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同处一个屋檐下,有着“姐弟”的名义,但终究是陌生人。从虞幼薇那间隙颇深的眼神中,唐璜明白,是他自己太唐突了。
出现尴尬也好,显得矫情也罢,他最大的错误就是用热脸贴上人家的冷面。说实话,除了这张脸,唐璜拿得出手的几乎为零,何况人家也不在意他这张清瘦的脸。想着拉好关系?得看人家正主的意思。
从上次的尴尬中恢复过来,两人已经俨然一副陌生人的样子,好几天都基本没啥交流的。唐璜倒不显得失落,只不过,他一般都不在别墅里吃喝,一个人出去解决。
至于虞幼薇?谁管那么多,他可不想自作多情。
在卧室里做了几组动作,稍微出了点汗,心情也恢复平静,唐璜穿这个背心,也没急着擦擦汗,他想坐着休息会。
坐下后,刚闭上眼,打算沉思下,书桌上就震动起来,随着一阵悠扬的钢琴声。没换铃声,他不是那么气的人,不至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杨哥,找我啥事?”看了眼备注,是杨帆的电话。拍完《弄堂里》,唐璜回了家,可杨帆则是忙得摸不着头脑了。
电影后期的剪辑、配音啥的,单靠制片方的团队是拿不准的,他这个导演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心血。
“唐子,你快过来,后期的配音和插曲需要你帮点忙。”杨帆的粗嗓门有点急。
没有拖沓,具体问了几句,唐璜明白杨帆为嘛这么急了。电影在后期的剪辑没啥问题,不过在插曲和配乐上产生了分歧。
制片方对这部电影的定位是传统的民国戏,建议用中国的古典音乐风格,比如加入锣鼓、唢呐和琵琶,至于古筝古琴就不考虑了,毕竟内涵不同。而杨帆则不这么想,剧本的主角原型摆在那,而且片子本身是对群体和意识上的冲突,不是表面上的谍战和爱情。
所以,杨帆坚持要重新作曲,最好是根据剧本原型写曲子,而不是采用快烂大街的《夜上海》、《玫瑰玫瑰我爱你》之流。不是杨帆瞧不起这些经典曲目,而是他总觉得跟剧本不符。
双方意见有分歧,但杨帆还是说服了制片方,请来编曲和作词,也有了几个样本,杨帆想让主演唐璜来试试音,唐璜的嗓音他很满意。
直到上了出租车,唐璜都是云里雾里的。这是要从演员转型为歌手?不过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杨帆是重情义的人,这种好事惦记这自己,不过人家也说得很直接,要是唐璜唱功不行,自然会请专业歌手。
其实说白了,剧组没钱,这才不得不找上他。要是成了,一举多得。都不是傻子,还送人家一个恩情,蒋志强亲眼见过唐璜的表演功力,不管成不成,这个人情,他觉得很有赚头。
约好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音乐工作室”的音乐棚,剧组租的。进了屋,杨帆、张利、蒋志强都在,还有几个工作室成员和其他不认识的人,再仔细一看,那位苏轻雨大姐居然也在?
心里有些疑惑,但唐璜还是亲热地跟几人打起招呼。张利介绍完众人后,给唐璜来了一个拥抱,蒋志强和他握了握手,苏大明星则只是不冷不淡地点了个头。
杨帆这家伙最近黑眼圈比较深,看样子后期制作挺熬人的。
“杨导,这个曲子有了?”有其他人在,唐璜知趣地没叫杨哥,他知道杨帆需要保持一个导演的威严。
“嗯,你先瞧瞧。”杨帆递出三份文案,看样子是还没拿定主意。
没再多问,先看着这些曲子具体如何再说,练了这么多年的提琴,虽不能说音乐造诣有多高,但看点曲子和歌词还是没啥问题的。
仔细读了读,一共有三个样本,分别是《弄堂风情》、《月下回忆》已经《抱不住的你》这三首歌。
有曲也有词,唐璜在心底默唱了几句。
“低矮的巷子里夜色深,你盼着归人,留着寂寥的街灯,还有拉长的身影……”这是第一首《弄堂风情》,调子很不错,蕴意算贴切,不过这曲子怎么是吉他?虽然民谣的确是最贴近灵魂的音乐,但是跟这部戏总有些不搭。
杨帆并没怎么留意这一首,看样子也是不大满意。
而另一首《月下回忆》是女声版的,“浮云散明月照人来,不识烽火今夕醉……”明显是改编了上个世纪的经典歌曲《月圆花好》,不过改编得别有一番韵味,曲调则是重新排过,高音夹杂低音,起伏中的确适合苏轻雨的烟酒嗓。
“这首歌你觉得如何?”杨帆明显很有兴致,可这是给苏轻雨唱的,话里带着揶揄地向唐璜问道。
仔细想想,不看性格啥的,苏轻雨的确很适合,而且看样子她也很有信心,不然怎么会拖上关系继续进剧组。杨帆悄悄给唐璜解释过,苏轻雨不知道从哪里得知这个消息,又拖上了圈里的哥们,杨帆不好意思拒绝。再说,对方也试过,嗓音很不错,唱腔还行,不然怎么会参加选秀节目?
“这首歌还行。”唐璜点了个头,矮子里拔高个,这首改编曲目的确有点味道。
“不过,这最后一首,有些摸不着头脑啊?”看完最后的那首《抱不住的你》,唐璜很是不解。
一首轻摇滚,居然还带着叛逆风格,跟电影画面很不搭,这也能选上?
“你再仔细看看。”杨帆丢了个眼神,转过身去跟其他人沟通了。
仔细看看,歌词很简洁“月色的湿晕如同你的脸,像是心口的痣,是我剪不断的羁绊……”曲子是当下的流行风,专属于年轻人的轻摇滚范,粗略一看,的确很平常,但仔细想想,意思还是很不错,跟上一首改编的《月下回忆》不相上下。
尤其是,这首歌是粤语。难怪制片方这么上心,应该是要在香江发行的原因。摸了摸脑后的帽檐,唐璜懂了杨帆那个眼神的意思,这首歌应该是片方最满意的。
可唐璜总觉得很奇怪,就算用这最后的两首歌,虽然在视觉和听觉上能给观众造成冲击感,但其实内在很乏味,颇有一种“咿咿呀呀”的那种爱情片的感觉,可咱不是说好的“平地惊雷”文艺风格么?
唐璜有些明白为何杨帆黑眼圈那么重了,这事,很闹心!
这些歌曲给他的感觉总是很别扭,那些飘忽不定、隐晦幼稚的歌词,简直比纵欲都要可怕!设身处地的想,要是自己是观众,热切的去看一部本身极有内涵的文艺片,插曲和配乐却很没有内涵,又如何有兴趣去思考片子本身?
格调太低的配乐,完全能毁了一部好电影!
唐璜不想毁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片子,他觉得要再劝劝杨帆。
“杨导,这几首歌,终究还是不太对味。”想了想,唐璜还是决定直话直说,这时候再拐弯抹角就是蒙蔽自己那颗热忱的心。
屋内人不算多,唐璜也没有藏着捏着,声音虽然不大,但几人都听得很清楚。
“哪里不对?”还没等杨帆开口,一个留着齐刘海的年轻男子先声夺人,质问着唐璜。
他是这几首歌的作词人赵野,杨帆介绍过。没有心虚,唐璜很平静的看着对方,的确人家的作品虽然算不上优秀,但怎么也是花费了一番心血。
“抱歉,您这几首歌都挺好,但是跟电影本身不大相符。”几个人都盯着,唐璜也不怯场,苦笑开口。
“你懂音乐?你懂歌曲?别以为是主演就有资格跟我谈音乐,你不配!”虽然不是什么金牌音乐人,但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出过几首好曲子,赵野心气很高,见不得别人对他的作品指手画脚,尤其是唐璜这种“自以为是”的年青!毛都没长齐也谈音乐?简直是在侮辱人!
唐璜没说话,的确,对方虽然态度恶劣,但所言不假,他的确没什么本钱谈音乐。上辈子也不过有副泡吧把妹的好嗓子,这辈子也只会拉拉提琴,音乐圈里的水几十丈深,他纵身进去也溅不起多大浪花。
“没事,大家在一起好商量,没必要再争吵。”蒋志强是和事佬,这部片子他出资最多,自然想尽快忙活完,等着上映。
“你说不对味,那你有更好的想法?”赵野火气不减,从上往下在唐璜身上瞥了几眼,语气很鄙夷。
满嘴的火药味,看戏的人一下子就多了,就连在一旁玩手机的苏轻雨也兴趣十足的模样。
“赵先生,唐也是为了片子,没有冒犯的意思。”杨帆的嗓门有些粗,不过他也懂得收敛,眼前这帮人,他得罪不起。一个外表看起来光鲜的导演而已,说话的分量又能有多重?
不过,杨帆在心里是同意唐璜的看法的。这几首歌,就那样,能算好?去特么的制作人!
没有放嘴炮,唐璜摘下帽子,露出往后飘着的长发,有些像大背头,但气质很足,像极了玩音乐的。
“导儿,这部片子的原型是有的吧?”
唐璜问了句不搭边的话,屋里人都有些迟疑,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这孙子是在扯开话题呢!赵野心中怒骂,不过眼神更加鄙夷,你摆出一个衣架子给谁看?音乐不是秀身材,长相能当才华?圈子里长得帅的一大把,真正火的却是那些长得一般但才华横溢的人,至于看脸蛋?也就骗骗狂热的女粉丝罢了。
“当然。”杨帆点了点头。原型的确存在,不过剧本改编过,虚构了很多,但是其中韵味都保留了下来。女主的原型就是张爱玲,一个毁誉参半的奇女子。
“你看过她的书吧,最喜欢哪篇?”
“《红玫瑰与白玫瑰》!”同样是个文艺青年,杨帆认真研究过作品才动笔改编剧本的。
“不如重新写两首歌,一首叫《红玫瑰》,另一首叫《白玫瑰》!”
掷地有声,唐璜那平静的嗓音变得很有劲。这两首歌,他听过、唱过,也哭过。这个世界没有那个爱到癫狂的歌神,整个音乐圈都是浮躁、华丽的一大片,唐璜没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歌,他只能用钢琴曲来做铃声。
但是今天,他觉得这两首歌和这部片子很配。
骨子里刻满了文艺劲儿,终究压不住心头的冲动!
s:今天有点事,所以更新来得迟了点,请见谅。
求下书友们的支持~
另外,书评区有书友说不怎么懂上一章,微白在这里解释一下,上一章描写了男主和女主的日常,显示出“许薇”(也就是重生后的虞幼薇)与唐璜的交集,具体的发展后文会继续写,这是重点,也是本书的一条暗线。
谢谢书友的支持,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微白会细心解释,不当之处也会尽快修改。
最后,今天先一更,最近更新太多,有点影响新书期,后台早就来了责编的站短,但签约编辑的站短一直没来,心里很忐忑,再等等吧,不过,剧情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