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526章 太子放贷坑人了!

第526章 太子放贷坑人了!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太子明着要钱了,盐商们更不敢稍慢一步,以免惹得这位狠人不高兴,下了灭族令。

    但只给了不到两日时间的准备,这哪是催债,简直是催命啊!

    难怪那几个怕死的盐商早早的自杀了,现在想想,他们的眼光真是毒辣,知道太子不会善罢甘休,先死为敬,一了百了。

    盐商们回到各自府中,动用各种关系筹钱,形势之危机,吓得家人每日在府内嚎哭。

    得知此消息的扬州百姓,皆是拍手称快,这帮狗日的盐商垄断了盐业,造成盐价逆天,早就吃不起了。

    盐放在后世也就两块钱一袋,一袋盐够吃个把月的,家家都吃得起,去饭店吃饭说不定还会骂厨师把盐放多了,齁的嗓子疼。

    但是在大明朝,盐可是个稀罕玩意,普通百姓精盐就别想了,那种青盐和盐巴到时可以买到一些,只是这价格,有的地方比肉还贵。

    大明的官盐相对于私盐,不仅质量低劣,价格还更加昂贵,百姓们也不傻,只能从私盐贩子里买。

    在大明,走私盐属于重罪,俗话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但敢玩走私的,还长期赚钱的,除了亡命之徒,哪个没点背景?富商巨贾,名门世家甚至是军队、海盗,多的去了。

    官商勾结,使得盐引流失或者低价发售,这税收便上不来了。

    朱慈烺却不管这些,不管是按官盐还是私盐的身份去卖,反正每年从盐场出去的官盐高达六亿多斤,量是固定的,这盐税也要落实。

    纲盐法就是放权给盐商卖盐,你们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勾当,变着法子偷税漏税,朱慈烺不吃这一套,只认盐税,只认银子。

    负责两淮盐场销售的几个扬州总商,需要补缴五年的欠税,大概占了大明全国真实盐税的一大半,也就是五千多万两白银。

    平时百姓们对盐商们敢怒不敢言,此时见他们触了皇太子的霉头,均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坐等盐商们如何筹钱补税。

    扬州城繁华的东关老街内,山陕会馆、徽州会馆等各地盐商会馆都齐聚于此,在豪华的门楼内,往来的商人不绝,行色匆匆。

    (ex){}&/  虽然眼下缺钱,但作为富人一族,盐商的生活总还要维持着基本的排场,不然脸面何存?

    酒过三巡,程之英搓了搓手,笑道:“张兄,你我都是老乡,认识也有十多年了,我说话也就不绕弯子了,不知您能否在皇太子面前帮我们徽商美言几句?”

    张大彪随驾而来,一路上早已知道朱慈烺将对盐商动手,他也很无奈,自己的副业是盐商,也是中小盐商之一,来之前还刚补了税

    只是程兄弟这家大业大的,又是总商之一,所积欠的盐税实在太多了,张大彪也很无奈,他面露难色道:“程兄弟,不是我不想帮,而是太子殿下是铁了心的想要整治盐业,我也没办法啊。”

    “那张兄能否借我一百万银子急用?”

    虽然大清早借钱是大忌,此时的程之英也顾不上那么多,眼中带着期盼。

    张大彪早就知道他会借钱,二话不说,从袖中取出一沓子银票,道:“这是明商银行的银票,一共有五十万两,我张某能力有限,只能拿出这么多了。”

    明商银行是大明近几年刚出现的钱庄,在全国各地主要城池都有分号,可持银票随时兑换,信誉极佳,大明各地做大买卖的商人将近一半已经接受了明商银行,扬州的盐商自然不例外。

    程之英接过银票,依旧满脸的忧愁,这些年来程家虽有在盐业上发了大财,但赚的多了,平时的开销也非常大,虽有百万家资,奈何都是固定资产的多。

    皇太子要的是现银,就在近日下午送到知府衙门,现在满打满算还差一百万两银子,这可如何是好?

    张大彪见老乡愁眉苦脸的样子,提议道:“程兄弟,我有个路子,你让你半日便可凑齐银两。”

    “是何路子?”程之英大急,聪忙问道。

    张大彪指了指宽大的银票,笑呵呵道:“这明商银行便有放贷的生意,某听闻明商银行的东家吴掌柜就在扬州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