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永恒云耀 > 第一章 丞相印

第一章 丞相印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考古学者荆云最近成功主持了几个考古项目,很成功,被授予了很多奖项,在考古界小有名气。

    这日,荆云兴致勃勃的来到燕都博物馆,几十件在他主持下出土的珍贵文物就收藏在这里。作为它们的第一经手人,看看自己的成就,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为了防止被别人认出,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荆云特地乔装打扮了一下。没办法,最近出门总被粉丝拦住要签名或被人拉去做学术研究,荆云大小也是个名人,君不知燕都多少女子想荆云都得相思病了。

    荆云头戴鸭舌帽,一身小混混打扮,低着头,压低帽子,掩住自己的眼睛。若非安保人员见到他的证件,还以为他是小偷呢。

    燕都博物馆的收藏品,数不胜数,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展现了苍龙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深厚的底蕴。

    可惜,近代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多少瑰宝被抢走,毁坏。荆云想到这就一阵心痛,心里安慰自己,就当是环球展览了,让那些暴发户见识一下我天朝的辉煌吧!总有一天,该回来的总会回来,就像春秋时的晋文公假道灭虢,不过是放在你那保存一下。

    荆云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仔细欣赏每一件藏品,虽然其中有许多诸如字画是仿真的替代品,但还是由衷感叹先人的智慧和才能……

    荆云的目光逐渐从那些华外表丽的收藏品转移到一方印上。

    这方印比平常的官印要大一些,比皇印小一点,除此之外毫无特别之处,但是它的主人却不能使任何人轻视,它的主人——诸葛亮。

    作为一个苍龙人,不知道诸葛亮的人太少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实在是太广了,千百年了,诸葛亮作为智慧与忠义的化身,早已深入人心,渗透到国人的骨子里。

    受养母李澜和家族的影响,荆云从小就是一个坚定的蜀汉党。谁小时读到赵子龙单骑救主在曹军百万军中来去自如,没有把自己代入成赵云的那种幻想,谁不想那样热血一把。

    读到蜀汉军队连连获胜,那种欣喜感,就像是自己打赢了一般。读到关二爷兵败被俘,不降被杀,谁不流着泪骂东吴“墙头草”。孔明一死,蜀汉国力衰退的那种无力感,压抑感,让多少人难受郁闷。

    五丈原禳星失败,那秋风一别,感觉自己就在丞相身边,感受到那种绝望,不甘,悲凉的氛围渲染到了极点。对曹魏强大蜀汉弱小事实的无奈,司马懿奸诈的无解,复兴汉室的无望,对蜀汉命运的迷惘。

    心里很难过,很想对丞相说一句,“够了吧,不要在坚持了,兴汉已经注定是场梦了,您做的已经够多了。”但是,就这样放弃,还是丞相吗?丞相之所以是丞相,就是那份莫名的坚持。

    丞相从走出茅庐的那一刻注定了他的悲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太好了。努力的再多,也不过是上天摆弄的一颗棋子,无法摆脱被玩弄的命运,为何他们还要反抗,坚持呢?

    是人,就会反抗,这是人与人偶最大的区别。正因为他的悲剧,才让人们千百年来无法忘怀,青史留名。苍龙人崇尚悲剧英雄,人们不会忘记千年之前,一个注定是悲剧的人,带这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向着心中的梦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奋勇前行……

    荆家对诸葛亮大加推崇,祖堂内便供着诸葛亮的画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写在荆家的祖训里,用来教育后代以孔明为榜样坚定自己的理想,为国尽忠。

    历史上刘备诸葛亮的君臣之情,鱼水之盟是荆云一直向往的,抱着复原三国史实的目的,荆云特意带了十几个成员去了定军山一次。

    用了两天把定军山逛了一次,站在定军山上目视良久,山势异常险峻。有一处林地,林间雀鸟不鸣,相传便是老黄忠力斩夏侯渊之处,纵是千年已去,杀气不减,置于其中,荆云还能感觉到一股寒意。

    随后参观了诸葛亮墓,这个墓据说是诸葛亮的衣冠墓,至于他真正葬在哪,谁也不清楚。在以前的动乱中,定军山有关诸葛亮的资料大多都被毁坏了。

    在一处农家歇脚过夜时,荆云偶然注意到了这方大印,上书丞相之印四个篆体大字。经过仔细鉴定,这是距离现在约一千八百年前的文物,对着时间和地点,荆云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丞相印,也许是在动乱中带出来的吧。农户的妻子身染重病,荆云用了两百万买下了这方宝印。

    玉是古代的高贵之物,除了皇帝的印玺是用玉做的,还有皇后之玺和少数王有王玺是玉做的。

    官员的印主要是金银铜做的,诸葛亮位高权重,但也只是丞相。一个外臣不可能用玉来刻印,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假冒丞相的名义刻的。

    别有用心的家伙认为这是诸葛亮有野心的证据,私下铸造玉玺。

    荆云则持不同意见,在三国私造玉玺那绝对是死罪,普通人不敢做也没能力造。而且就算是要造,为何不造个皇帝的玉玺出来,仿什么丞相印。而且,这方玉玺经过鉴定明显有经常使用过的痕迹,这么频繁的使用,谁这么大胆子?总不能是印白纸玩吧。

    而且哪里不行非要葬在定军山武侯墓下,诸葛亮的粉丝吗?时间地点历史地位,诸葛亮都很符合。蜀汉只有一位丞相,也只有一方丞相印。以丞相在蜀汉的地位,托孤重臣,行国君之事,为了树立权威让人信服,未尝不能造一个丞相玉印。

    诸葛亮死后,刘禅将诸葛亮的印封在武侯墓中,自亮后,蜀汉再无丞相,这方仅有的相印也许就是这方玉印。

    至于为何引起这么大的争论,根本原因就是蜀汉史书的奇缺。我们对蜀汉的了解史料上大多从陈寿《三国志》得到,而陈寿作为亡国之臣,对蜀汉的那一部分注定不能大书特写的。

    蜀汉有无史官一直是历史学家争论的问题,但国不著史,是事实,陈寿撰写《三国志》就明确抱怨过。真是可笑,想了解蜀汉历史还要从魏国和吴国史书了解,敌国的史书真的会详细记载吗?这也是荆云致力复原三国史实的一大原因。

    这方疑似诸葛亮印的玉印放置在故宫博物馆,因为史学家大佬争论不休,暂时冠上了“无名氏之印”的名号。

    尽管荆云认定这就是诸葛亮的大印,但他人微力薄,又没有证据,想要证明真伪,还得挖开孔明墓。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论孔明真正埋身之地在哪,谁敢提,恐怕全国不少人能把他房子推了,提着斧子上门来跟他讲道理。

    荆云除了那方印再无所获,只得怏怏而归,今日目睹旧物,荆云感慨万分。只是今日,荆云感觉相印比之前明亮许多,刚拿在手里的时候,灰不溜丢,丢在石头中都发现不了,如今却是光彩照人,异常华美,就似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变化实在太大了。

    “这是怎么回事?是错觉,还是灯光太亮反衬的?这真的是原来的大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