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八九章 勿噪

第一八九章 勿噪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杨振部署完成,众人分头行动。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以后,张臣和李禄两人领着麾下,带足了火药、枪弹和飞将军,过桥会合了胡大宝的人马,沿着驿道快速往南去了。

    张臣等人走了以后,约莫又过了一刻钟的光阴,吕品奇所部人马终于收拾妥当,整装待发了。

    袁进也安排好了撤退和留守的事务,留下了觉华岛船队一半的船工桨手,总计一百二十人,交给了一个姓苗的营中都司领着,统归杨振节制指挥。

    袁进本人领着船队的大船和其他船工桨手们,载着前番斩获的首级和战利品先行撤往河口海面去了。

    过了辰时以后,河口退潮加速,响水河里的水位也会下降得厉害,再过上半个时辰,一旦到了巳时前后,他们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正是因为熊岳城里的鞑子守将,知道响水河上这个潮汐涨落的情况,所以他们才没有派驻重兵,比如说派城里满鞑子的驻防牛录出来驻守石桥子,而是放心地将石桥子交给了响水河南的二鞑子天助兵负责巡防。

    当然了,世间事总是如此,有因必有果,一环套一环。

    张臣、李禄、胡大宝先行出发南下,寻找伏击地点去了,随后袁进也先行率领大船离开了。

    此时的熊岳城南门外二里地的石桥子码头处,只剩下了吕品奇及其麾下整装待发的一百名骑兵,还有袁进营中都司苗乃成及其带上岸的一百二十个精选的船工桨手。

    当然了,码头上还有杨振本人,以及杨振麾下直属的亲随队伍——邓恩、麻克清以及邓恩麾下的小炮队。

    这一回,杨振留到了最后,他要带着从松山带来的战马以及早上从战场缴获的战马,与吕品奇的骑兵队伍一同行动。

    原本他想留守此地,但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伏击许官堡来援的二鞑子,比防备城中鞑子再次出击更为重要。

    而且袁进留下的营中都司苗乃成四十多岁老成持重,也让杨振看着比较放心,当下就决定自己跟着吕品奇行动,然后把率众留守石桥子的重任交给苗乃成和邓恩。

    且说杨振见吕品奇所部已经全员上马、整装待发了,当即让人叫来了邓恩和苗乃成,对二人说道:

    “我跟吕参将走后,石桥子就交给你们二人留守了!邓恩所部,以虎蹲炮五门、佛郎机五门把守石桥!苗乃成所部一百二十人,皆以飞将军守卫道路两侧堑壕!

    “城中鞑子不出城则已,一旦他们遣人出城夺桥,务必守住石桥!若是万不得已,记住了,桥南端两个孔洞之中已经安放万人敌,到时候可以将人马撤到桥南,点火炸了石桥!

    (ex){}&/  他相信,张臣会在做出目前情况下最正确的决定。

    不过,让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张臣选择的伏击地点,根本不在对己方来说伏击条件最优越的石棚山,或者伏击条件仅次于石棚山一带的青石岭,而是选在了伏击条件最不好的九垄地。

    九垄地,距离熊岳城并不远,就在响水河南岸一片浅山环抱的原野上,距离石桥子,也就是四五里地的路程。

    杨振与吕品奇领着麾下骑兵过河南下,一路急行,刚出了石桥子地界没有多久,就听见前方不远处的一道山坡外面砰砰砰砰地传来了一阵火枪鸟铳的声响。

    就在杨振、吕品奇一行人惊疑不定的时候,山坡外面又传来了一阵轰隆隆、轰隆隆的爆炸声。

    听见了这一阵惊雷一般的轰隆声,杨振的心里瞬间明了,这是掷弹兵队的万人敌爆炸的声音——张臣、李禄他们已经与来源的天助兵交上火了!

    杨振本就一马当先,听见前方的枪声、爆炸声,更是立刻加速前冲,很快就像一阵风似地,冲上了前方的山坡。

    这道山坡不高,但是勒马驻足其上的杨振,却将山坡下的平原旷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杨振先是打眼一看,前方一里多地以外的荒野之上,一队由南向北而来的马队,约莫四五百人,形成了一条长龙,似乎正沿着驿道朝着自己的这个方向冲击而来。

    杨很勒马细看,那条马队沿着驿道逶迤而来的长龙,此时不仅失去了速度,而且已经被分割成了数段。

    驿道之上仍然不住地发生剧烈的爆炸,炸得土石飞溅、烟雾弥漫,就像驿道上开出了一朵接着一朵的巨大花朵。

    与此同时,驿道两侧的灌木丛里,有人不住地往驿道上的马队之中投掷手榴弹,有的手榴弹落地炸开,有的则当空炸开,“嘭”“嘭”“嘭”“嘭”地响成了一片。

    整个战场狭而长,像一个冲着来敌张着大口刻意拉长了左右两撇的大八字,又像是冲着来人张开了要拥抱对方的双臂。

    杨振一看便知,正面拦路硬顶的是张臣、张国淦率领的火枪队,而处在两翼充当臂膀的则是李禄、潘喜率领的掷弹兵队和胡大宝的兔儿岛海盗队伍。

    杨振勒马驻足坡上,看清了下面的形势,见双方打得正烈,取了腰间的手铳在手,拉开龙头,就要策马冲将下去。

    就在这时,杨振听见吕品奇的喊声在自己的侧后方响起:“总兵大人!请稍安勿躁!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