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勿忘江湖之少年游 > 章004 陆家郎学文习武 萧同知呈报扶摇

章004 陆家郎学文习武 萧同知呈报扶摇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章004 陆家郎学文习武 萧同知呈报扶摇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亲人的逝去,无法挽回,但是生活,仍在继续。老曲现在的生活很是热闹,每天早上把思雨送去周家,回来赶紧做早饭,或是在路边上买些早点带回家,然后打发陆然去白石村的“知坚”学堂,然后自己再到锦衣卫公衙去点卯执勤。闲的时候中午就回家给陆然做饭,要是忙了,中午就不回去了,反正陆然也能自己做些简单的吃食。陆然每天只去学堂一上午,中午回家吃午饭,下午去自己原来的家习武,那里现在叫“小武场”,简单而直接的名字,浅显易懂。虽然陆然每天只去半天学堂,但是他的功课却并没有落下,反而比一般的学生要好一些,其实那个年纪的孩子都是调皮贪玩的,但是陆然比较懂事,不贪玩,所以稍微努力一点就比一般的孩子学得好。习武方面,老曲并没有教给陆然什么高深功法,只是挑了一套江湖上流传得比较广的基础功法《锻体术》,《锻体术》多是一些拉伸筋骨,提升平衡力、柔韧性、力量、爆发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老曲给陆然加了一项训练就是手眼,没有什么正式的名字,陆然就自嘲似的去了个非常气派的名字“手眼通天”!主要是练习手指的灵活度、力道和眼睛的精准,许多练武的人,练各种招式,有拳有掌,但是很多都忽略了手指的灵活度,眼睛也一样,练眼睛必须在孩提时眼睛清明的时候开始练,等到了少年时,眼睛开始有了浊气,那时候练就已经晚了。练习手眼,最基本的就是,向天上扔一个小石子,落地前,捡起另一块小石子击中之前扔的那块。再比如,九十粒豆子,加上十粒花生,一共一百粒,装在盘子里,一块往上扔,得能在落地前把那十粒花生挑出来,老曲自己也做不到,但是他知道有人能做到。一开始老曲肯定不会对陆然有这么高的要求,习武也是和学文一样,都是讲求循序渐进的,但是老曲也没有刻意告诉陆然这个很难,因为有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告诉他一件事,让他知道目标,他就能发挥潜力去完成,但是当有别人告诉他这件事很难的时候,他很可能就开始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陆然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而且懂事、不贪玩,陆然下午在小武场的练习不需要老曲盯着,老曲只要教会他训练的方法,陆然自己就能练习。陆然不仅不会偷懒,而且非常勤奋,他心中一直是憋着一股劲的,他想给父亲陆平章报仇。陆然并不知道父亲陆平章是怎么死的,也不知道父亲是因为公务身死的,更不知道杀死他父亲的人早已死去。他只是知道父亲被人杀了,至于是谁杀的,怎么杀的,他不想问,也有点不敢问,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太小,一方面是自己年龄太小,一方面是自己的本领太小,所以曲爷爷没有将父亲身亡的事情的完全告诉自己,所以七岁的陆然不管是学文还是习武,都非常勤奋,勤奋得近乎残忍,他想变强大,越来越强,直到某一天,能够亲手为父报仇,他不仅要变得强大,还要快,因为父亲的仇人不会等他。陆然,一个七岁的孩子,无父无母,他已经知道了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努力,用最短的时间变强大。有的时候衙里没什么事,老曲下午偶尔会过来看陆然练功,陆然不仅会练习他传授的《锻体术》和手眼合一的小功法,陆然还经常抱着个大盆子练习闭气功,闭气功也是敛息功的一部分,老曲也没有干涉,因为他知道,那闭气功是陆平章教给陆然的,也许每当陆然练习闭气功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父亲。闭气功不是单纯把脸趴在水盆里憋着气就行的,而是配合着呼吸方法和运功方法,将自己的气息慢慢隐去,

    “吱~~~”在一间很普通的,有些昏暗的民房里,门开了一条缝隙,阳光透过门缝,温暖了飘浮在半空中的尘埃。“纪大人,萧同知求见。”门外有人轻声说道,声音不大却咬字清晰、温润清灵,却听不出来是男是女。“剑雄来了?赶紧进来吧,过来坐,剑雄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这次去岭南,带回了上好的毛峰茶啊,锦衣卫里的这些个俗人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勾心斗角的,也就你还算是个雅人,来尝尝这茶怎么样。你先喝着,一边喝一边听我说,这次我去岭南,时间有点久,所以也没有顾得上你,你那边扶摇怎么样了?到手了么?你做事素来是稳中求胜的,应该不会让我失望的。”说话的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纪小楼,他在屋中主位坐着,身量不高,偏瘦,面白短须,眼神浑浊,面带微笑,若是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秀才老爷呢。萧剑雄朝纪小楼微微一礼,就在纪小楼对面坐下了,没有说话,先品了一小口茶。“不愧是毛峰啊,银毫遍布全身,色泽黄绿隐翠,叶底嫩绿呈黄,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好茶。禀纪大人,此次行动,我们的人,死了九个,其中有一个是百户,主要原因是对目标人物申涛的武力值评估错误,此人对用药用毒天赋极高,暗器功夫更是炉火纯青,幸好儿郎们奋不顾身、齐心协力,无一人退缩,最终杀死了申涛,拿到了扶摇,请您过目。”边说着,萧剑雄边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了三本书,整齐地摆在桌子上,分别是《扶摇》、《暗器精要》、《药毒经》。“此次行动一共得到了这三本书,还有几枚尺寸偏大的暗器追魂钉,已经让我送到了器作司研究仿制,些许金银细软我分给了死去的几个人的家属。”关于追魂钉,萧剑雄故意说成“已经让我送到了器作司”,而不是说“我已经派人送到了器作司”,因为他知道纪小楼的脾气,纪老是很不喜欢那种颐指气使的人,所以萧剑雄平时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让自己表现得内敛一些,儒雅一些。“这三本书,你都看过了?”“属下不敢造次,事关重大,属下大略看了下《扶摇》,以辨别真伪,防止有诈,剩下两本书也只是简单翻看了一下,感觉《扶摇》应该是关于轻身的功法,另外两本书,属下建议印制几本,着衙内相关人员研习。”“来,喝茶,我来看看这《扶摇》到底是不是真那么神。”萧剑雄赶紧给纪老倒茶,又给自己倒了半杯,轻轻慢慢地品了一口,等着纪老“验货”。“呵呵,看来啊,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这《扶摇》确实是难得的轻身功法,但是却并非如张天师遗言的那般神奇,我最近不是去了一趟岭南么,其实也是拜张天师的遗言所赐啊,不知道是谁向官家(皇帝)讲了一段秘闻,说是张天师羽化之时留下了一句话:洗髓伐毛丹田砌,扶摇直上九万里,练成《洗髓经》和《扶摇》,羽化指日可待。据说是张天师说完这句话就羽化成仙了,哼,屁的羽化成仙,尸首肉身还是当年我师父给收拾处理的,那年我才九岁,躲在后面吃东西呢。不知道官家怎么就信了这话,让我去找《洗髓经》和《扶摇》,前期我让九司里的小探子查了两年多线索,最近我这把老骨头又跑了大半个岭南,哪里见过什么《洗髓经》,你这边还好,倒是真弄了个《扶摇》,可只是一部高明的轻功,哼,羽化成仙,张天师那么厉害就不用我师父给他收尸了!妈的,让我查出来是哪个孙子没事撑的乱说话,我把他撑死。”“纪老,慎言啊,恐隔墙有耳啊。”萧剑雄看纪小楼越说越过分,赶紧提醒他。“呵呵,没事,剑雄啊,我不是个嚣张的人,我也不喜欢嚣张跋扈的人,我这么些年一直是把你当子侄看待的,混到我这样了,只要是关乎宫里的事别乱说话,其他的,我还真用不着顾虑啥,你为人稳重,心思深沉,但并不奸诈,有些时候啊,太过于谨小慎微反而会适得其反,毕竟你是锦衣卫的同知呢。”“是,剑雄知道了。”“这三本书呢,《扶摇》,你找人抄写几份,放在咱们的册库(档案室)里,衙里头的人可以看,可以练,但是不能带出去,你抄完了以后,把原本的《扶摇》送我桌上,我得拿着去给官家复命,《暗器精要》和《药毒经》这两本书我刚看了,感觉对咱们锦衣卫很有用啊,抄录几份放册库里,百户以上的可以阅看修习,不可外传,这两本书的原本,你给九司吧,让那些老爷子解解闷吧,行了,就这样吧,你回去办事吧。等下走的时候去小青那拿点茶叶。”“属下还有一事禀报。此次行动我方牺牲的那个百户叫陆平章,英勇拼杀,悍不畏死,早年间曾救过我一命,如今他身死,死前向我托孤,其妻早丧,家中仅有一七岁小儿,我已安排人照顾,想要等那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安排到衙里或者是九司里谋个杂役的活儿干干,补贴家用,属下……”“这种事你自己看办就行,不就是安排个半大小子干杂役啥的,你就是安排个把人吃空饷都没事,行了,赶紧忙去吧,我这还有事。”“是,属下告退。”“这是纪老从岭南带回来的茶叶,这次从岭南回来啥都没带,就带了十斤毛峰茶,这一斤是给你的。”萧剑雄从小青手里接过茶叶,轻声道谢,就离开了。

    萧剑雄从纪小楼那里离开以后,就立马回到了公衙,安排人誊抄《扶摇》、《暗器精要》、《药毒经》,然后按照纪老的吩咐将这几本书归置好,他想了想,又将这三本书的抄录版自己留了一份。虽说他在哪里都能看,但是萧剑雄为人严谨无趣,什么爱好都没有,平日里除了在家就是在公衙里,要么就是公务外出。唯一算的上是他的一个爱好的就是藏书了,萧剑雄喜欢看书,更喜欢藏书,他家里的书房差不多和锦衣卫的册库一样大,找木匠装好了书架,上面全是书,而且种类驳杂,只要是书,他都喜欢收藏,武功秘籍也有,春宫图也有,江湖传闻也有,医学著作也有……虽然萧剑雄是个武者,但是他骨子里是觉得自己是个文人的,或者说他内心更倾向于文人,从他给儿子起名叫“萧文”就能看出来。萧剑雄躺在书房的躺椅上,看着书架上一排排满满当当的书,萧剑雄有一种莫名的愉悦感。

    萧剑雄随手翻开了放在手边还没来得及往书架上摆的《扶摇》,他尝试着按照《扶摇》里的招式练了一下,有些别扭,他初步感觉到这本秘籍是一本价值比较高的轻功功法,萧剑雄拿就着书来到了家里的演武场,按照《扶摇》的招式,慢慢地,一招一式地开始练,越练越感觉《扶摇》这个功法很奇怪,练习的时候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并且很不连贯,有种突兀的感觉,有些招式很厉害,有些招式又太过普通,虽然《扶摇》中有些让人惊艳的招式,但是这本功法总体来说并不适合系统地进行修习,更适合功法大成之人进行研究启发。萧剑雄哂然一笑,背着手,踱步回到书房,按照书籍类别,把《扶摇》摆放在书架上,归为轻功一类。

    萧剑雄看看天色,自己提着一壶茶,慢慢走到院子里的“大凉亭”坐在了石凳上,自酌自饮。当初他搬到这栋宅院的时候,觉得院子太大太空,就在院子里修了个演武场,院子还是太空,又修了一个凉亭,因为院子着实太大,萧剑雄让工匠们把亭子修大一些,结果亭子修得比一间屋子还大,萧剑雄觉得还挺大气,凉亭修好了,本想起个雅致的名字,比如静心亭、雅安亭之类的名字,然后找书法大家求一副字,拓制成匾额挂上,结果当时三岁半的萧文非得给这凉亭取名字,就叫“大凉亭”,谁也拗不过萧文,只好随着他叫,其实也是萧剑雄太过宠溺萧文,要不然家里建亭子这种事哪里轮得到小孩子说话,不过“大凉亭”叫来叫去,反而觉着听着还挺顺耳。也许是因为大凉亭的名字是萧文亲自给起的,从那以后,萧文就常常待在大凉亭周围玩耍,后来稍大了一些,去了学堂,每天也是在这大凉亭里背书、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