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已经有34年,从七万多英镑的资产开始起步,如今资产和船只数量已经增加数倍。
为了更好的拍卖专利,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船运网络,在英国做了广泛的宣传。直到6月15日,专利权拍卖才在英国伦敦举行。
略显神秘的大明帝国(许多人的认识仍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由于英国和罗马教会的关系不好,对大明的了解远远少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而这些更加神秘的专利权(随行有数名大明皇家研究院的工匠),一下子吸引了很多英国人参与专利权拍卖。
专利拍卖首先从圆锯开始。在现场展示下,原木很快就可以制成木板,比传统的手工锯木材的效率要提高二十倍左右。虽然圆锯要配备蒸汽轮机,但也可以采用水力或风力。所以圆锯的专利价格,最终达到第一年四万英镑。约白银两万左右。而以后每年价格递增百分之十五,直到第三十年后不再上涨。
此后卷扬机,抽水机,钢丝绳等的专利价格在六万到九万英镑之间。
这一系列专利的核心,就是蒸汽轮机和炼钢炉。蒸汽轮机的起始专利价格达到16万英镑,炼钢炉的专利价格达到二十三万英镑。
专利价值最高的,就是蒸汽机车和船用蒸汽轮机,分别达到五十二万和四十九万。
英国的资产阶级,在一系列专利面前,看到了超越西班牙人的希望。所以对于专利价格一步步推高。最终总的专利起始价格和崇祯的预期值很接近,但每年的提高幅度低于崇祯预期。由于此次专利权人是大明户部,所以英国的资产阶级很难赖账。英国人知道料罗湾海战荷兰船只损失惨重。
水泥的专利权价格也卖出十一万英镑。一系列专利权的总起始价格达到190万英镑左右。(数年后海上君王号的船只造价约4万英镑),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大的款项,依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输能力,很难将这些英镑完全变成实物运到大明海域。
6月17日,收到大笔资金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实情告诉了孙元化等人。孙元化最终决定,委托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每年七成资金购买成英国主流商船(排水量约八百吨到一千吨),而这样的商船在二万英镑左右。这样第一年大明帝国会采购70艘英国商船。
此时千吨排水量的商船,建造速度大约是是十个月的时间(远高于战船建造速度)。而荷兰人建造船只的速度和成本远低于英国人(这是荷兰独立之后称霸海洋最重要的因素)。
大明为了以实物支付的方式将财富转移回大明,只能尽量提高在英国的船只购买规模。好在大明此时急需船只。在船只交付地点上,英国东印度公司坚持在伦敦交付。因为此时欧洲单程到印度和大明,可以交易的物资很少。
英国此时的船只建造能力,远低于荷兰。但七十艘商船分散在各个船厂,对英国人没有太多的困难。由于交付地点的变更,孙元化要求较少专利代理费用,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同意,将采购船只部分的专利代理费用降到百分之三。
有部分专利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孙元化决定在伦敦设立英国办事处,留下数名官员和工匠,处理专利权拍卖之后的后续工作。
此次专利权的拍卖成功,意味着以后每年,大明的船只订单会越来越多。而此时英国千吨船只的建造量每年约为三百艘左右。
6月23日,孙元化等人离开伦敦,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此时和荷兰在战争中是同盟关系。
由于此次专利权是按照年度买断,因此生产量越多,分摊的专利费用越低。因此英国的资本家都大量增加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如四十九万英镑的船用蒸汽轮机专利,如果每年生产量达到五百台以上,单台的专利费用仅一千英镑不到。事实上英国目前的商船数量是三千艘左右(大小船只总和),而大船需要配置四台船用蒸汽轮机。
查理一世不仅错过了专利权,同时错过了专利权代理。而此次购买到专利权的数个资本家,更是想尽一切办法扩大生产能力。
好在和孙元化的多次交谈中,查理一世知道在崇祯售卖皇庄的事情,查理一世也加快了领地出售。查理一世的领地,目前价值约在三百万英镑以上。(和崇祯的皇庄已经没有可比性)
炼钢炉的专利,和蒸汽机车的专利,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买走。这两项专利合计费用是七十五万英镑。这已经超过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流动资金。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其他渠道筹集了部分资金。而船用蒸汽轮机的专利,被一家犹太人的银行买走。很多买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些专利很难被仿制。
来到阿姆斯特丹的孙元化等人,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港口的繁华。此时的港口,可以同时停靠500艘左右的船只。而整个荷兰商船数量肯定更多。
下船之后,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阿姆斯特丹的资本家更加活跃。此时郁金香的炒作已经到达,但最后的疯狂即将开始。
多年的荷兰独立战争,使人们的心情很压抑。直到此时,这场战争仍然看不到终点。但为了避免西班牙皇室的重税,人们别无选择。
随着在欧洲游历的时间加长,孙元化等人对欧洲战争更加看不懂了。错综复杂的皇室亲戚关系,反而使更多的国家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动,先后加入了不同的战争范围。
孙元化加入了中国耶稣会,因此在感情上更倾向于罗马教会。而罗马教会和神圣东罗马帝国并不是同样的立场。
荷兰独立战争,对阿姆斯特丹的航运影响并不大,从这里可以方便到达很多国家,如丹麦,瑞典,法国,罗马教会所在的梵蒂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