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诗会开始
“停!”柏青说道。“那么楚雄认为何为格物,何为致知?”
“格,来也。物、犹事也。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楚玉飞满脸得意的看着柏青,最近他和毛俊远一同探讨学问,对这些经义算是成竹在胸。
“非也,非也。”柏青悠悠答道。
江文饶有兴趣的看着柏青。他们已经走上了三楼,选了一个靠窗的桌子坐下。
楚玉飞愕然的看着他,随机涨红了脸。毛俊远听到柏青的话也诧异的看着他。这可是书上的原文啊。楚玉飞背的一点错误都没有,是一代大儒郑玄亲自做得注,柏青居然说错了?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柏青继续说道,“楚兄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江文惊异的看着他。这小子不得了啊!江文作为翰林院博士,他在经义研究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不像毛俊远和楚玉飞对前人的观点亦步亦趋,他自己在读这一句话时候总觉得这个解释多少有点牵强,但是左思右想也没有合理的解释,再加上思维惯式的信服,所以也没能理出个头绪。如今听到柏青的话,刹那间如醍醐灌顶,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派胡言!书上明明说的是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难道郑大儒错了不成?”楚玉飞一脸不屑的争辩道,他觉得柏青在强词夺理,更坚信自己的记忆不会出错。
“嗯?”毛俊远看着柏青没有说话,陷入了推敲。他受到江文的指点,在经学上的理解要更深一点,他觉得柏青说的话好像也有点道理。难道郑大儒真的错了吗?
“哼!无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未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柏青继续说道。
后世《王阳明全集》之类的盗版书满大街都是,而柏青交过一个文青女朋友,为了和姑娘有话聊还就专门买过一本《知行合一王阳明》,对格物致知这一段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不管楚玉飞说什么,他知道自己这一段砸下去,他非得蒙蔽不可。
朱子对于“格物致知”,将其解释为“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这几句话柏青要是放出去,估计能引发大地震了。他看着江文和毛俊远陷入沉思,楚玉飞更是愕然的看着他,心里一阵得意。
果然,打脸是最爽的事情。
“你说的这和经商有什么关系?强词夺理!”楚玉飞想反驳柏青的话但自己好像无从着手,但看到柏青脸上得意的神情,他不禁出口说道。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柏青淡淡说道。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知’云者,非若先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良知明觉者也。”
柏青放了大招!江文的眼神越来越亮,他紧紧看着柏青,似乎想要看清楚眼前这个少年的心底。
“这话是谁说的?”江文目光炯炯的看着柏青问道。
“阳明先生说的啊。”柏青毫不犹豫地答道。
“阳明先生?”江文一阵嘀咕,没听过这么个人啊。
楚玉飞又一次说道:“这和行商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格物致良知’,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也就是说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是儒家士子还是小农工商,心中都有良知,通过格物就可致良知。也是因此,阳明先生言‘满街都是圣人’,且还强调了商人亦可为圣为贤,其言‘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既然,士农工商皆可为圣,又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额。”楚玉飞哑口无言。
搬出阳明先生这座大山,足够碾压在场众人了。这种感觉真爽!这才像穿越者嘛,要是被土著欺负了,传到地球那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
“你口中的阳明先生在何处啊?”江文急切地问道。
“不知道啊,我没见过他。”
“你没见过?”
“真没见过。”柏青心里想,我和他之间差着五百多年呢,这个真的没见过。也不敢见啊。
“那你从哪学来的?”、
“书上啊,我上次回家路上遇到一个老人,他随身带着几本书。我就借过来看了一会儿,书上就这么说的啊。”
“哦? 书呢?”江文又问。
“下车就还给人家了。”柏青很随意的回答到。
“那人呢?”
“我怎么知道,走了呗。”
“你……”江文无语的看着柏青。这小子什么狗屎运,一定是遇见奇人了。这些人行踪不定,喜怒无常,可遇而不可求啊!“唉!”
毛俊远回过神来,一脸羡慕的看着柏青。他外出游历,四处访学就是想遇见这样的奇人异士,没想到柏青有此福缘,他只能羡慕啊。想来自己在外这么久,唯一的一次得到江文指点也是柏青让给自己的机会,顿时心里五味杂陈起来。
楚玉飞从江文的话里听出了一丝端倪,感情柏青的话得到了江文的认可!他惊讶的看着柏青,又看了看江文。心中对柏青的嫉恨又多了一分。
楚玉飞环顾四周,随后说道:“江大人,众士子都来的差不多了。我们的诗会可以开始了。”
江文点了点头。楚玉飞站起身来,对着远处几个锦衣打扮的士子点了下头,很快一阵琴音传来。一个华服青年站上舞台,高声说道:“各位兄台,小人文华诗社张志远,今日很荣幸邀请到翰林院江博士给我们做个见证,我们本次诗会由江大人主持,江大人现场出题。”
话音刚落,众人一阵窃窃私语。
“今天居然是江大人亲自主持诗会!”
“江大人坐镇,此次诗会定然非同小可啊!”
江文站到三楼楼梯栏杆旁,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他的身上。
“见过江大人!”众士子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不必多礼,今晚的诗会和原先的大同小异。无需紧张,此次第一老朽可以向朝廷推荐,收入翰林院学习。”
进入翰林院学习!
众士子难以置信的看着江文,这个机会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明白!那可是一条康庄大道啊!
众人呼吸急促起来,毛俊远和楚玉飞也紧张了起来。只有柏青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今晚诗会第一轮试题为江河湖海,择其一,诗词皆可。顺利通过者进入下一轮。”
众人开始冥思苦想,这个题目并不难,江河湖海,从古至今涌现无数吟诵的诗词,虽然出类拔萃者少,但借景抒情很是很简单的。要是连这第一轮都过不去,那可就丢人了。只是题目简单若众人都写得差不多,毫无新意应该很难入江大人法眼。
“香灭即止!”江文高喊一声,早有人把准备好的香点着插入香炉。
柏青百无聊赖,他不想参加这无聊的诗会,转眼看向窗外的风景。江文说完走到桌上坐下,看到毛俊远和楚玉飞已经走到准备好的笔墨处开始挥毫书写了,柏青却无所事事。想到之前柏青的话,他对柏青说道:“你怎么不作诗?”
“大人,这个题目我没有丝毫头绪。只能放弃了,实在是可惜啊!”柏青看到江文神色不愉,笑着说道。
江文饶有兴趣的对他说:“我记得我好像要写一首诗来着,怎么带的纸找不到了。老了真是记性不好,算了吧……”
“额!这……”柏青无语的看着江文,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大人这么一说,我突然有了灵感。刚才听青姑娘一曲《江河水》,感触颇深,人生在世亦如流水。”柏青慢慢说道。
“嗯!”江文微笑着看着他,一副吃定你了的样子。这时候,毛俊远已经写完了,旁边有人把他的诗拿过来给江文过目,柏青起身去写自己的诗句。
毛俊远没有离开写字的书桌,眼睛盯着江文。他看到江文读完他的诗后点了点头,心里一颗石头落了地。
“毛兄,写完了赶紧让座。我也写一首啊!”柏青说道。
“哦?哦!不好意思,一时走神了。柏兄请。”毛俊远赶紧起身。
柏青走到桌前,看着粗糙的黄纸,皱了下眉头。然后饱蘸墨汁,一挥而就。
人心若江河,昼夜无停流。
东流未到海,滔滔讵能休。
又如远游客,终年寄他州。
不知归其家,岁暮何所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