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旅明 > 第223节 接活

第223节 接活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十五艘荷兰帆船的同时到达令港务局有点应接不暇,这是大员开埠以来一次性涌入船只最多的一次。

    好在赤崁码头的两架煤气吊机比较给力,所以这些船上的普通货物,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全部卸载完毕。

    聪明点的外来人现在已经看出了一些名堂:无论是挖泥船,领航船还是吊机,这些令人不安的机械上面都安装有那种圆柱型的铁炉,区别只是铁炉的数量和大罢了。所以,这些机械应该都是通过烧柴驱动的,这是一种神秘的转换力量方式,操作者一定是东方的魔法师

    荷兰人这次带来的货物大部分是按照当初穿越众给出的清单来置办的。这其中最主要的货物自然是奴隶和硝石。其他的货物里印度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数量:棉花和兽皮。

    而来自巴达维亚本地的货物除了人之外,还有苏木,锡铅,稻米和各种香料。

    以上这些货物通过赤崁港区4时的连续作业,在第二天中午就全部卸货完毕,于是可怜的荷兰人再一次目瞪口呆:夜间的港区灯火通明,台江上璀璨一片,粗大的光柱引导着领航船。而码头区的吊机则是彻夜不停,在一盏宛若太阳般的明灯下毫不停歇地连续工作。

    在北线尾岛上目睹这一切的荷兰人,过后无不打算着去台江对岸看一看:人类对光明的渴求是烙在基因里的,习惯了伸手不见五指的17世纪人民抵挡不住这种诱惑。

    然而想去对岸没那么容易。所有在北线尾岛上的人,首先必须在此地待够0天,然后每天接受红外体温测量。这些都过关后,没有犯罪纪录的人,才有资格到警察局申请去对岸旅游。

    当然,以上麻烦和荷兰高层没关系。第二天清晨,在大员岛新修的红砖花园式商馆里醒来后,商馆的新主人普特曼斯阁下和其他商务员首先感受了一番后世卫生间的神奇无论是自来水,还是光滑的水泥墙面,抑或是头顶有一个铁皮水箱的马桶,都让使用者惊叹不已。

    接下来是早餐时间。大家开始在餐厅的长桌上享用一份由煎蛋、鹿肉肠、熏鱼和米粉,福橘组成的丰盛早餐。除了没有面包这一点有些遗憾之外,其余的食物味道都相当不错,航海家们纷纷赞不绝口。

    说到面包眼下穿越众也是束手无策。台湾的气候不适合种植麦,少量从杭州运来的面粉,都被穿越众里爱吃牛肉面和炸酱面的北方人垄断了,所以荷兰人现在只能吃粉汤。

    农业公司那边有播种一些麦试验田,但是没人对丰收抱有希望,因为农业公司的注意力都在大麦和黑麦上:大麦的品种主要是啤酒大麦,而黑麦是给进口的宝贝疙瘩西门塔尔胚胎牛吃的,所以面粉短缺的局面短期内无法改变。

    说回荷兰人。

    吃完早餐,接下来是工作时间。荷兰人一行出门后,便沿着一条短短的用水泥铺成的“商馆街”,步行去拜访蔡飞明。

    蔡飞明的新办公室就在这条街的1号楼。荷兰人进门后,首先对唐桥表示了感谢:昨晚大家喝得都挺好。接下来就是卫生间科普专场:蔡飞明不得不费力地指着窗外那座高高的红砖水塔,开始给红毛们科普自来水的原理。

    {}/  事情就这样定下。荷兰人这之后又预定了大批生丝,瓷器,玻璃制品,另外还有一些水泥用来压仓。

    这其中少了一样传统的货物:松江棉。

    随着穿越势力的工业品生产能力日渐增长,从松江再进口布匹就相当不划算了。首先,穿越势力目前在江南一带的运输运力已经集中投入到了运输流民,粮食和生丝方面,布匹的运输等级被一再调低。

    其次,即便是有了空余舱位,那么也是进口棉花比较划算:窑区的纺织厂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用来当船帆和工作服的机器帆布,质量远远超过了古人的木器织物。

    这就是工业国家的特征:只进口原料,不进口成品。

    红毛刚刚到手还没焐热的大笔天地劵,就这么又花了出去。

    荷兰人和穿越势力之间的这种交易,其实就是后世工业国和农业国交易的翻版:工业国的产品附加价值高,所以体积单价高。而农业国在这种交易格局中,只能靠增加产品数量来平衡贸易。

    于是,当商务员们晚上回到商馆后一算账,顿时感觉钱又不够了

    红毛们悲催地发现:哪怕有着上千名奴隶来平衡贸易,但是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髡贼,这次又拿出了各种体积价值高的好东西来勾引人。要是大伙按照今天预估的货单来进货的话,那么等到船队返航那一天,将会有三分之一的船只空船而归

    没办法,奴隶硝石皮革稻米的总价值远远比不过煤油灯生丝瓷器的总价,但是前者的体积却庞大得多。

    于是,原本以为这次能省下点贵金属,只靠着货物就能平衡贸易的荷兰人,只能再次掏出船舱里的压箱底银币来购买大员的工业品了。

    俗话说:老天爷关了门,就会在其他地方开一扇窗。

    上帝也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

    于是,就在荷兰人已经习惯性地决定掏银子出来当凯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先是三艘漂亮的纵帆船齐装满员,杀气腾腾地从台江杀了出去这一幕被日常遛弯的荷兰人看在了眼中。

    没过两天,当三艘纵帆船回到台江后,很快,普特曼斯同志便受到了蔡飞明紧急召见。

    双方见面后,蔡飞明的第一句话就是:“接活不?”

    “嗯?”

    “有个需要出动船队当打手的活接不接?待遇高。”

    “哦打谁?”

    “打海盗。”

    “是一官吗?”

    “一官昨天已经死了”

    “”。

    7

    /br

    /br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