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79章 农业变革

第479章 农业变革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六月初一,朱慈烺在杭州阅兵较射,检阅驻扎在浙江的五万靖武军。

    靖武军由黄得功掌管的天武军和部分湖广的屯田兵组成,还有少部分是从被杀的刘良佐军中选拔出的精锐。

    靖武军半数以上人马上过战场,在陕西与李自成干过几仗,战斗力仅次于天武军,火器配备率高达七成,未来三年可以完成全员配备火器。

    看着一列列雄赳赳、气昂昂的靖武军走过阅兵台,朱慈烺对身边的黄得功道:“老黄,这兵练的不错啊,我还以为要被你练废了呢!”

    黄得功粗犷一笑道:“末将坚决贯彻殿下的治军理念,不敢有丝毫懈怠!”

    朱慈烺点点头,道:“你在浙江干的不错,给本宫赚了不少银子,本宫也不亏待你,说到做到,已经上书父皇,加封你为靖南伯了!”

    黄得功立即喜笑颜开,随后认真行了个军礼道:“臣,谢殿下恩典!”

    六月中旬,朱慈烺抵达浙江绍兴,率领浙江文武官员祭拜大禹陵,亲制祭文书名,行九叩礼,并执笔提下“地平天成”四个大字。

    两日后,南巡大队到了余姚,朱慈烺第一时间拜见了致仕回乡的礼部尚书姜逢元。

    姜逢元是朱慈烺在东宫的老师,以往在朝堂之上多次支持朱慈烺,他课讲的不咋地,却写了一手好字,让朱慈烺受益良多。

    听说皇太子南巡路过余姚,要住在姜家,姜逢元近日来高兴的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在姜家的书房中,朱慈烺正在挥笔写字,姜逢元拄着拐杖站在一旁等候观看,仿佛回到了数年前在文华殿教导太子时的场景。

    姜逢元心中感叹:“太子真正长大了,如今管着半个大明的事情,此番南巡能住在姜家,这是天大的面子啊!”

    朱慈烺下榻姜家的这几日,时时处理朝政,还接连召见了十几名当地官员,姜逢元都看在眼里,心中自豪难掩。

    朱慈烺将写好的字拿起来轻吹了一下,看向姜逢元道:“老师,这是学生送你的,请您品鉴一下!”

    看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八个苍遒有力的大字,姜逢元眼中一热,颤颤巍巍的就要跪下谢恩,却被朱慈烺拦住了。

    姜逢元说道:“老臣谢过殿下的恩典,只怕臣这小门小户的,委屈了殿下。”

    (ex){}&/  陈子龙引经据典阐明农业为立国之本,提出富国必以本业,他还把中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所记载的111次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分析。

    陈子龙道:“臣对蝗虫的生活和活动范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发现蝗灾最盛于夏秋之间,是涸泽者蝗之原本也!”

    随后,陈子龙并提出了几种防治办法,朱慈烺听得连连称好。

    大明能人辈出,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都对农业发展提出了细致独特的见解,并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其中不乏有农业技术的革新,还有一系列农具的研究。

    以往朝廷重视度不高,两本书中介绍的农业推广也仅仅在小范围内施行,朱慈烺现在要做的就要是大力推广宣传,用技术发展农业。

    陈子龙道:“臣觉得发展农业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先进农具,以期富国利民!”

    “好!”

    朱慈烺抚掌道:“陈子龙,本宫升你为江南巡查御史,命你组建农业指导组,培养农业技术指导员,直接为农户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朱慈烺计划搞的农业技术指导员是田间的知识分子,需要长时间在野外工作,需要采集农业技术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处理,把农业技术教会农户。

    为了提高农业工作者的积极性,朱慈烺将这些指导员编入浙江巡抚衙门,按照官府人员进行发饷,每人每月三两银子,以作重视。

    待回到南京后,朱慈烺准备设立专门的农业大学,在全国推广农业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

    只有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小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商品交换社会。

    当社会对商品的需求量超过小商品经济无法买足时,必然要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大生产大机械的使用,这样才出现工业生产的出现,进行工业革命。

    哪怕是朱慈烺现在搞出了蒸汽机,只要农业发展不给力,哪怕一百年都无法进行工业革命,这是社会变革的规律,是个人无法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