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的力气大,体格子又胖很快就挤开了人群,“娘,您来这边。”
竹兰挤到李氏身边,李氏的胳膊挡着,这回没人挤她了,还是李氏更靠谱啊,周书仁这个时候真不行。
周书仁黑着脸,又被人踩了一脚,身后还有人推着他,再看竹兰满意的看着李氏,心塞的不行。
周老大咳嗽一声,示意媳妇别得瑟了,没看到爹的脸色不好吗?
周老大的体格子也不小,很快挤开了人,“爹,您站在我前面。”
周书仁面无表情的嗯了一声站到了周老大的前面,老大虽然读书不行,习武也不行,但还是有些用处的。
竹兰他们站的位置是看不到皇帝的,这个位置只能看到进城的将领,皇上在前面等着的。
据说太子长的很好,不仅皇后嫡子,还深得皇上的信任,太子的地位稳。
皇后的地位也很稳呢,五个皇子亲生的两个,占了长子和幼子,长子不仅是嫡子还是太子,其他的几个皇子有心思都藏的紧呢。
竹兰站着一会功夫,周围都是讨论的人,都想面圣呢,只可惜皇帝在的位置戒严,不放人过去,竹兰也想看看本朝的皇帝呢!
等了一会,听到了马蹄声,街道两侧的交谈声都没了,也不会在互相推挤,都安静的等着,马蹄声音越来越近。
迎面而来的队伍每个人将领脸上并无多少喜悦,每个人都表情严肃,昂着头眼里有着哀伤。
竹兰心里沉痛,大战的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次大战死了许多将士,边疆的战场就是他们的埋骨之地。
竹兰震撼的同时也感染了情绪,尤其是见到铠甲上还未清洗干净的血迹,情绪更是达到了顶点。
京城持续许久的欢呼,今日没有任何的声响,对队伍行注目礼。
等到了押送的车辆过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杀了他,民愤激荡,一声声喊声让看护的将士警惕的看着周围,深怕有情绪激动的冲上来。
竹兰也在看送的将士中看到了郑宏和武春,还真是运气好,武春护送的一边正好是竹兰一家站的一侧。
李氏搂着婆婆的胳膊,“娘,武春,武春。”
武春目光本来警惕着周围,李氏的声音辨识度高,武春一眼就看到了李氏,武春顺着见到姑姑和姑父情绪有些激动。
(ex){}&/ 这还是李氏和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烟花。
周家院子里的灯笼也都点着了,李氏带着孩子们站在高处依稀能看到皇宫方向有光亮。
竹兰站在回廊下抬头看着天空,天空了飘了雪花,今年的第一场雪,雪花越下越大了,竹兰喊着李氏,“带孩子们都回屋子,别凉到了。”
李氏是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去的,玩的正高兴呢,“娘,我们一会就进屋子。”
竹兰轻笑一声,她都有些羡慕李氏了,从不会多想,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一样,真是幸福啊!
竹兰和周书仁回了屋子,屋子里点了好些蜡烛,蜡烛多了,屋子里亮堂了许多,竹兰和周书仁都没有休息的意思,周书仁看着书,竹兰则是摆弄枫叶。
她制作的标本失败了,捡回来的树叶流逝水分大部分都碎了,只有几片竹兰涂抹过蜡的保存下来。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外面没有孩子的笑声了,李氏带着孩子们回去了,竹兰收起仅剩的枫树叶,动了动脖子,时辰不早了,“该休息了。”
周书仁放下书,“好。”
随后的两天,武春并没有找来,竹兰和周书仁倒是不急,李氏和周老大急得很,两个人深怕武春没听清楚酒楼名字,周老大甚至亲自去街上转了几圈。
又过了三日,马二月终于在酒楼等到人了,杨武春独自来的,并未骑马身上的铠甲也换成了武将长袍。
马二月殷勤的道:“前面就到了。”
马二月真没想到啊,老爷的外甥竟然是武将,听大太太说西北没打仗的时候就是八品,这次跟着回京一定升官了,就是不知道升了几品了。
杨武春其实在酒楼外转了好几天了,他受封赏第二天就有时间了,只是不敢见姑姑,看着前面的大门,袖子里的手窝成了拳头,做了几次深呼吸才迈着步子跟上。
马二月敲了大门,立春开的门,马二月道:“您里面请。”
杨武春恩了一声,迈着步子往里走,只是每走一步都格外的沉重。
竹兰听到立春报信,竹兰和周书仁对视一眼,两人站起身到了门口,杨武春已经到了后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