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杭城,城墙坚固高大,是整个南杭地区最大的城池,这里驻扎着十二万南杭军,还有朝廷许可给萧王的三万亲军,另外还有一万秦风禁卫军。南杭军是听从南杭将军府调遣,萧王亲军自不用说,至于这秦风禁卫军则完全归京都朝廷管辖,只接受朝廷指派统军之人和京都朝廷的调令,而且不止南杭城有,与南杭城一江之隔的四大城之一的秦宣城也同样设有一万秦风禁卫军。

    南杭城作为全国经济、文化、运输之中枢,海纳百川,繁华程度毫不逊色于京都城,为了保障其安全,不仅有皇上最信任的萧王镇守,更有朝廷指派的镇军大将军,家族有开国之功世代从军且在秦风帝国军中有第一人之称的呼延太和主掌南杭将军府,同时,秦风国内推行武举制度,科举殿试虽然是在京举办,这武举却一直是在南杭城进行,故此南杭城不仅有南方才子,更不乏北方汉子,各种江湖中人、走马刀客一点不比那贩夫走卒、富商巨贾来的少。

    南杭共有五府三百五十六个县,青灵县与南杭城一样同属于庆安府,而在南杭即整个秦风帝国最南端的是吉安府。吉安府的南边,一条巨大的山脉横亘在吉安府的边界上,这条山脉绵延不知多少万里,只知道就连火狮帝国的南边都被这条山脉所阻,秦风帝国将之称为秦岭山脉,秦岭山脉不止山高崎岖,朝向南面的一边更是一片冰天雪地,而山脉之外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蛮荒不毛之地,因此这秦岭山脉就成了一道自然天成的屏障。也正是因为有这道能保南方不被外敌侵扰的天险,秦风帝国才敢将整个南杭的军队化简,改为每县增设一千人的护城军,有些区域较小也会有七百或五百人,除了南杭城,五府府城也都实行这一制度。而实行护城军制度还有另一个原因,南杭地区地大物博,还有很多人迹罕至官府也管不到的地方,这就造成了盗匪丛生而难以清剿的问题,将原先的整编军队彻底打散分到各县成立护城军,然后由护城军对各县盗匪逐一剿灭,在效率上得到了大大提升,且护城军融入各县后,又可在闲时化军为民,即为地区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起了极大的助力,又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军费开支。当初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先皇的赞成,不过因为先皇遇刺也搁置下了,后来现任秦风皇继位,第一件政令便是实行这一提案,并派了呼延太和来南杭城组建南杭将军府。

    如今的南杭,在这样的规划下,南杭五府三百六十五县的护城军统领的述职都要在南杭城统一进行,即便是县令,除了各州府也要到南杭城向萧王殿下述职,这样的制度和朝廷亲自指派护城军统领的做法便使得权利中心的南杭城愈发突出,也是在明面上表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不仅极大程度地杜绝了州府地区某些人的不臣之心,也是皇上对萧王所表现出的信任。

    南杭四季分明,现在是四月初,南杭大部分地区已是绿意盎然,各条官道上行人车马络绎不绝,有离乡求学的书生,也有外出做生意的商人小贩,河道之中商船载着各种货物也是来来去去,这一切无不在彰显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活力。

    “述职完毕,王爷就得进京了,希望一切平安吧。”门外下起了细细的春雨,阵阵的微风吹入堂中,使得沉闷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陈天南的心情也轻松了一些。今日,陈天南三人骑着军马赶了一天的路,临近傍晚才到了南杭城外的驿馆,此刻三人在驿馆大堂吃饭,驿馆里和陈天南一样到南杭城述职的护城军统领也有不少,整个大堂熙熙攘攘,很多互相邻近或相识的统领在互相打着招呼,还有几个看着装似乎是外地军士的在一旁划拳喝酒,许是声音太大惹来一阵叫骂。

    没过一会,天色彻底暗了下来,不过外面的路上依然还有不少行人车马。此地是距离南杭城最近的一个驿馆,处在南杭城外城的官道边上,周边自然还有许多民居,同样也有许多客栈,南杭城每天来往人流巨大,这些客栈就是为了那些城门关闭之前未能进城的人准备的,毕竟南杭城每日闭城之后除了一些紧急军情和密令之类的,无人能进城。

    驿馆里,差役们进进出出,忙前忙后,有准备饭食的,有给马匹喂食草料的,还有替过路的信使更换马匹的,这两天护城军统领述职,他们要比平时更加忙碌。不多时,驿馆门外又传来了几声马嘶,管事的差役立马出门查看,还没到门口,就有几人已经快步走进大堂,为首的一个大汉,面如黑炭,抖了抖身上的铠甲,操着一口厚重的嗓音对身后一个拿着斗笠、身着劲装的男子抱怨到:“这鸟天气,说下就下,弄的老子浑身不舒服。”那男子看面相三十来岁,下颚一茬短髯,面容和善,听了那大汉的话笑道:“谁让你穿着铠甲赶路的,又不是今日就入府。”黑脸大汉见他取笑自己,也不恼,只是撇了撇嘴不说话。

    “几位军爷,本馆今天已经住满了,几位军爷还是到外间寻个客栈吧。”驿馆的差役一脸抱歉,给几人行了个礼。“我…”黑脸大汉正心里烦闷,听到这话刚要发作,却被那面容和善的男子扣住了肩膀,男子刚要开口说话,差役后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王兄,公孙兄,别来无恙啊!”黑脸大汉和短髯男子听闻此声,面露惊喜,越过差役向后一看,却是陈天南正面带微笑向几人走来,黑脸大汉哈哈一笑:“陈天南,来得挺早啊你!”短髯男子抱拳笑道:“陈兄。”继而又对那差役说道:“无妨,我们在这待一会就行了。”差役点头告退,两人跟着陈天南到桌旁坐下,又吩咐人多加了两副碗筷。三人落座后,短髯男子又转身给同行的几人交代了几句,让他们先行去找个客栈住下,待会再来找他二人。

    “王兄,平日里做事都是雷厉风行的,今日怎么落在我后面了?”安排好后陈天南对着那黑脸大汉询问到,那王姓大汉却是嘿嘿一笑,没有回答,倒是一旁的短髯男子说道:“他呀,昨日又不知在那里喝醉了酒,要不是我得路过他那,现在还不一定在哪呢!”黑脸大汉把眼睛一翻,看了短髯男子一眼,低声道:“你就不能给我留点面子。”陈天南与那被唤作公孙的短髯男子哈哈一笑,男子道:“哟,你王乾什么时候这么要面子了。”黑脸大汉眼一瞪,最终也没说什么只是抓起桌上的酒灌了一口,其余两人又是一阵轻笑。

    这黑脸汉子名叫王乾,是青灵县隔壁竹山县的护城军统领,此人是竹山县本地人氏,原本是一个孤儿,后来被原竹山县护城军老统领收入军营,因其力大如牛,为人又忠厚老实,老统领离任前向吉安府府衙和南杭将军府推荐接任其职,之后经过考核和老统领的从中斡旋就当上了竹山县的护城军统领,因为与青灵县相接壤,在职务方面和青灵县护城军也多有合作,一来二去的王乾和陈天南成了相交莫逆的好友。

    至于另一名公孙姓的男子,全名唤作公孙青,是津平县护城军统领,此人并非本地人氏,而是来自北地,虽然没有王乾身躯魁梧,却是武艺高强。公孙青多年前来到南杭城参加武举,夺得了当年的榜眼,本朝武举前三甲都会被收入京都城禁卫军,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考核后再派至各边关城池为从属校尉,若获战功,就能有机会晋升为正式的校尉甚至千总,日后平步青云、一飞冲天也未可知。而这公孙青也不知是得罪了哪位,直接被分到了津平县成了津平县护城军统领。虽说这护城军统领手下能直接统御几百上千人,但这独属南杭的护城军统领一职,仍然是等级最低层次的军官,且南杭一年的护城军考核能晋升的护城军统领最多不过三人,而整个南杭三百多个县,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就导致了很多护城军统领可能一生都没有变动。不过公孙青此人对此倒没有怨言,直接一人到津平县赴任,此人不仅武艺高强,性格也是非常温和,办事又沉稳,任职以来,津平县百姓安居乐业,护城军军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其稳定程度在整个吉安府都是数一数二的,历年来的多次考核都曾名列前茅,不过即便如此,公孙青仍然在津平县没有晋升。

    王乾对公孙青的遭遇就一直不忿,曾就此事还到南杭将军府找过宣威将军贺金石,不过人都没见到就被轰出来了。护城军统领的圈子里也一直有流传关于公孙青是得罪了朝廷某人才来南边的传言,一些人更是当众调侃过公孙青,说他武功再是如何不错,不会做人,这辈子也没有可以施展的机会,王乾不善言辞,虽然替公孙青不平,却也不知道怎么反驳,倒是陈天南站了出来,说了一番一县乃国之根本,一县不安国家何来稳定之言,这番话让公孙青起了相惜之情,津平县本来就与青灵县、竹山县相邻,至此之后,这三人便慢慢成了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