老总提出了江浙一带企业的通病。曾经良好的市场让这里的企业家思维懒惰,他们不懂得革新或是懒得革新,在财务管理以及人员的管理上极不完善,基本都是家族式的企业,管理落后,没有远见。
远在太平洋另一头的美国所带来的经济危机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在这场灾难下,江浙企业的通病成为了这些企业衰退的导火索,一丝的火星就可以让所有处于“亚健康”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逄鹏父亲的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管理人与钱是多么的重要,它能让企业策划者可以不用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人、财、物的管理上,从而有时间抓产品与市场。另外,清楚易懂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也使得江浙一带的企业容易摆脱家族式管理的锁链。
此时,南考公司也在金融危机下寻求着新的成长动力,逄鹏的出现无疑符合他们的期望。更重要的是逄鹏有着出色的沟通能力,南考很快就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两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拍即合,实现了双赢。
抓住南考是逄鹏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个企业虽然不是巨头,但却拥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强大的实力。他们帮助逄鹏在华东的销售业绩直线飙升。
010年成绩优秀的逄鹏被调回到了总部任副职,其销售部的领导正是杨广。
逄鹏是个极其傲慢之人,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只佩服过两个人,第一个是他的父亲王博涛,可以说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王博涛的故事应该从那次改革说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所掀起的那场革命。
这么称呼邓公容易让人误解,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好像是由他一心规划好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运行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这场举世瞩目的发展可以说一直都在摸索中前行,直到今天,中国的发展,不,应该说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地摸索中。
没有人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所有的对与错都只有在结果出来的时候才会得以证明。这符合人类的法则,即人在做错事前并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是错的,至少绝大多数人做绝大多数的事情前的那一刻,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事情的对与错往往是由结果的对与错来决定的。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来说,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作为方向的制定者,他们其实无法完全看清结果,可是作为决策者,他们又必须对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