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芬家里兄弟姐妹多,因为住的远,都不太常来串门。这天多米放学后站在学校门口旁边的小树下等妈妈来接,这个位置是她和妈妈约定好的位置。不一会儿,妈妈骑着自行车来了,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多米不太认识。妈妈说:“多米,这是你舅舅家的孩子,是你的弟弟,你还记得吗?他叫王小和”,小男孩黑黑的,一看就是经常在外面晒太阳,他看了多米一眼,有点害羞,没说话。多米高兴的说“你好”。妈妈说自行车坐不了他们两个人了,于是把自行车锁在了学校不远的商店门口,带他们坐公交车回家。并且还在商店买了很多吃的。妈妈说表弟要在家里住一段时间,因为舅舅和舅妈都不在家,没有照看表弟。
小孩子的友谊总是很快就能建立起来的,两个孩子拘谨了没多久就熟了起来,多米做作业的时候,小河就在一边看画书,他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王秋芬把饭做好,两个孩子一起帮忙摆桌子,拿盘子,等张大壮下班回家一起吃饭。
张大壮下班一进门,看见多个小男孩,还没等问,王秋芬就笑着说:“小和,你姑夫回来了,快来让你姑夫看看。。。 ”,张大壮满脸疑惑的说“小和???啊!你弟弟建强家的?”王秋芬说:“对!就是,变化大吧,上次见着还是两岁的时候呢,现在长这么大了。”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大壮就问这孩子怎么住这儿了?王秋芬就一边吃一边解释说:“这不建强俩口子的工厂不景气,大半年没发工资了,俩口子说去南方看看”。张大壮说:“现在听说好多大集体的小工厂都发不出工资了,我们车间孙师傅的爱人就是,好在我们厂还能发出工资,但听说效益也是大不如前了”,张大壮往嘴里扒了一口饭说:“就说工厂的的仓库原来都是空空的,现在里面满满的都是积压的产品,我们现在上班就是聚在墙根打扑克”。小和和多米没理会大人的聊天内容,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
从第二天开始,张大壮负责送多米小学,王秋芬送小和去幼儿园,日子一转眼就过了一个月。两个孩子相处很好,一起写作业,一起玩儿。张大壮时常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玩儿,感慨着:“有两个孩子也挺好的,热闹~~~”,王秋芬便说:“两个?要是两个孩子,咱家哪能有现在的生活条件呀!别的不说,就说这房子,你们厂里多少人还住在那老宿舍区,那一下寸就跟住‘龙宫’里了似的!”张大壮也说“是呀,厂里这些年效益一年不如一年,没钱再改宿舍了,就连接我们车是主任都还是一家五六口人挤个一间半小房子里呢!我呀,挺知足!”
过了些日子,小河的爸妈从南方回了来,来接小和。王秋芬问他们:“去南方怎么样呀?”小和的爸爸说:“还没太摸着门路,跟别人打听了一些,我们带的钱也不多,就进了点内衣袜子什么的,钱全进了这些货,我们也不计划租摊位了,就在路边卖吧,工商撵我们就跑呗!”王秋芬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就说:“我和你姐夫这还有点钱,要不你们先拿去周转一下吧”,小河的妈妈笑着说:“姐,不用,用的时候我再找你~”小河一家回去去后,王秋芬想这么多年自己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安逸了,平平静静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