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带着满朝君子们从谷场离开,没过几天接到了来自西安府的战报,这封战报引得朝野震动。
朝廷的剿匪大军大败在闯王高迎祥手下,全面龟缩在长安城内,陕西大部分城池落在了闯王高迎祥手里。
朝堂上又开始吵的不可开交,东林党人没有一个谋划救国良策的,全都开始大骂孙传庭。
“皇上,臣建议立刻处死昏聩无能的孙传庭。”
“处死都不足以泄愤,臣建议用凌迟剐了孙传庭。”
“凌迟?岂不是便宜了孙传庭,臣建议把他一家老小全部抓起来,只有全部凌迟,才能以儆效尤的威慑那些无能的将官。”
没有上过战场,就连战报都没看的东林党人,只知道用嘴皮子大骂孙传庭,骂到最后都快要诛九族了。
孙传庭不过是剿匪的众多将官之一,负责这一次剿匪的总督洪承畴,却没有一个东林党官员去用嘴皮子骂他。
原因无他,总督洪承畴早就派人给东林党人送去了大笔的银子,是东林党的自己人当然不会弹劾总督洪承畴了。
东林党颠倒黑白的能力也着实让崇祯开了眼界,洪承畴明明是打了一个大败仗,到了东林党人的嘴里却比打了胜仗立下的功劳还大。
“皇上,洪总督力挽狂澜的及时撤进了长安,保住了这座重镇,于国有大功啊。”
“陈御史所言极是,臣建议给予洪总督官升一级的封赏,用来表彰他的军功。”
“赵郎中这句话可就说错了,官升一级未免显得朝廷没有泱泱大国的威仪,臣建议给予洪总督封爵。”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大殿内的东林党官员在那谈笑风生的讨论封赏,差点都要下令让周遇吉拉来一批东风火箭炸死这些东林党人。
打了败仗还要官升一级,甚至还要封爵?
你等怎么不说给吃了败仗的洪承畴封个异姓藩王。
崇祯脸色不善的宣布退朝了,让传令太监去把曾经在辽东立下大功的朱舜,以及前任辽东督师孙承宗一起叫到暖阁。
工业之城里的朱舜得知了剿匪大军大败的消息,意外的同时,也有些理所当然。
(ex){}&/ 孙传庭的命运就是朱舜最想改变的历史遗憾之一。
坐在官帽椅上的如果是东林党人,想让他们掏银子?应该是在商量怎么从剿匪所用的粮饷辎重里多剐下来一层。
实业家们听说是要给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捐银子,宋家第一个响应了。
已经接下宋家家主大权的宋应升,温和笑道:“宋家的银子不多,但是可以捐献一批土豆面粉,除去冬季用来周济老百姓的粮食,大概还能拿出十一万石。”
这句惊人的十一万石说出口,实业家们没被这个庞大的数目所吓到,只是会心一笑。
宋家向来如此。
周遇吉的老爹周员外前不久刚给密云县捐了几千两银子,囊中有些羞涩,难为情的说道:“这个这个老夫只能捐出八百两了。”
周员外越说声音越小,说出八百两的时候声音几乎听不见了,似乎这个八百两是个多么见不得人的数目。
东林党都在想着怎么腰斩军士们的粮饷喝兵血,实业家们却因为捐的银子捐少了感到难为情。
站在二楼注视这一幕的太子朱慈烺,放下了手里的,若有所思。
朱舜今天把太子朱慈烺喊过来,就是想让他亲眼看看官僚乡绅和实业家的区别,让他更为直观的看到东林党的嘴脸和实业家的为国为民。
接下来的一幕,给太子朱慈烺带来了更大的冲击。
实业家们也吵起来了。
却是在为多捐一些银子争吵。
吵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太子朱慈烺从小在尔虞我诈的宫里长大,虽说有母后的护佑不会涉及到那些蝇营狗苟,但是在那种环境下长大,比起一般的孩子要少年老成很多。
太子朱慈烺很清楚东林党的嘴脸,又目睹了实业家们的为国为民,一个想法在心底不可遏制的滋生了。
是时候建立伟人所说的暴力机关了。