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辉映日落,
胸襟任风拓,
缥缥缈缈又一侧。
既然已离索,
便任它消磨。
二十三弦错,
却定了山河,
半世金宫也罪我。
是清是污浊,
交与后人说。
——《半世离?将破》
背景故事
昔日后凌皇驾崩,年幼的紫宣皇在当朝大臣的辅助下登基,改年号宣和。
然,就在宣和元年七月十八,紫宣皇登基刚刚五天,南靖王趁天下局势未定,发动叛乱意图夺权。起初靖王军势如破竹,有北上攻占皇城之势。半个月后,靖王军于南野大败皇朝军队主力。慌忙之下当朝皇上在一队禁卫军的保护下北撤漠陵。
由于朝廷内部政治的腐败,各地又爆发了小规模起义,随紫宣皇北撤的一众保皇派也都打着各自的小九九,并不是一心保护当朝皇帝。
此时,漠陵守关大将燕风在皇帝的诏令下带领漠陵守军以雷霆之势般稳定了漠陵周围地带,并调动主要兵力将南关天险守住,成功挡住了靖王军北上。紫宣皇终于从纸醉金迷中惊醒,将燕风封为镇关将军。
内部,紫宣皇在自己老师江潜的指导下着手肃清朝廷内部,漠陵一带渐渐有了回复之势。靖王占领皇城后并没急着称帝,也没有听取谋臣的提议恩威并施安抚百姓。而是着手武力镇压各地起义各部。表面上镇压成功,但却加深了民怨,甚至百姓们对紫宣皇的恨意渐渐转移到了靖王身上。
宣和二年,紫宣皇命镇关将军燕风与新晋谋臣越泊南下收复失地。紫皇军在燕风的一年训练下养成了严明的纪律,收复失地途中,尽量避免给农民造成损失,百姓对其印象逐渐好转;而靖王军却仗着势大,横冲直撞,甚至强买强卖。引起沿路百姓极度不满。
四月中旬,在当地人民配合下,紫皇军于青陵以少胜多大破靖王军,取得了丰硕战果。紫宣皇传封燕风为平西大将军,赐越泊金千。
六月,燕风与越泊商量带领紫皇军准备继续南下收复皇城北岳一带失地,不料行军途中被靖王军埋伏,折损过半兵力。越泊被一只流矢射中,在众多士兵悍不畏死的保护下险险逃生。燕风带领一众紫皇军断后,通过游击战术牵制住了敌人完成了掩护任务并成功全身而退。
七月,燕风重新调动紫皇军主力分三路南下。
七月十三,燕风带领的紫皇军于郾镇南郊大败刘青带领的北靖王军。
七月二十六,燕风与北路紫皇军会合,飞鸽传书南路军于次日子夜联合进攻北岳城,并详细说明了计划。
二十七日晚子初,南路军在南门放火并以佯攻城,将北岳守城军大部分主力吸引往南门守城。而半时辰后,燕风带领会合北紫皇军速攻北门,只用了一刻的时间,将北门攻占,后迅速分为四股,分别从城内外两侧进攻东西门。半刻,东西门皆破。于中央广场回合后直接从内部进攻南门。南门外佯攻的紫皇军收到信号,里应外合,迅速将南门拿了下来。此战,燕风方俘虏北岳靖王守军一千二百人;期间无一百姓伤亡。北岳大捷。而后,燕风组织紫皇军迅速平定了北岳一带,成功控制了皇城北部要地。
休养了五个月后,燕风再次带领紫皇军东进,依次在魏江岸、青城西,岳城野三次大败靖王军主力,成功控制了皇城东北部局势。而靖王军由于三次大败兵力已折损了三分之一,战斗力大大减弱。
消息传回漠陵,紫宣帝将燕风加封为了骠骑大将军,然后在北军护送下迁至北岳城。
宣和三年,三月,皇城南方越岭地带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迅速壮大北上,占领了多个要城。燕风见势,将紫皇军分为十几股游击骚扰靖王军。靖王军疲于奔命。
终于,五月初,燕风带领的三分之一的紫皇军南下于皇城东野成功埋伏围歼靖王军大部分主力,靖王军已如强弩之末,后退死守皇城。
六月,紫皇军全部南下集合后将皇城包围慢慢打消耗。六月下旬,靖王见大势已去,在宫中服毒自杀。燕风趁城内动荡之际迅速攻破占领皇城,紫宣帝在三千禁卫的护送下从北岳一路马不停蹄返回了皇都。此时,紫宣帝在肃清朝廷后的一众大臣辅佐下积极选贤任能,北方政局一片清明。南方起义仍没平息。
此时新封为镇国候的燕风又带领紫皇军南下,一边平息战乱,一边安抚百姓,推行新政。南方局势渐渐好转,小的一些顽固部分也都被逐个击破,大炎王朝重归统一。
燕风在从头至尾的整个复兴过程中居功至伟,官至大将军,统一后封燕王。
…………
宣和三年九月,紫宣皇对燕地日益强大的实力感到一点心慌,近臣路进暗下上书紫宣皇,商讨燕风燕王之事。第二天,紫宣皇单独召见路进以及一众亲信,一致表决应该为防止“靖王之乱”再次上演而对燕王实行一定削权,以巩固中央统治,加强皇权。
宣和三年十月,紫宣皇召燕风进京。同时,派偏将军卫岳领兵加急前往燕地。七日,燕风进京,紫宣皇与一众大臣以“定疆国事”为由,尽力与其周旋拖延时间。燕风虽感觉到有些地方不对劲,但由于天下已尽数统一,并没太过在意。九日,卫岳带领的皇朝军队到达燕地,并以紫宣皇的诏书为屏障,成功接手了燕地众事务,燕风部下守军也没有正当理由阻拦。
十一日皇朝军队忽然对外宣称判定燕王罪名,并迅速控制了燕地守军。消息传回皇城,上下震动。紫宣皇命禁卫迅速将尚在别院暂居的燕风控制。而后再次下诏将燕风家属押送进京。准备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详查”。
燕风终于反应过来,却无奈被控制于京城内。二十一日,燕风一众家属在禁卫军押送下进京,紫宣皇对外宣称燕风罪名落实,削去王位、大将军官职,下令三日后共其家属流放西北漠陵。
此诗便是燕风西放时所作。
…………
后续浅谈
由于紫宣皇众对燕风的“罪名”定为是“莫须有”,对外并没拟造具体罪状,事情可大可小。对此事态度朝廷内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进一步落实罪名,以绝后患;一派认为毕竟燕风在复兴中贡献巨大,应控制住便好,赶尽杀绝有冷人心,进一步将其灭亡不可取。紫宣皇显然采用了后者建议。并将其家属也一同送往了漠陵。昔日曾跟随过燕风的一些小将领大半部分在各地任职,小部分几个拿了赏赐卸甲归田了,都不在燕地。皇朝军未伤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重新控制了燕地。
而漠陵是哪?是燕风一开始驻守的地方,是燕风开始建功立业的开始。在漠陵一带,燕风声望颇高。紫宣皇与自己老师江潜商量,暗中赠予了燕风一家住宅田地。日子虽不如曾经燕王时风光,但少了官场事务反而感觉更轻松。
三年后越泊以养病为由辞官回了漠陵。定居后与燕风来往甚密,常于自家田园设酒作宴邀请燕风前来做客。(越泊毕竟是主动辞的官,有一定资本。加上旗下在漠陵一带经营着几个店铺,生活自然比燕风是要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