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珠海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空气中没有冬日里的倒抽凉,也没有夏日里的劲爆燥。延绵0公里情侣路开满杜鹃花、三角梅、格桑花、木棉花。从山顶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弯弯曲曲、色彩斑斓的丝绸带。站在窗边的二娘回想起十四年前第一次到珠海的情景,那时她三十岁不到,刚刚单身的她背着行囊来到这个贴满“浪漫、幸福”标签的城市感觉自己和这城市的结合是一种讽刺。傍晚坐在海边,任凭海水拍打的岩石撞击出如何美妙的声音,任凭海风肆虐长发和外衣撕扯出如何袒露的肌肤,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忘记他,一切从头开始。
二娘那时候还不叫二娘,她叫:是芷兰。因为她的姓很少,也不方便直接称呼,所以大多数人就叫她芷兰。她对自己的姓也查阅了资料,是姓来源,据《江苏是氏宗谱》记载,其远祖即为三国时是仪。至唐代大历年间有是仪裔孙是光,官秘书监少监,常州是姓奉是光为第一世。所以出生在常州的芷兰自然就是是光的后代。虽然没有很多人了解她祖上是光何许人也,但是芷兰骨子里的高清逸态还是让很多人一接触她就觉得她是江南女子中的大家闺秀。
芷兰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父亲是教历史的,母亲是教语文的。从芷兰就对诗词歌赋非常着迷。9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并出版,11岁就在春笋报当了记者,常常有文章发表。她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是邻居长辈口中的天才,也是同学门口中的神童。要知道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还没几年,很多成年人对于时代产物和思想还没完全的改变和替换。
九十年代初期的常州虽然也是长三角地区,可是比起南京、苏州、无锡在经济发展上还是有些差异,城市的经济支柱产业不明显。常州人也有着东吴后人很多特点,才学和精明共存,广结和善变同体,通俗点说就是人不咋实在。市区有一座天宁寺,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开山祖师是法融禅师,乾隆曾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并为寺题“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这里终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芷兰家就在天宁寺的东侧红梅公园旁边的区,红梅公园是芷兰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寺庙在她的记忆里则是个庄严神圣的地方,轻易她不敢进去玩耍,因为芷兰的外婆是佛教信徒,从没少在她耳边说些诸法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的佛法。
芷兰赶上国家计划生育第一批,身为人名教师的父母自然不会冒着丢工作的风险为她再生个妹妹或弟弟,她自然也就享受着全家人对她的呵护和宠爱。94年顺利的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常州高新区管委会做招商工作,高新区是9年国家第一批5家国家级新区之一,她能顺利进入招商办自然也是得益于她在市委办公室任秘书的舅舅。虽然当时她对这一切一无所知,还以为完全是凭自己的优异成绩和出色的面试表现才接到的如此结实的橄榄枝。
直到芷兰准备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她才觉得有万般的不舍,熟悉的街道和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