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多月,我又再次打开了这个写作软件。有人就问了,哎你这完全是三分钟的热度嘛,写了两万多字就不写了。那我也只能苦笑了,作家也需要吃饭啊,一天没钱吃饭谁不急??每天拿个手机或电脑码字,我肚子饿……现在挣到了饭钱,又看到百度上可以搜到我写的作品,当然要继续啊!
这一章不写正文,完全是我给广大读者们透个风,说这下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以及背景布局等。
《咋们一起流过的泪》这本书半真半假,有的故事情节与现实相同,有的则是夸张艺术化。这本书我准备分成三部来写,第一部写的主要是张合从一个好学生逐渐沦落成一个社会小青年,把张合的优秀之处重点突出,目的就是与后面第二部张合的叛逆、堕落等反面之处做一个对比。
第二部的书名就先不透露了,保密一下。第二部主要写张合步入社会认识的一帮情义兄弟,都是处于叛逆期的小青年,被电影(古惑仔)以及黑帮系列的影视剧所影响的古惑仔情怀。书中不乏许多虚构场面,有“乱刀之斩”,“快意恩仇”等激烈血腥场面,也不乏兄弟情深。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环环相扣,他们从一个没有半截指头的靠山认识了社会上的“大哥”,通俗来讲就是小弟。从此目中无人,疯狂打拼。社会这碗水太深,不好淌。在此我借用一句经典“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只为了两个字——利,名。
土话讲的好——“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当张合他们混出名来后就陷入了“魔障”,也许是老天爷眷顾,趁着年轻当头棒喝,最终再一次火拼中失手人命,锒铛入狱!
衔接第三部,每当接见时隔着玻璃看到自己日益见瘦的父母,少年们追悔莫及,在狱中认真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等出狱后发现社会变得好快,已经物是人非。于是他们各自开始了奋斗,目的就是追上同龄人并超越这几年来所拉开的差距。可现实太过残酷,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是这几年来狱中磨炼出少年们的坚韧,奋进的意志精神。
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父母家庭、张合姐姐的婚事,结了离,离了结,如同儿戏。“钱是王道,只要能来钱,怎么做都可以,只要不犯法。”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以及观念问题,深深烙印在了少年们的心里。
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重点,牵扯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兴衰。如果只靠学校、老师的教导,作用只有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取决于父母亲人。“人之初,性本善”,不无道理(可能说到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这话是圣人说的,怎么可能没道理?但有人可曾想过幼童踩死一只蚂蚁,虐死一只小麻雀,幼童什么都不懂,难道这是天性使然吗?)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行为养成、为人处世、人品道德观念等等都或多或少受父母影响。
也许只是不经意间说的一句话,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观念问题。教育不是小事,不能只靠老师,就算老师倾囊相授,能学多少那也是看受学者愿意接受多少。所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影响,培养良好、正确的学习,人品道德观念。
教育重方式,老师因材施教,家长要善于观察,善于引导。
青春难忘,深深怀念,多年以后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是如此的可笑。
前几天有几位同学看到我写的故事,就给我私信说我是不是记错了,那件事不是这样的啊?好无奈,我只能告诉他/她,就算是写错,或者是你记错,也只能如此,这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胡编乱造的艺术),时间也定格在了那几年、那些人、那些事!
如果书中每个原型人物都来跟我说我以前不是那样的啊,那件事不是我干的……那我把每个人物都写成近乎完美,无可挑剔,那还叫什么艺术??
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人物本来就不是你,这件事也不是你干的,因为所有人物都是我塑造的、虚构的。所有的题材我也是夸张艺术化了的,真事有可能变假,假事有可能变真。原型人物也许只是一点影子,而虚构的也许是画龙点睛,栩栩如生!!
如果连年少的事都遮遮掩掩,那还有什么勇气面对以后未知的一切呢?
无尘希望可以借此书改变一些家长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也希望看过这本书的同龄人或者弟弟妹妹悬崖勒马,重返校园!别等失去了(不管失去什么),才追悔莫及!
“书中自有颜如玉”,无尘不敢当,但却又一二两咸盐,望各位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