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甄逸带着侍卫去了中山国无极县,王涛则跟随赵云和夏侯兰前往无名山拜访童渊去了,路过东市的时候,王涛又买了一把铁剑,之前的那把被劫道的头领打断了。这次上山也不知道,能否顺利拜师,王涛心里面还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童渊那里的收徒几率也太低了,还是,他老人家喜欢一个一个的教。
三人来到山上的一座草庐前,赵云让王涛稍等片刻,自己和和夏侯兰入内室拜见童渊,并说了王涛想要拜师的事情。童渊让夏侯兰把王涛领到院子里,见了王涛,也不说话,走上前仔细的打量着他。不时用手捏一捏他的肩膀、胳膊和腰等部位。把王涛弄得一阵难受,却只得强忍,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大约一柱香的功夫,童渊走到屋子门前,转头对赵云说道:“送客!”王涛连忙说道:“童大师,我是真心想要学习枪法的,您就收下我吧。我什么都会做,在您这里打杂也好,我只希望您能将我留下”。赵云也赶紧劝说道:“是呀,师父,您就收下他吧,”。童渊看看王涛,又看看赵云,冷哼一声,向屋内走去。
看到王涛情绪低落,赵云走到他身旁安慰道:“勿要小看了自己,师父平日里就是这般,尤其对于收徒的事情,格外细心,稍有不合意的地方,坚决不收。我师门里师兄弟四人,除了我和夏侯兰,都没有相互见过面,师父一向是宁缺毋滥”。王涛淡淡的回了一声:“我知道!”就向外跑去,一边大声喊道:“童大师,你若不收我为弟子,我就在您门前长跪不起,直到您同意为止”。
王涛也是想着后世电视剧里的情节,不收就跪,一跪就下雨,一下雨就晕,一晕就抬进去治病,一好就收下了,百试百灵。
可是,王涛并没有等来下雨,三天了,不吃不喝也没有要晕的感觉,或许是每天炼体和吐纳的原因,反而,越来越清醒。
直到第四天清晨,童渊出门看到王涛,疑惑的问道:“你是何人?跪在我草庐前作甚?”王涛有点儿懵,怎么回事?他不认得自己了,那我岂不是白白跪了三天?王涛立刻站起身来,就要骂人。
童渊狡黠一笑道:“我还没同意收你为徒呢,咋就起来了?”王涛一愣,小脸涨的通红,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憋的说不出话来。童渊背过身去,淡淡的说道:“我不收你为弟子,只因你天赋太差,那日为你摸骨就是在查看你的天赋,你是我摸过最差的,没有之一。不收你也是为你好,你练十年枪法,不如子龙练一年,何必要浪费这些光景呢?”
听到这样的话,王涛两眼空洞的吓人,好似受了多么严重的打击一般,无力的问了一句:“我就不适合练武呗?”转身就要离开,低着头自言自语道:“那我这些年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白练了,全都白练了”。
“你怎么走了?我话还没有说完呢”。童渊说着,把王涛拽了回来,继续说道:“我是说练枪的天赋没有,不是不能练武了,明白了吗?”王涛像是恢复了些许神采,问道:“那我还能练什么?”童渊想了想,说道:“我的枪法主修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只有同时兼备力量与速度,相辅相成,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威力。而你不同,使用超越身体力量的时候,速度几乎没有;使用极限速度的时候,自身又会主动卸去力量”。
童渊看了看王涛,见他不再死气沉沉的了,继续说道:“这三日我思索了一番,觉得剑应该比较适合你。剑乃百兵之君,无论哪种剑,都不是特别依赖于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单一的依靠力量或者速度,便可取胜”。
王涛点点头,算是明白了,那种婉若游龙的功夫,算是与自己无缘了。要么就练以力破巧的招式,见面就是干,不管你是什么谁,一力降十会;要么就练迅捷的招式,出手如毒蛇,杀人于无形,不留痕迹。这不就是自己修炼的《三十九路快慢剑》么?难道,左慈也看出我的天赋来了,所以,给了我那套功夫?
王涛向着童渊行了一礼,请教道“小子三岁时,得一人教我剑法,不知大师可愿指点我一二”。童渊笑道:“世间剑术高绝之人何止千万,唯独我是一窍不通,我怎么能够指点的了你。你若不怕泄露了秘密,在我面前耍上一遍,倒也无妨”。
王涛拔出新买的剑,将自己练会的剑招使了一遍。童渊点点头,说道:“看来教你此剑的人,必定不凡,他也看出了你的弱点。所以,才让你用这么纯粹的剑法”。
童渊领着王涛来到屋内,将一块锦帛交给他,自顾自的解释道:“此物乃我一友人临终托付,让我寻得一人传之,不至让他一生心血白费。此书并非剑招,而是练剑之法门,习至化境,可左右开弓,普通的剑招,也会变得威力无穷,变幻莫测”。王涛打开锦书,上面写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每日以左右手各持木剑刺、劈、砍、击百次,待无感于手中剑,可换轻剑,继以刺、劈、砍、击百次以重剑习练待大成之后,左右手可同时持剑攻击,也可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最后写着几种剑的选材和铸造方法。
王涛攥着手中的锦书,惊讶的无以言表,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这是什么?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不就是剑魔独孤求败留给杨过的神功么?难道,武侠小说里的功夫真的存在?还有没有其它的功夫?
“大师,请受小子三拜”。王涛跪在童渊面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童渊赶紧扶起王涛,笑道:“你我也是有缘,虽无有师徒之谊,但我代友人受你三拜,到也使得。既已找到你该要走的道路,就不要犹豫。好了,我让子龙和兰儿送你下山去吧”。
王涛拜别了童渊,和赵云、夏侯兰一向山下走去。就要到山脚时,却是遇到了甄逸。原来,甄逸回到无极甄家,处理完事情,就带着选好的三匹良马来到无名山,一是看看王涛,并把马送与他。二是要去雒阳,主持那边的生意。见到三人也是十分高兴,一阵寒暄之后,知道王涛拜师不成,赶紧安慰了一番。
之后,甄逸让人将马牵来,告诉三人,这三匹马是王涛向他购买的,要将其中两匹送给赵云和夏侯兰。甄逸早就看出王涛想要拉拢赵云,商人的眼光是敏锐的,赵云的潜力是巨大的,一个历经世事的人看出来不难,但是,一个八岁的孩童能看出来已经说明了一切,王涛的眼光很犀利,将来必定能成大事。
果然,二人激动不已,早就想要有匹好马了,一直没有如愿,不是买不起,而是有价无市。像他们这样的小孩既不会相马,又不知哪里能够买到马,就算运气好遇见了好马,别人也不会卖给他们。
因为,此时的人们都不愿把贵重的东西卖给不识货的人,害怕自己珍爱的东西被埋没了。赵云虽然知道王涛要送他一匹马,但他已经拒绝了,之后还有一丝后悔,没想到他还是送来了,感动王涛对他的这份情谊。
甄逸向他们依次介绍了三匹马,分别有白、黑、棕三色,白马名曰:追风白龙驹,通体雪白无一丝杂色,产自大宛,可日行千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另外两匹,则来自匈奴,虽不如白龙驹神骏,但也可日行八百里,算得上是上等好马。
王涛也想骑那匹追风白龙驹,但这种心思立刻被压了下去,千金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还是懂的。王涛将追风白龙驹赠给赵云,黑色的马给了夏侯兰,把棕马留给了自己。赵云见王涛把最好的马给了自己,一再推让,不肯接受。
最终,在王涛的坚持下勉强接受,感谢道:“但有一日,君有差遣,云朝夕便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王涛要的就是这句话,立马拉着赵云的手,说道:“得千金,不如得子龙一诺也”。
又寒暄了一会儿,三人都跃跃欲试想要骑马奔腾一番。甄逸看在眼里,知道三人都不会骑马,就让自己的护卫教导他们,不多一会儿,三人都掌握了一些技巧,骑着马,慢慢的奔跑了起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甄逸看他们练的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停止了练习,并向赵云和夏侯兰告别,王涛拜师不成,也只得跟随甄逸一同离去。
经过十多日的跋涉,雒阳城已近在眼前,王涛的骑术也有了很大提升,童渊给他的锦书悉心收藏着,里面的内容也已了然于胸,就差打造几把练功用的大剑了。还要和甄逸借点钱和人手,制造一些新奇玩意,积累点财富,为之后的乱世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