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威武不能娶 >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死胡同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死胡同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此事不能细想,越想越是心慌。

    可又不能真的不想,事关官途与将来,有几个人能真的置身事外,全然不关心呢?

    圣上万一在江南驾崩了,皇太子之位其实还没有准数。

    虽然大殿下看着胜算大,但谁知道有没有程咬金?

    五殿下失了母妃,一副不争不抢的心冷样子,以前与兄长们一拼高下,现在这幅模样,兴许是隔山观虎斗呢?退一步说,即便他真的不愿意,等到了山陵崩的时候,他的那些门客、支持者在后面推着推着,兴许就走了呢?

    再看二殿下,不声不响的,但他有儿子,同样是皇孙,孙栩在皇太后跟前,可比孙仕得宠多了,再者,大殿下主动,而二殿下温吞,孙祈前些年没少拉拢人,彼时没有靠过去,现在上船,来得及吗?

    这么一比,还是二殿下跟前好过,等几年若能再换上几岁大的娃娃……

    想到了这一茬,这群官场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官员,都是心思一震。

    “我肯定没有那摄政的歹毒心思,但别人呢?”

    再易地而处,他们在江南的这些,在为从龙之功纠纠结结,留在京城的人,根本是鞭长莫及。

    这够不着了,岂不是要往够得着的地方连蹦带跳了吗?

    够得着的那位叫孙恪,小王爷怕是要被叉进油锅里去了!

    不管主动还是被迫,一旦孙恪的手真的摸了金銮殿龙椅,那事情就大了。

    圣上还在南边、众位殿下也在南边,这才是正统!

    可皇太后会站出来说她最最疼爱的孙恪篡位吗?

    她出手处置拱火的文武官员,就等于是往孙恪的脖子上架刀子。

    若皇太后认同了孙恪,南北分立……

    朝廷如今兵力分散,忙着各地救火,但总的来说,手里真正握着兵权的,一位是肃宁侯,一位是蒋家姻亲、镇北将军府。

    谁不知道宁小公爷、程家老三和小王爷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

    余将军也有兵,但他自蜀地开战就听肃宁侯的,顾老六又在他麾下,往北偏的可能性极大。

    另一位是成国公……

    (ex){}&/  大部分的人听了这话,不再多言。

    有耿直到听不懂反话的,愣是道:“林尚书与肃宁侯是儿女亲家,真有个什么,林尚书肯定……”

    刘尚书气得直按胸口:“老夫岁数大了,过几天就递折子告老,闻侍郎也告老了,老夫问过林尚书,工部尚书之位由徐砚接任。

    往后呐,工部大小事务,你就问徐砚,旁的什么事儿,也去问他。

    老夫不管了!”

    问话的人一听,目瞪口呆。

    去问徐砚?徐砚还在京城里呢!

    徐家那些姻亲关系好不好的先不论,起码在官场上,小公爷对徐砚挺看重的,那去问徐砚,和去问林尚书,不是一个道理了吗?

    叫刘尚书这么一怼,来人也算是品出滋味来了,讪讪离开。

    刘尚书赶走了不少人,但也没有真的不理朝事,他思前想后,又去了行宫。

    寝宫内,圣上躺在龙床上,两颊凹陷下去,只看这病容,状况比先前在京城里时还要差上几分。

    韩公公给刘尚书挪了把椅子。

    刘尚书坐下,开门见山,道:“圣上,早前三公进言,请您早立太子,却因各种缘由耽搁了。

    如今状况,不说民心松散、小祸不断,便是这朝堂上,亦是人心动荡。

    您风寒未愈,无法归京,不如选立太子,让太子先行北上,入京城主持事务。

    如此一来,能平一些乱象。”

    圣上直直看着刘尚书,目光阴沉:“爱卿的意思是朕时日无多?”

    刘尚书匆忙起身跪下:“您只是水土不服染了风寒,最迟开春天暖,也就无恙了。

    圣上,这与立太子并无冲突。

    老臣、老臣说句不当说的,您认为几位殿下都有不足之处,还没有打磨出来,那也无妨!

    您先立一位,他磨得出宝石皆大欢喜,他磨不出来,您再废也不迟!”

    韩公公站在一旁,听刘尚书声声泣血,暗暗想,都提出“立了再废”,可见刘尚书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