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下午,万泉镇街上一辆载重独轮车滚动过来,前面拉绳子的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衣着破旧,蓬发赤足。后边推车的是个老汉,满脸皱纹,枯瘦的唇边缀着几根灰白胡须。史静仙、端白兰边走边望着他们。路人三三两两地走了过去。
一位中年女人在路边烧饼摊买好一个烧饼,过来递给小女孩。这时,突然窜过来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抢走了小女孩的烧饼,在烧饼上吐几口口水,边跑边啃着吃。小女哭了,中年女人追上去抓住小男孩,狠狠搧他个嘴巴子。小男孩哭着,含在嘴里的烧饼喷了出来,哭道:“我饿,我饿……”
史静仙看不过去了,走过去掏出两个铜板给那女人,说:“去给孩子再买个烧饼吧!”
妇人:“这怎好意思,我不要!”
史静仙把铜板给了小男孩,说:“去吧,以后别抢人家东西吃了,知道了吗!”
小男孩瞪大眼睛,点点头,撒丫子跑了。
就在她们不远处,有个老板模样的中年人早已专注地盯着端白兰和史静仙办完这件事,一直跟踪着她们。
端白兰忍不住问道:“静仙姐。”
史静仙:“你想说什么?”
端白兰:“你们革命党人反清抗掳,创建共和,真的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吗?”
史静仙:“没错!妹妹是端家的大小姐,尊贵的格格,足不出户,吃穿不愁。我呢,虽说家父是个小小的武官,却是平民出身,深知腐败王朝给天下百姓带来的灾难有多苦。哦,不管怎么说,端老爷和家父都是各为其主,英雄殉职。白兰,先辈们之间的事,难道我们晚辈之间还要重演吗?”
端白兰看着前方,摇了摇头,稍顿,问道:“姐,咱们初次偶遇在碑林岗,那时你干吗去了?”
史静仙:“噢,我去资州接家父的亡灵回家……”
端白兰:“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两个亡灵把我和姐拢到了一起。”
史静仙笑道:“快走吧,今天彩排很成功,大家都憋足了劲准备晚上的演出。哎,你在服装组干的称心不?”
端白兰:“嗯,我喜欢!”
她们进了戏园子,来在服装室,有两个人整理着服装。史静仙:“小刘,准备好了吗?”
小刘:“没问题,史团长。”
魏姐慌慌张张进来:“静仙,有情况!”
史静仙:“嗯?”
魏姐:“戏园子门口有许多宪兵和假洋鬼子,看样子不对劲,会不会是冲着白兰来的!”
史静仙略微沉思道:“不好,一定是走露了消息……”
端白兰:“我算是透了,这世道只有刀枪说了算……静仙姐,我不能连累你们,我去和他们拼了!”
史静仙:“站住!你即然是新剧社的人,我们不能不管,现在就要演出了,不能出乱子!魏姐,你马上带着白兰离开这里,转移到老乡家,多加小心。白兰,没有自已人联系你,不许出门!”
魏姐:“好!”魏姐说罢,到服装架上取一件蓝底白花褂子,一块方巾,给白兰穿戴好,拽上她就走。她们从戏园子后门出去,趁着月亮光,穿小街走胡同,约一小时便来到一个河畔人家,敲开门。
开门的是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说:“魏姐!”
魏姐:“林嫂,找你帮帮忙。”
林嫂:“进来说吧!”
屋内。亮着煤油灯,有个四岁左右的女孩在床上玩。林嫂:“啥事?”
魏姐:“林嫂,她是我们剧社的人,叫端白兰,得罪了日本人,在你这儿躲几天就走。”
林嫂:“噢,没事,住吧。”
魏姐:“林哥有消息了吗?”
林嫂:“捎信人说他在广东参加了孙中山的粤军。你们吃饭了没?”
魏姐:“吃了。白兰,林嫂不是外人,你放心住下,等外头消停了再回去。马上要开演了,我得赶紧回去。”
端白兰:“你慢走,魏姐。”
接下来说,袁怀捉拿端白兰一个多月过去了,仍然是两手空空,他被龟田叫到办公室,骂个狗血喷头。
龟田:“袁少爷,袁队长,我请你来稽查队,不是让你来看景、吃干饭的。再抓不到端白兰,趁早把稽查队牌子给我摘下来,还去倒卖你的奇珍异宝去!”
袁怀:“是是,不不不,鄙职一定尽力去办,抓到她,抠出金项圈孝敬太君!”
龟田:“饭桶,我不想听你不着调的话了!”
袁怀:“鄙职已撒下大网,命令手下到郊县去搜查了,一定能给太君个满意的交待!”
龟田:“滚!”
袁怀夹着尾巴回到稽查队,无精打彩地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一只耳伺候在旁边,想说什么,没敢说。
独眼在门外喊:“报告!”
袁怀:“进来!”
独眼进来:“队长,古老板求见!”
袁怀:“不见!”
独眼退下了。
袁怀自语地说:“奶奶的,她究竟钻哪个耗子洞了……莫不是离开上海逃回北平去了……”
一只耳:“队长,换位思考,如果你来上海的目的没有达到,你会轻易离开吗?”
袁怀眨巴着眼睛思索着……
独眼又进来说:“队长,古老板说他见到你要找的人了。”
“哦。”袁怀坐直身子说:“叫他进来!”
“是!”独眼到门口朝外喊道:“进来吧古老板!”
古老板进来,双手抱拳道:“袁掌柜,啊不不,袁队长,久仰久仰!”
袁怀:“有屁快放,没功夫闲扯蛋!”
古老板:“我见到少奶奶了。”
“在哪?”袁怀来了精神。
古老板:“我去万泉镇谈生意,你说巧不巧,在街上还真看见少奶奶和那个戏子在一块,我跟踪她们到了戏园子,就回来了。”
袁怀:“哪个戏子?”
古老板:“就是新剧社的史静仙,谁不认识她,脸熟啊。”
袁怀聚紧眉头,暗道:“不会吧,她俩怎么会尿到一个壶里去了?”接着问道:“你看准了是少奶奶吗?”
古老板:“我在队长你的招待会上见过少奶奶多次了,如不是她,我敢拿头担保!事情是这样的……”他接着述说了在万泉镇街上发现史静仙和端白兰给小女孩买烧饼的经过。
袁怀听得心花怒放,站起来说:“好,等我办完事,少不了你一壶好酒!”
古老板:“嘿嘿,我那小杂货铺子有袁队长罩着,生意顺当多啦!”
袁怀转动几下眼珠子,说:“你别高兴的太早,你动身去万泉镇买他们二十张,不三十张戏票,我要带着兄弟们去看戏!”
“啊!”古老板一楞,问道:“什么意思啊袁队长?”
袁怀:“叫你去你就去,现在就去!”
古老板:“好吧,我去办就是了。”
古老板走后,别提袁怀有多兴奋了,原以为对他恨之入骨的端白兰真会消声匿迹,却不想还是没有逃出他手心,成为他夺取金项圈的尤物。第二天下午,他带领三十几号人,坐上汽车赶赴到万泉镇。
新剧社经过紧张筹备排练,购制戏服,道具,张贴海报,大力宣传等等工作,他们自编自演的舞台剧《点亮那盏灯》上演两天了,场场爆满。该剧说得的是:北平某学堂师生们反对袁世凯改民国当皇帝,纷纷组织社团,游行示威。有个叫翠莲的女学生是官宦之女,她不顾家人强烈阻扰,决然加入游行队伍,为了唤醒民众,她引火的故事。
这天下午,万泉镇戏园子还没到进场时间,门外聚集了许多人,有没事看热闹的,有等着退票的,有卖小吃的,路边两位小贩闲聊着。
甲老汉:“唉——本有宣统帝,何必弄出个大总统,有了大总统又倒过来非要当皇帝,变来变去,还不和我这卖冰糖芦的哄小孩一样!呵呵呵……”
青年乙:“听说有人抢了个美人叫什么,叫什么翠莲,那叫一个漂亮,献给了老袁,没成想,过不几天,老袁差点死在翠莲的剪子下,嘿嘿……”
这时可以进场了,袁怀、独眼、胖子、宪兵等十几个人经过这里,混杂在看戏的人中进了戏园子。其实,袁怀又派一只耳去了一次万泉镇,摸清楚了新剧社的驻地位置,为了防备端白兰再次逃遁,他分成两队人马,双管齐下,同时行动,命令一只耳、古老板去剧社驻地搜查端白兰。
戏开场了,灯光明亮,坐无虚席。随着一曲激昂、铿锵的乐曲声,大幕徐徐拉开,但见天幕背景是大好河山,长城蜿蜒。幕后高唱中华民国国歌,曲调昂扬,流畅,通俗凝炼,易懂。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注: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临时在金陵成立,颁布此国歌。沈恩孕词,沈彭年曲。)
此时,戏台上,扮相标致的翠莲(史静仙)似水上浮萍漂上台来,一个圆场,亮相,舞起双剑……几个凶神恶煞的兵丁挥刀追上台来,相互开打,刀光剑影,你来我往,杀气腾腾,好不热闹。
台下,观众不时鼓掌叫好。坐前排的袁怀、独眼、胖子和几个宪兵更是笑得合不上嘴,大声叫好鼓掌。
戏台上,翠莲左冲右杀,很快结果了一兵丁的性命,但是,她双手难敌群狼,渐渐败阵……
戏园子外,冷冷清清,小商贩们闲聊,等散戏后的生意。一只狗蹓跶着觅食。
戏台上,夜幕凄凄下的一条街道,追兵们撑着火把,到处追寻。只见有人跑来:“报,老爷,翠莲小姐她,她藏到胡同里去了!”
“搜!”老爷是个官商模样的人。
兵丁们把枪栓拉得哗啦啦响,黑幕。
幕启。天幕上一条窄窄的,长长的胡同,尽头是一道墙,翠莲和两名同学(都拿着游行小旗)逃上台来。翠莲起舞,舞蹈告?同学:你们快点跃墙逃走,她来断后。两名同学不同意,但翠莲讲明情况后,两名同学依依不舍,含泪相继跃墙而去。
追兵们在老爷催促下上台来,翠莲见追兵逼近,心一横,拿出一瓶煤油,浇在自已身上……而后拿出洋火,划燃,却被风吹灭了……
“不要!”老爷大叫:“不要啊闺女!”
台下,观众们看呆了,袁怀同样被这惊人的戏份,看的瞪目结舌。
台上,翠莲又划燃了火柴,点着了自已……黑幕,继而亮出一束光柱,罩住了翠莲,但见烈焰舔食着她……
台下观众惊叫着……落幕,戏演完了,幕启,众演员上台谢幕。
“啪!”袁怀朝房顶开了一枪,命令手下人:“上!”
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