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周齐三人听过遗诏后,似乎都已有想法暗藏心中。而一旁,最为高兴的肯定是太子闫鸣。毕竟,身坐太子位多年,一直提心吊胆、左右提防,害怕储君之位被夺,而今夜,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当然,他肯定不能当着这么多人面表现出来,这会使他背上不孝骂名的。
“传我命令,明日一早将父皇升天的消息通告全城,皇宫各殿高挂白绫。对了,明日依旧全城戒严,京城四品及以上官员必须参加早朝!”
周齐三人互相看了看,心中对这位太子殿下的评价一下高了几分,但此地显然不能多待,忙齐叩首道:“臣等告辞!”
太子闫鸣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挥了挥手,向三人一笑:“三位大人,我就不送了,明天还要看三位大人的了。”
……
清晨,柔和的日光悄悄洒落在大地上,似乎给被黑夜笼罩的事物重新带来了生机。而此时,一场较量不过才刚刚开始。
“皇后娘娘,如今陛下仙去,请您节哀。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微臣觉得应该由广安王殿下继承正统。”朝堂上,一站在右首位身穿文臣朝服的人向坐在大殿之上的皇后说道。
听他一说,朝堂上有人点头认同,但也有人不干了。左丞相王難皱了皱眉,向着那人反驳道:“陛下临终前就已留下遗诏,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要让太子殿下继承大统,刘大人这话不妥吧!”
“先不说遗诏是否属实,就算陛下留有遗诏,那也是在仙去前未和他人商量决定的,谁知道陛下是否听信小人谗言呢?”这话针对意味就已经很明显了,以至于连王難这么冷静的人都气得有些头昏。
听得此话,朝中大臣们明显有了些议论纷纷的。突然,朝堂外传来一声大喝:“太子殿下在此,何人胆敢放肆!”话音未落,就有一群人踏进了朝堂,仔细一看,为首的正是元帅周翎,他身后则是一群身着黑色玄甲的士兵,而太子,就被他们护在中央。
群臣见此,也是有些被吓破了胆,那先前与左丞相王難针锋相对的刘大人轻蔑一笑:“怎么,周元帅这是打算造反吗?难道今天你是想弑君夺位吗?”
若是旁人被扣上这等屎盆子自然火冒三丈,但他周翎却不是旁人,一脸正色的朝着群臣道:“经本帅查证,刘聽刘大人伙同广安王闫旭企图造反,就地格杀!”还没等刘聽反应过来,周翎快步上前抽出腰刀就抹在了他的脖子上。
等群臣反应过来,刘聽的尸体已然倒在了朝堂上。不过,群臣的反应竟出奇的安静,这也出了周翎等人的意料。
“臣等恭请太子殿下继承大统!”不知是谁起了头,群臣一呼啦全都跪在了地上,参差不齐的喊到。就算有谁不满现在也不敢表现出来了啊,毕竟,堂堂皇上钦点的辅政大臣都这样死在了朝堂上,他们自问地位是绝对不如刘聽的。
“众位大臣免礼。”
“谢殿下!”
闫鸣坐上龙椅,看了看身边坐着的母后,再看向群臣时,目光似乎多了几分坚决:“现主犯刘聽已死,其家人可以不必追究;至于广安王闫旭,他毕竟是我的皇弟,就贬为庶民,轰出京城吧。”
“殿下英明!”
闫鸣想了想,又向群臣说道:“通告各州各郡,陛下仙去,三日后举行丧葬。同时都城内六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灵柩前进行吊唁。各寺各观鸣钟三万下……各位可还有补充?”
左手位中间位置一大臣走出来,向闫鸣问道:“陛下丧葬流程以安排妥当,但殿下准备何时即位继大统呢?”
“今天是八月十七,还有一个多月就到十月初一了,就定在那一天吧。”
……
三天后,丧葬如期举行。在太子闫鸣的刻意营造下,整个丧葬的规模堪称百年之最……
……
“新皇登基,百官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内务总管一声令下,群臣皆跪地呐喊。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左丞相王難从左首位走出,微微躬身:“陛下,臣有事要奏。”
“左相何事?”本已准备下朝的新皇闫鸣听王難有事要禀,便问道。
“陛下,新皇登基理应定下年号,以便明年使用。”
闫鸣拍了拍脑袋,笑着说:“你看朕这脑子,上朝前还有专人提醒了我,这么快就忘了。那依爱卿们看,朕应该定下个什么年号好呢?”
这时右相谢赟走了出来,向闫鸣说道:“依臣所见,慕元这个年号不错。”
“哦?右相,这个年号可有什么含义?闫鸣有些不解的问道。
谢赟笑了笑,向着闫鸣解释到:“慕,敬仰、向往也;而元,始也。相信从这一刻起,我大齐将成为后世万代向往的开始!”
“妙,实在是妙。好,就以右相所说,朕的年号就是慕元,而明年,就是慕元元年。”
“报!”正在闫鸣高兴的时候,突然一声高喊打断了他的思绪。本来他正打算发作,可见来人手持小红旗,怒火顿时消了下去。在齐国,小红旗代表八百里加急,而手持小红旗,则可以免去一路上所有不必要的麻烦。
此时见到小红旗,闫鸣心中也是满肚子疑惑,于是问道:“何事需八百里加急传送?”
那手持红旗的传令兵拿出一封文册,闫鸣让传事公公接过来呈给自己。刚看两眼,闫鸣的脸色突然就变了。
殿内群臣自然也发现闫鸣的异象,护国公周齐出声问道:“陛下,可有大事?”
“郑王造反了。起兵二十万,大军已到达涵阳关。”闫鸣脸色板着,一字一句说道。
————
涵阳关外。
二十万大军在关外摆下阵势,从城上放眼望去,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多年未曾打过仗的涵阳关守军哪曾见过这等阵势,别说普通士兵了,哪怕是涵阳关守将此时也有些心里发毛。
“城上的听着,限你们两个时辰之内开城投降,否则我大军所到之处,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