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尊_天蚕土豆_歪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彪行天下 > 第九章 拜双师文姬赠箫

第九章 拜双师文姬赠箫

错误举报

上图的“进入阅读模式”是360的不建议大家点,点了后可能进入乱码模式。

    三个月后,王允在自己的府里设宴为王涛举行拜师礼,宴请蔡邕和皇甫嵩。他们都是王允为王涛寻来的老师,王涛早就拜见过他们了,二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考校了王涛,对于结果也很满意,都同意当王涛的老师。

    这两人王涛是知道的:蔡邕,字伯喈,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世称“蔡中郎”,他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一位文学家,有汉末第一才女之称;皇甫嵩,字义真,汉末名将,黄巾之乱时,被封为左中郎将,率兵平定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能够请到这两位在各自领域里的翘楚做老师,王涛激动了好一阵,看来王允也确实是费了心力,对他这个侄儿的关爱还真是不一般。在王允的主持下,王涛分别向二人敬茶、叩首、跪拜,拜师的一应礼仪很快就完成了,蔡邕和皇甫嵩对王涛也是十分满意,连连夸赞。

    之后,王允邀请二人入席,席间觥筹交错,饮酒畅谈,好不热闹。最后,又确定了一些具体事宜,宾主尽欢,蔡邕和皇甫嵩满意的离开了。

    又过了三日,王涛起的比平日更早了。因为,从今日开始他就要跟着蔡邕和皇甫嵩学习了,为了不影响练功,只得起的再早一些。

    天气不是很冷,王涛只穿了一件薄衫,坐在院中的一块大石上,双眼微闭,静静地吐纳着体内的浊气。貂蝉站在不远处,侍候着。虽然,王涛让她多睡一会儿,但是,王涛只要一起身练功,貂蝉总是会跟着醒来,准备好一切,就在一旁等候他练完功。

    吐纳练完,王涛又拿着石剑练了起来,直到双手都无力再挥动石剑。貂蝉会趁着空隙为他擦擦汗,陪着他休息一会儿。之后,王涛还要练习射箭,直到辰时初,才会结束。貂蝉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热水,伺候他回房内沐浴,更换衣物。

    匆匆用过早膳,王涛来到了蔡邕府上。第一日,也没有讲什么东西,只是让王涛熟悉一下环境。

    蔡邕知道王涛以前跟随王渊学过经史,诗词歌赋也有所涉猎,就不再重复教授,而是问王涛:“老夫,所学庞杂,唯书法和音律为最,颇有心得,不知你愿学哪一个?”

    王涛起身,行了一礼,答道:“蔡师,请恕小子无礼,两者我皆想学也”。蔡邕点点头,笑道:“也好,世人皆知我擅书法和音律,即为我弟子,只学一样,世人该骂我蔡伯喈藏私喽!”

    蔡邕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有一女,唤作文姬,长你几岁,颇得我真传,你二人可同学也。待我唤她出来,与你相见,正好认识一番”。

    王涛点点头,算是送蔡邕离去。一想到马上就要见识汉末第一才女的真容,王涛就是一阵激动,赶忙整理了一下衣裳,坐的笔直,静静等候佳人的到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蔡邕带着蔡文姬走了进来,蔡邕回到了他的主座坐了下来,蔡文姬则在王涛对面坐了下去。王涛打量着蔡文姬,心中情不自禁的想到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眼前的女子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静静地坐在你的面前,只可远观,不敢有一丝的不敬,生怕会亵渎神明,让眼前的佳人消散。她的美不似貂蝉那样具有爆发力,让人血脉膨胀。而是,一种出尘的美,让人看一眼就想要看一生一世,再也不愿意离开了。

    “小公子小公子”看着正在发呆的王涛,蔡文姬轻声呼唤着。“啊?什么事?”王涛方才反应过来,赶忙应答。蔡邕哈哈一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蔡文姬害羞不已,满脸绯红,娇嗔道:“父亲”。王涛也是尴尬的紧,赶忙解围道:“蔡师,今日天朗气清,何不教授弟子弹琴?”

    “也好,那么你二人就随我去琴室吧”。蔡邕点点头,说着起身向厅外走去。蔡文姬也跟了上去,王涛吊在最后,偷偷的欣赏着佳人。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琴室,分品字坐定,蔡邕坐在主位,面向二人。王涛和蔡文姬并排坐着,面前有一张小几,上面摆放着一架古琴,旁边还有一个香炉,徐徐袅袅的飘散出丝丝烟气,清香淡雅,沁人心脾。

    蔡邕为了照顾王涛,从最基本的乐理开始讲授,时不时的让他们弹拨面前的琴。王涛似乎很有音乐天赋,蔡邕讲的内容,他很快就记住了,而且,在面前的古琴上得以实践。蔡邕很满意,讲授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了。

    临近中午,蔡邕对二人说道:“今日所讲,乃是最为基本的乐理,望你二人细细揣摩,体会其中的精髓。先休息一会儿吧,待午后,我再教你们一些简单的古曲,方便你等理解”。说完起身而去,将王涛和蔡文姬留在了琴室。

    这个时代,弟子求学,一般都是要在老师家中吃住的,王允的府宅离此地不是很远,王涛倒是每天都要回去。只是,中午会留下来,和蔡邕一起用膳。

    现在只剩王涛和蔡文姬两人,距离用午膳的时辰还早,尴尬的气氛再次降临。虽然,王涛内心暗自窃喜,但是,毕竟也是第一次,不知道该怎么做。好不容易说上一句话,都是一问一答,匆忙结束。

    百无聊赖之际,王涛想起后世的一首神曲《沧海一声笑》,就在古琴上拨弄起来,等找准了音调,就弹拨了起来。一旁的蔡文姬静静地听着,以为王涛只是胡乱的弹拨,越到后面,越是觉得不可思议。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王涛,“文姬,你弹的是何曲?为何如此清新脱俗,不拘一格,是你新作的曲子么?”蔡邕惊喜的走进了琴室。蔡文姬起身向蔡邕行一礼,回答道:“父亲,方才那一曲乃是王家小公子所弹”。

    蔡邕不可思议的看着王涛,问道:“当真?”王涛起身行一礼,不好意思的答道:“蔡师,刚才那一曲是我胡乱弹拨的,莫要怪罪”。蔡邕让王涛再弹一遍,他也不好推辞,坐在琴前,仔细的弹拨着,这一次比刚刚弹的更好一些了。

    听完一曲,蔡邕满脸享受之色,问王涛:“此曲意境不凡,美妙绝伦,似在抒发一身豪气,又似在诉说儿女情长,刚柔并济,婉转悠扬。但是,此曲并不完整,而且,应该是两人合奏的曲子。不知曲名为何,是何人所作,可否引我前往拜访?”

    王涛心中暗自佩服蔡邕,不愧是音乐大家,只听一下,基本上就能说出这首曲子的精髓所在,还能知道此曲并不完整。王涛原本就是凭借记忆弹奏的,别说是不是完整,就算是音阶对不对,他都不知道。

    “此曲唤作《沧海笑》,是我幼时,在祁县街头听一位商人弹奏的,还有另一人吹箫与他相和,的确美妙动听。小子愚笨,只记得这些,也不知弹的对否?”王涛赶紧编了个说辞,想要搪塞过去。蔡邕也没有再深究。

    蔡邕想了想,对着蔡文姬说道:“半年前,你不是买回来一支玉箫么?你的气力不足,无法找准音调,何不将其取来,让永泽试试”。蔡文姬点点头,转身出了琴室。蔡邕则是坐回主位,一边拨弄着他面前的古琴,一边记录着什么。

    不一会儿,蔡文姬怀中抱着一个细长的木匣子走了进来,向蔡邕和王涛行礼,将木匣子送到王涛手中,低着头,怯生生的说道:“此中乃是一支玉箫,文姬曾使用过,若不嫌弃它是旧物,便相赠于君”。说到最后,已经听不见声音了。

    王涛打开匣子,取出玉箫,欣赏着。此玉箫翠绿无暇,末端还绑着一块白色玉牌,上面刻着“文姬”二字。王涛微微一笑:“怎会嫌弃,我必当好好珍爱”。蔡文姬听到这话,脸上又是绯红一片,不知所措。

    “成了!”蔡邕呼喊了一声,激动地差点儿掀翻面前的小几。蔡邕将一块白绢交给二人,上面书写的正是《沧海笑》的曲谱,没想到只用了这点儿时间,蔡邕就将此曲完善了。之后,让蔡文姬照着曲谱练习,自己指导王涛学习玉箫。

    用过午膳之后,王涛在客房中休息了一个时辰,就去了琴室,准备午后的学习。蔡邕没有让他们学别的曲目,只让二人好好练习《沧海笑》,直到王涛和蔡文姬能够完整的合奏这支曲子,方才结束。

    一天的学习终于结束了,王涛带着蔡文姬送给他的玉箫,回到自家府中。见天色尚早,就到院子里练起功来,直到傍晚。貂蝉伺候着王涛,沐浴完毕,各自睡下,王涛还是睡外屋,貂蝉在里屋。

    这三月,都是貂蝉伺候着他沐浴,也慢慢的习惯了,不再紧张。虽然,有时也会血脉膨胀,但是,王涛已经能够自我控制了。毕竟两人都还小,对谁的身体损害都很大,王涛对于后世流传的童子身练功可以事半功倍,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