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命不该绝。
有些事,不需多言。
他在的能够带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皇帝在上方,诸位大臣在下方。
下面的这些人虽然各有想法,但是并不会影响到他现在的诉说。
这里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他说完他想要状告的人是谁之后,大殿里立马就安静了。
大家都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孔府的人也是能告的。
这是他们的第一感觉。
在他们以为自己听错了之后,有确认没有听错了之后。
这个时候,他们觉得荒谬。
所以看着他的眼神,多少有些看傻子的意思。
那人也不在意。
从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那就是如果他真的做了这样的事情的话,其他人一定会把他当做傻子一样看待。
所以他咋就练习了这样的应对能力。
无所谓,你们看就看吧。
反正我又不会怎样。
这是他,他的想法。
对于他来说,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
皇帝的打算谁都不知道。
大殿里一片安静,谁也不想首先开口。
毕竟这件事情太大了。
这个时候开口是要大责任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这些人,虽然他早早的就猜到,这个人是中愈计划的一环,但是真的在大殿上,听到这个人说出来。
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所以啊,这个时候的建文皇帝朱允文有些云游天外。
他在自己构想着,接下来该怎么按照方中愈所说的,来把这件事摘出去。
毕竟,不能牵扯到他们这一方的,同时又不能让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同时也不是方中愈想要的结果。
下面的大臣,也有纳闷。
皇帝陛下在做什么了,也不说话。
这个时候,不应该站出来斥责一番吗?
大殿上的气氛越是诡异,就越是说明有问题。
建文皇帝朱允文云游天外。可是事情又不能不处理。
兵部尚书齐泰也表示了诧异。
但是与其他人相比,他的差异,完全是因为,这个人所说的话。
而不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了。
毕竟,方中愈早就将之前的事情告诉了一部分给他。
他还是知道一部分事情的。
也算是有心理准备了把。
工部尚书郑赐,就更是不管了,之前他一直在忙碌,工部的事情他都很少管了。
现在他的心思,在大明科学院里面。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
做好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他哪有精力关注现在朝廷出的这些事情。
乱摊子那么多,他还真没时间,管这些。
另外各个部门的尚书就更加的不愿意动嘴了。
他们有自己的原则。
不管眼前这人说的是真是假。
既然已经唠叨了身上面前。
那就是不能允许修改和掩盖的。
现在的他们,不愿意张嘴也是正常。
“你叫什么名字?”
议事长张大人开口了。
他刚刚看了一眼。
能够发言的都不愿意说。
愿意说的,今天还真的够不上。
既然如此,那就自己来把。
“学生,陈封,字恒昌,山东曲阜陈家村人。”
这个时候大家也就没有多少疑问了。
之前的耳误也不是听错了。
就是这么个意思。
控告的就是孔家。
这人就是孔家附近的。
曲阜,就是孔半城啊。
别的不说,那偌大的孔府,可是除了皇宫以外最大的私人园林了。
历代皇帝加封和赏赐,总是会让这些人,越拿越多。
在某种情况上来讲,这一切就是那么的简单。
简单到如今的朝廷,在统计山东土地的时候,花费了五年多,都还没有搞完。
“刚刚,你所说,可都是实情?”
(ex){}&/ “尚书大人已经问过话了,具体的情况你们也都了解了,接下来还有没有想了解的,可以接着问,今日什么事情都不做,就看见你们把这些事情处理好。”
什么事情都好做,就害怕皇帝当的真,如今皇帝一当真,大家就开始忙碌了。
这件事情本来不会怎么样,可是登闻鼓一响,就算是天子也必须老老实实的参与,整件事情的调查。
“陛下,登闻鼓一事如今京师皆知,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也很快会把消息传递出去,朝廷如今想要掩盖,恐怕是做不到的。
既然如此还望陛下允许对孔家族老进行调查,如若是构陷,此人罪责当诛,如若是事实,相关人等,也应该依法严办。”
“陛下万万不可,如今,要是真的就凭一人之言,就对孔家族老进行调查,恐怕会寒众多大人的心。
此事应当慎重,臣并不建议现在就对孔家族老进行调查。”
“陛下,现如今事情还没有到那个复杂的地步,微臣建议,对此人进行控制,事情依然要调查,至于消息到底会传播得怎么样,现如今不必过多的担心。
朝廷现在对于舆论的控制还是有把握的,此事宣传部,就可以做主。”
接下来诸位大臣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发言,不管他们之前跟孔家有没有关系。
不管在之前有没有对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作一个猜测,现如今,一个简单明了的事情摆在他们面前,要么支持要么反对,要么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这件事情。
皇帝朱允文看着下面的人,他想起了方中愈的话。
那就是现在不要做任何表态,道理非常的简单,因为皇帝的表态会影响很多人,就让大臣们自己来做主,他们到底要如何支持?
皇帝不做声下面的人自然会继续讨论和情愿,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利益纠扯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就用皇帝朱允文在上面听着,对他们所说的话一一进行辨别。
事情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简单了,那就是要不要查?如何查?怎么查?
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现在的建文朝廷来说,他其实并不简单,不过对于这些人来讲,朝廷如果真的用心想查的话,还是能够很快的,查出来的。
“陛下,大理寺愿意主导这次事件查查。
刚刚诸位大人,其中也有人提到了,孔家是至圣先师的家族,不应该受到朝廷如此盘查。
不过,臣想说的是,孔家是孔家,至圣先师至圣先师。
恐怕他老人家也没有想到孔家会出现如今这种不仁不义之人,所以臣认为为了还百姓公道,此事应该由朝廷直接查查。”
大理寺卿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都察院愿意主导。
大明进行改革新政已10多年,朝廷的律法正在不断的完善,各项政策也深入民心。
如今,至圣先师的家族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里面,说不定会有不少借着至圣先师的名号做不仁不义之事的人,所以,如今还希望陛下恩准,朝廷对此事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如若没有此事,朝廷自然会给予孔家解释,还他们清白,若有此事,朝廷也绝不会手软。”
“陛下,臣刑部也愿意在此事上,为百姓讨一个公道,既然这位学子说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行不愿意在此事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人倒是看了看这三位大佬。
他们三个人可以说奠定了如今,整个大明的司法律法,刑法的各个领域,这些大佬们的意见一定会影响到更多的地方的。
其他人这个时候也看明白了,很多事情完全他们都沾不上边,既然如此,这三个部门愿意担当重任,他们也觉得,是可以做下去的,所以彼此相视一眼之后似乎做了决定。
“陛下既然如此,请陛下恩准,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同时参与调查,锦衣卫提供证据,共同审理此案。
百官们这个时候开始发表意见了,他们认为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至少锦衣卫如果真的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处理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是有效的。
这件事情还是非常重要的。
牵扯到锦衣卫,这件事就难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